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忘筌
读音
dé yú wàng quán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鱼:指目标或利益。
- 忘:忘记,忽视。
- 筌:捕鱼用的竹器,比喻工具或手段。
整体含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记了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工具或方法,也指成功后忽视或抛弃了原本的依靠。
典故
- 《庄子·外物》:
庄子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意思是捕鱼的工具是为了抓鱼,但抓到鱼后却忘记了工具的重要性。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用“得鱼忘筌”比喻君主在得到贤臣辅佐后,却忘记了他们的功劳。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曾帮助刘秀(汉光武帝)夺取天下,但刘秀称帝后却逐渐疏远了他,被后人视为“得鱼忘筌”的典型例子。
近义词
- 过河拆桥:达到目的后,就抛弃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物。
- 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抛弃或杀害曾经帮助自己的人。
- 卸磨杀驴:比喻利用完别人后,就将其抛弃或伤害。
反义词
-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记住帮助过自己的人或事物。
- 知恩图报:懂得感恩,回报曾经帮助自己的人。
- 结草衔环:形容感恩戴德,不忘恩情。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借了小红的橡皮,用完就扔了,真是得鱼忘筌。
- 小学高年级:他靠朋友的资助创业成功,却不再联系他们,简直是得鱼忘筌。
- 初中:历史上许多功臣被君主猜忌,最终落得“得鱼忘筌”的下场。
- 高中:某些企业利用政策扶持发展壮大后,却不再履行社会责任,这是典型的得鱼忘筌。
- 大学及以上:学术研究中,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忽视前人的理论贡献。
- 职场场景:公司依靠老员工打下市场,成功后却裁员降薪,真是得鱼忘筌。
- 友情场景:他困难时朋友借钱给他,现在发达了却不还钱,真是得鱼忘筌。
- 家庭场景:父母辛苦供孩子读书,孩子工作后却很少回家,这是得鱼忘筌的表现。
- 社会现象:某些网红靠粉丝支持走红,成名后却看不起普通网友,可谓得鱼忘筌。
- 历史评论:许多朝代的开国功臣最终被猜忌杀害,印证了“得鱼忘筌”的道理。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得到鱼后忘记吃”:
❌ 他钓到鱼后直接回家了,真是得鱼忘筌。(错误,成语不指字面意思) - 误用为“忘记带工具”:
❌ 他去钓鱼却忘了带鱼竿,真是得鱼忘筌。(错误,成语不指粗心大意) - 误用为“贪心不足”:
❌ 他赚了钱还想赚更多,真是得鱼忘筌。(错误,成语不指贪婪) - 误用为“喜新厌旧”:
❌ 他买了新手机就扔掉旧的,真是得鱼忘筌。(错误,成语不指物品更换) - 误用为“健忘”:
❌ 他总是不记得钥匙放哪儿,真是得鱼忘筌。(错误,成语不指记忆力差)
正确使用场景:
✅ 他靠导师的推荐信获得工作,入职后却不再联系导师,真是得鱼忘筌。
✅ 这家公司靠政府补贴发展起来,现在却反对相关政策,简直是得鱼忘筌。
你可能感兴趣
得兔忘蹄
得兔忘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tù wàng tí。该成语形容人在获得成功后,忘记了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依赖的帮助。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得兔忘蹄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忘记根本。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忘本逐末和背信弃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和感恩戴德。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误解成语含义以及与语境不符。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感恩心态,不忘初心,正确使用成语。
得鱼忘荃
得鱼忘荃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原意是捕到鱼后忘记捕鱼工具。现常用来比喻只看重结果而忽视手段或方法。这个成语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应忘记依赖的工具和手段。其近义词包括舍本逐末、忘恩负义、见利忘义等。反义词有饮水思源、顾名思义、念念不忘等。然而,该成语在错误场合使用或误解原意会被认为不恰当和肤浅。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其合适性和准确性。
获兔烹狗
获兔烹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ò tù pēng gǒu。这个成语的字面含义是捕获兔子后把帮忙猎捕的狗烹来吃。它比喻事成之后对曾出力的人背弃或遗忘,常用来形容忘恩负义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猎人的故事。获兔烹狗的近义词有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忠心耿耿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褒义或中性语境的使用错误,并且不能断章取义,忽略整个成语的含义。同时,该成语也可用于比喻某些非人类的行为或事物,但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成也萧何败萧何
“成也萧何败萧何”是一个成语,形容某人的成败得失完全取决于另一个人或某个因素。该成语来源于西汉初年的历史故事,表示关键人物或因素对事情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含义为在某个事情的成败中,某个人或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其近义词包括得失成败皆由人、成败系于一人等。反义词包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与历史事实无关的情况、忽略语境随意搭配使用、用于贬义语境或在不尊重历史人物的场合使用。该成语的典故丰富,可通过历史故事了解其来源和用法。
今是昔非是什么意思
今是昔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 shì xī fēi。它表示现在认为正确的,过去却认为是错误的,用来形容人们对同一事物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的不同看法和评价。这个成语反映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认识差异。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与时代背景、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有关。近义词有时移事改、事过境迁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始终如一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不要用于描述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情况,也不要与“过河拆桥”等成语混淆使用。例如,在讨论历史事件或人物时,今是昔非强调的是对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看法和评价转变的过程。
针头削铁是什么意思
针头削铁的读音读音:zhēn tóu xuē tiě拼音注音:zhēn-tóu-xuē-tiě针头削铁的含义“针头削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针尖去削铁,形容做事极为困难或费尽心思。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以极小的力量或资源去克服极大的困难,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智慧。针头削铁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冶铁技术。在古代,冶铁需要大量的工具和人力。然而,有些人却能够用非常简单和微小的工具,如针头,去削削铁。这种技艺被认为非常困难,但有人能够做到,因此被用来形容人面对困难时的毅力和智慧。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古代的武侠小说和故事相联系。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有主人公以微弱的武力
好心做了驴肝肺
“好心做了驴肝肺”是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出于好意却反被误解或遭受不公正待遇。该成语源自古代民间故事或某些历史事件,表示善良行为未得到应有回报或被误解。近义词包括“事与愿违”、“费力不讨好”等,反义词有“得心应手”、“善有善报”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消极解释和不适用场合。该成语用于描述付出努力却未得到应有的认可或遭遇误解的情况。例如,某人为了帮助他人却遭到误解或不领情,即可使用该成语来形容。
不知好歹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dào duō zhù,意味着遵循正义、合理、正确的原则和道路,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和帮助。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故事,传达了只有遵循正义和公理,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和帮助的道理。其近义词包括义结金兰、众望所归、顺天应人等。反义词为失道寡助、孤掌难鸣、自力更生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遵循正义和公理的情况下,个人或组织会得道多助,得到认可和成功。反之,则会失去人心和支持。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yě xiāo hé,意思是形容某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另一个人或某个因素。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萧何的历史故事,表示某人的成败与另一个人密切相关。其近义词有功过参半、得失相半和成败利钝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以上是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