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古代治国智慧的结晶
读音
diǎn mó xùn gào
含义
“典谟训诰”由四个字组成,每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特定的含义:
- 典:指重要的典籍、法典,如《尚书》中的《尧典》《舜典》。
- 谟:指谋略、治国方略,如《尚书·大禹谟》。
- 训:指教导、训诫,如《尚书·伊训》。
- 诰:指君王发布的政令或告诫,如《尚书·汤诰》。
整体含义是指古代圣贤的治国言论、政令和教诲,后泛指经典文献或重要的治国智慧。
典故
- 《尚书》中的“典谟训诰”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其中“典谟训诰”是重要的文体分类,如《尧典》记载尧舜的治国之道,《大禹谟》记录大禹的谋略,《伊训》是商朝贤臣伊尹对君王的劝诫,《汤诰》则是商汤对臣民的宣告。 - 韩愈《进学解》
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指《尚书》中的“诰”体文章艰深难懂,但也体现了古代治国文献的庄重与智慧。 - 朱熹的推崇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典谟训诰”是儒家经典的核心,是后世治国者必须研读的文献。
近义词
- 金科玉律:比喻不可更改的经典法则。
- 圣贤之言:指古代圣人的教诲。
- 经史子集:泛指传统典籍。
- 治国方略:指治理国家的策略和方法。
反义词
-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 荒诞不经:不合常理的言论或行为。
- 离经叛道:背离正统思想或经典教义。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 老师说,古代圣贤的“典谟训诰”是宝贵的智慧。
- 这本书里有很多“典谟训诰”的故事。
小学阶段(4-6年级)
- 学习历史时,我们读到了《尚书》中的“典谟训诰”。
- 古人用“典谟训诰”来教导君王如何治理国家。
初中阶段
- 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到了“典谟训诰”的深奥。
- 研究儒家经典,必须理解“典谟训诰”的含义。
高中阶段
- 朱熹认为“典谟训诰”是儒家治国思想的核心。
- 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很多都体现在“典谟训诰”之中。
大学及以上
- 在文献学研究中,“典谟训诰”是重要的研究对象。
- 从“典谟训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普通书籍
❌ 错误例句:“这本小说真是典谟训诰!”(“典谟训诰”特指古代治国文献,不能用于形容普通书籍。) - 误用为现代政策
❌ 错误例句:“政府的新政策就像典谟训诰。”(“典谟训诰”专指古代文献,不能用于现代政策。) - 误用为个人言论
❌ 错误例句:“老师的教导真是典谟训诰。”(虽然表示尊敬,但“典谟训诰”特指古代圣贤的治国言论,不适用于个人。)
“典谟训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正确理解和使用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古代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
安邦治国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邦治国”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安邦治国指的是通过实施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维护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富强。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了政治家或领导者在维护国家稳定和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不同语境下需要谨慎使用,避免滥用词语。
尚书 读后感
《尚书》读后感《尚书》作为古代中国的重要历史文献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智慧结晶,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这部作品主要记录了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以及他们的道德伦理观念,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历史、思想的重要书籍。在阅读《尚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智慧的博大精深。书中虽然情节简略,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以及他们对于道德伦理的重视,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商汤和周武王作为古代君主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仁德和英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尚书》的主题思想是道德与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君王的品德和行为对于国家治理的关键作用。这一主题思想在古代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
不易之典
不易之典的读音为bù yì zhī diǎn,指的是不可改变的法典、制度或规则,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通常用来形容某种重要规定或制度。该词最早源于古代法典和经典文献,如《周礼》中的“不易之典,王之大经”。不易之典的近义词包括不可更改之规、固定之法、恒定之制等,反义词有可变之规、临时之制、随意之法等。在例句中,不易之典被用来形容法律、规定等必须遵守的重要制度,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但需注意,不易之典不应被误用于一般事物或情况的描述,也不应轻易改变或废除,使用时应慎重。
本固邦宁
本文介绍了成语“本固邦宁”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强调国家稳定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基础稳固,国家才能安定。它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用于赞美文王治国的诗歌。文章还提到了本固邦宁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运用该成语,避免滥用或误用。
修齐治平是什么意思
修齐治平的读音修齐治平的拼音为:xiū qí zhì píng。修齐治平的含义修齐治平是一个成语,指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个方面的努力,实现个人品德完善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修身”指的是个人修养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完善;“齐家”则是指家庭的和睦与幸福;“治国”是指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平天下”则是指追求社会的和谐与和平。修齐治平的典故修齐治平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在儒家经典《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这成为后世人们追求道德修养和治理社会的准则。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人品德和社会治理的紧密联系,认为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努力,才能实现家庭的和睦、国家的安定和社会的
管子 读后感
《管子》读后感《管子》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阅读过程中,我被管子的治国理念和哲学思想所吸引。管子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民生的治国理念,让我深感古代智者对人民的关怀和尊重。他认为,治理国家必须以人民为根本,关注人民的生计和福祉。这一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对今天的社会治理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管子》中关于人性论的探讨也让我印象深刻。管子认为人性本恶,但可以通过教育和制度来加以约束和引导。这一观点提醒了我教育和制度在塑造人的行为和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书中还涉及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军事策略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视等,都让我受益匪浅。阅读《
揭秘汉字"劼"的正确读音与8个笔画书写技巧 探索其坚定谨慎勤勉三重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劼”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同时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劼的含义包括坚定、坚固,谨慎,尽力以及勤勉等。该字来源于《说文》等古籍,并在古代文献中有广泛的应用。
愆字怎么读 揭秘生僻字愆的读音笔顺含义及10个实用成语
本文介绍了汉字“愆”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和解析。该字含义包括罪过、过失、错过、耽误等。同时,也探讨了该字的多种用法,如形声、动词等,并举例说明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
圣经贤传是什么意思
“圣经贤传”指的是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和智慧传承,源于古代经典文献如《易经》、《诗经》、《论语》等。它代表了古代道德、智慧和文化遗产,被视为指导人们行为、思考和生活的宝贵财富。该词常用来描述古代圣贤的教诲和事迹,帮助人们获得智慧和道德力量。但在使用上,应作为一个固定的成语,避免拆分或不当搭配。错误的用法可能会改变原意并导致误解。
贞观政要 读后感
贞观政要 读后感(第1篇)贞观政要 读后感《贞观政要》是一本以唐朝贞观时期为背景的史书,初次接触时,我便被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刻的政治智慧所吸引。此书不仅详细记录了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政策措施,更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互动与变迁。读此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其严谨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内容。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地方治理细节,从君臣关系处理到民众生活状态,书中均有详尽的描述。特别是对于贞观时期政治体制的梳理,让我对古代政治制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对各种政策的背后考量及其实施效果的评述,也让我深感古代政治家们的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此书主要内容包括对贞观年间政治活动的记载及对政治经验的。当时社会背景是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