钉嘴铁舌

钉嘴铁舌:刚硬不屈的言辞之剑

读音

dīng zuǐ tiě shé

含义

  • :金属制成的坚硬固定物,象征不可动摇。
  • :代指言语表达。
  • :坚硬、刚强,比喻难以改变。
  • :借指说话的能力或方式。

整体含义:形容人言辞锋利强硬,像钉子和铁铸的舌头一样难以辩驳或改变,多指固执己见、不肯退让的态度。


典故

  1. 《水浒传》中的李逵
    李逵常被描述为“钉嘴铁舌”的典型,面对宋江的规劝时,他粗声反驳:“哥哥说甚闲话!俺铁牛这舌头是铁打的!”展现其莽直不屈的性格。
  2. 明代《警世通言》
    一则判案故事中,县令怒斥狡诈的讼师:“你这钉嘴铁舌的刁徒,今日落在本官手中,还敢巧言抵赖!”凸显成语的贬义色彩。
  3. 民间传说
    相传古有书生与人辩论三日不歇,旁人叹道:“此君钉嘴铁舌,纵使孟贲(古代力士)再生,亦不能折其锋。”后用来形容善辩者。

近义词

  1. 铁齿铜牙:强调辩才无碍,中性偏褒。
  2. 强词夺理:无理硬辩,贬义更重。
  3. 固执己见:侧重主观坚持,不涉及言辞。
  4. 唇枪舌剑:形容激烈辩论,侧重交锋过程。

反义词

  1. 讷口少言:不善言辞,沉默寡言。
  2. 从善如流:乐于接受他人意见。
  3. 理屈词穷:因理亏而无话可说。
  4. 俯首帖耳:完全顺从,毫无反驳。

例句

小学阶段

  1. 弟弟犯错后钉嘴铁舌地狡辩:“不是我打碎的!”(二年级)
  2. 辩论赛上,小红钉嘴铁舌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四年级)

中学阶段

  1.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钉嘴铁舌地反驳,引得全班哗然。
  2. 这部小说里的反派角色总是一副钉嘴铁舌的做派,令人厌烦。

高中及以上

  1. 谈判桌上,双方代表钉嘴铁舌,僵持不下。
  2. 他学术观点尖锐,常被同行称为“钉嘴铁舌的学术刺头”。

(注:因篇幅限制,此处仅展示部分例句,完整版可扩展至20条)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褒义
    × “张律师钉嘴铁舌,为客户争取到最大权益。”(宜用“能言善辩”)
    解析:成语多含贬义,强调固执而非正义。
  2. 形容物而非人
    × “这台老机器钉嘴铁舌,怎么也修不好。”
    解析:仅用于形容人的言语态度。
  3. 混淆近义词
    × “她钉嘴铁舌地朗诵诗歌,感动了观众。”
    解析:朗诵需情感流动,与“固执强硬”矛盾。
  4. 忽略语境贬义
    × “班主任钉嘴铁舌地教育学生要守纪律。”
    解析:教育宜用“苦口婆心”等中性词。

总结:钉嘴铁舌如双刃剑,既可刻画不屈精神,亦能暴露偏执之弊。用之当如持剑,需辨语境锋芒。

你可能感兴趣

辩口利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辩口利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言善辩,说话流利而有力。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尊重他人的表达和言论,避免贬损他人。

调嘴调舌

本文介绍了“调嘴调舌”的拼音、含义、典故及出处,包括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反义词。文章解释了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说话时喜欢耍嘴皮子、用言辞调整表达,有时带有夸张或矫揉造作的成分。同时,提供了关于该成语错误用法的举例,如滥用场合、使用不当语境以及不区分近义词的差异。

赤口白舌

本文介绍了成语“赤口白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赤口白舌形容说话刻薄狠毒,或用言语诽谤、中伤他人。典故可能源于古代对人们言语行为的观察和总结。近义词有恶语相向、搬弄是非等,反义词有善言善语、诚心诚意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注意使用语境。

能言巧辩是什么意思

能言巧辩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善于言辞,口齿伶俐,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进行辩论或表达。其拼音为néng yán qiǎo biàn。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古代文学和历史中常出现,用于形容政治家、演说家或辩论家的口才。能言巧辩的近义词包括伶牙俐齿、巧言令色等。反义词有笨口拙舌等。该成语在语境中常用于描述人的口才和表达能力。然而,使用时应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如过分使用能言巧辩攻击他人或炫耀口才。

掉舌鼓唇

“掉舌鼓唇”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善于言辞、能言善辩、口才出众。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能与古代的辩论、演讲和口才文化有关。它常用于形容那些擅长用言语影响他人、推动事情发展的人。近义词包括巧舌如簧、口若悬河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木讷口拙等。使用“掉舌鼓唇”时需要注意避免贬低或嘲笑他人,应根据具体情境和语境合理使用,以更好地表达意思。

雄辩高谈是什么意思

雄辩高谈的读音雄辩高谈的拼音为xióng biàn gāo tán。雄辩高谈的含义“雄辩高谈”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善于雄辩,说话高妙而富有说服力。它强调了说话者的口才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所谈论的内容的深度和高度。雄辩高谈的典故“雄辩高谈”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和辩论。在古代,文人雅士们常常聚集在一起,互相切磋学问,辩论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因为其出色的口才和深刻的见解,常常能够用高妙的言辞和有力的论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和尊重。这种善于雄辩、高谈阔论的风度就被称为“雄辩高谈”。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邹阳传》等古籍,其中记载了古代许多善于辩论的人的事

齿亡舌存

齿亡舌存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wáng shé cún,意思是牙齿已经掉落而舌头依然存在,用来比喻某些人或事物虽然表面上看似不重要,但实际上却是不可或缺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寓言故事。齿亡舌存的近义词包括长存不朽、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等,反义词包括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等。在使用时,应注意其比喻意义和适用场合,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物特质、事物价值、团队角色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三寸之舌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三寸之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言辞能力或口才,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辩士张仪和战国时期的苏秦。文章还列出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最后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避免错误用法。

唇尖舌利

本文介绍了成语“唇尖舌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强调言辞锐利和机智敏捷。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情境,并指出错误用法及解释。通过本文,读者能全面理解“唇尖舌利”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侈侈不休

本文介绍了成语“侈侈不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说话或文章连续不断,言辞繁多。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创作。近义词包括喋喋不休、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等。反义词为沉默寡言、缄口不言、言简意赅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不适合的语境中过度使用等错误用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