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齐观
读音
děng liàng qí guān
含义
- 等:相同,相等。
- 量:衡量,比较。
- 齐:一样,同等。
- 观:看待,观察。
整体含义:指对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不加区别,同等看待。通常用于强调不应忽视事物之间的差异,而应区别对待。
典故
- 《庄子·齐物论》:
庄子主张“万物齐一”,认为世间万物本质相同,可以等量齐观。但后世多以此成语表达对事物差异的忽视,与庄子的哲学思想有所不同。 - 《后汉书·张衡传》: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其辞曰:‘……等量齐观,岂不谬哉?’”
此处张衡批评某些人将不同的事物混为一谈,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
“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未可等量齐观也。”
强调诗词意境虽有相似之处,但不能一概而论。
近义词
- 一视同仁:对不同的人或事物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 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不同的问题。
-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
反义词
- 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冷淡另一方。
- 另眼相看: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表示特别重视或歧视。
- 权衡轻重:衡量事物的轻重缓急,以便区别对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我们不能把小猫和小狗等量齐观,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不同。
- 虽然这两本书都很厚,但内容不一样,不能等量齐观。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老师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优点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 虽然这两道数学题都是加法,但难度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
初中:
- 历史课上,老师强调不同朝代的社会制度不能等量齐观。
- 虽然这两首诗都写春天,但表达的情感不同,不能等量齐观。
-
高中:
- 在经济学中,发达国家的经济模式与发展中国家不能等量齐观。
- 虽然两位作家都擅长写小说,但风格迥异,不可等量齐观。
-
大学及以上:
- 在哲学研究中,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能等量齐观。
- 虽然这两种算法都能解决问题,但效率不同,不可等量齐观。
错误用法
-
混淆褒贬:
- ❌ “他对所有人都等量齐观,因此很受大家尊敬。”(“等量齐观”多含贬义,此处应使用“一视同仁”。)
-
忽视差异:
- ❌ “虽然一个是古典音乐,一个是流行音乐,但我们可以等量齐观。”(两者风格不同,不应混为一谈。)
-
滥用成语:
- ❌ “这两道菜的味道等量齐观。”(味道可以用“相似”或“相近”,而非“等量齐观”。)
-
逻辑错误:
- ❌ “因为他们的成绩相同,所以老师等量齐观地表扬了他们。”(成绩相同可以用“同样表扬”,而非“等量齐观”。)
“等量齐观”通常用于批评或提醒不应忽视差异,因此在表达“公平对待”时,应选择更合适的词语,如“一视同仁”。
你可能感兴趣
比量齐观
比量齐观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将不同的人或事物进行对比、衡量后平等看待。其来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强调平等、公正对待所有人。比量齐观的近义词有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等,反义词有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等。在应用比量齐观时,需避免只关注一方面差异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相似性,以及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不能平等对待每个人或事物的错误用法。在工作中、学习、社交、国际关系、教育孩子、商业合作以及社会公益活动中,都应该运用比量齐观的原则。
家鸡野鹜
家鸡野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ā jī yě wù"。它用来形容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或事物,家鸡指人工饲养的鸡,野鹜指野生的鸭子,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区别。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不同风格、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的差异。其典故源自古代的诗词或农业生活。近义词有天壤之别、截然不同、迥然不同等。反义词有如出一辙、大同小异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不可用来形容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微小差异或相似之处,且在使用时需考虑上下文和语境是否合适。
异字怎么读 解析yì的拼音笔顺含义及10个常用成语
文章详细解析了“异”字的含义,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作为形容词、名词、动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如奇特、奇异、不同等意思,还涉及到其他如区分、觉得奇怪等动词用法,以及作为以往、以后等名词的用法。文章内容丰富,解析深入。
同日而语是什么意思
同日而语的读音同日而语的读音为:tóng rì ér yǔ,其中“tóng”发音为第一声,“rì”为第四声,“ér”为第二声,“yǔ”为第三声。同日而语的含义“同日而语”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将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放在同一时间或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或谈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将不同的事物或情况相提并论,或者将它们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评价或比较。这种做法往往是不恰当的,因为不同的事物或情况往往存在本质的差异,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日而语的典故“同日而语”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描述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以示区分和精确。然而,有时候人们会因为粗心大意或
人以群分是什么意思
“人以群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én yǐ qún fēn,表示人们因相似的兴趣、性格、价值观等因素而聚集在一起。这个成语描述了人类社会中的自然分群现象,其典故源于人类社会的规律和一些历史典故。其近义词有“物以类聚”、“志同道合”、“朋党比周”,反义词有“混为一谈”、“一视同仁”。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发现在学校、职场、社交网络等场合,人们会因为各种原因形成不同的群体。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孤独或无社交的情况,或在需要团结合作的场合使用可能引发误解。总体而言,“人以群分”是一个中性的成语,需要根据语境和态度来正确使用。
相去无几是什么意思
相去无几的读音相去无几的读音为:xiāng qù wú jǐ。相去无几的含义“相去无几”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相差无几,即两者之间相差很少,几乎可以视为相同或相似。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两个事物在某方面非常接近,没有太大的差别。相去无几的典故“相去无几”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意思和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已经有所体现。这个成语可以理解为两个事物之间的差距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来形容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接近程度。相去无几的近义词相差无异:指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别,非常相似。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如出一辙:形容两者之间非常相似,没有区别。不差上下:
出处殊涂
“出处殊涂”是一个成语,意为出自不同的地方或途径,形容事物来源、来路各不相同。该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典故强调了虽然途径不同,但最终可能会有相似的结果或归宿。近义词包括“殊途同归”、“异曲同工”、“各有千秋”等,反义词为“同出一辙”、“一致无二”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是否恰当,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表达了人们或事物虽然来自不同背景或途径,但最终可能达到相似目标或归宿的多样性。
跖犬吠尧是什么意思
跖犬吠尧的读音跖犬吠尧,读音为 zhì quǎn fèi yáo,其中每个字的拼音标注如下:跖(zhì)犬(quǎn)吠(fèi)尧(yáo)跖犬吠尧的含义跖犬吠尧,字面意思是“跖(zhí)脚(或跛足)的狗对着(吠)叫尧(yáo)帝”。此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因立场不同、环境差异等原因,对同一事物持有不同的看法或做出不同的反应。比喻虽然有外在环境的差异,但某些人或事物却能做出与自身条件不符的举动或反应。跖犬吠尧的典故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故事中,齐国国君齐宣王喜欢听狗叫,于是他的臣子们便纷纷献上各种狗来满足他的喜好。其中有一只跖足的狗,却对着远方狂吠不止。有人问它为何吠叫,它回答说:“因为我是在
各有所好
“各有所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è yǒu suǒ hào,意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喜好,强调个体间的差异和多样性。典故包括赵高和朋友的不同爱好、古代诗经中的描述以及孟子的言论。近义词包括各有千秋、众口难调等,反义词如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等。使用时应尊重他人的爱好和选择,避免贬义用法和误解。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在不同领域如美食、旅游、音乐、运动、阅读、电影等方面各有喜好,应理解和尊重这种差异。
分门别户
本文介绍了成语“分门别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在学术、技艺、派别等领域中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强调不同派别、流派、风格的区分和独立性。文章通过多个方面的解释和例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