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
读音
dà shù dǐ xià hǎo chéng liáng
含义
- 大:形容体积、规模大。
- 树:指树木,植物的一种。
- 底:下方,靠近根部的位置。
- 下:表示位置,在某个范围之内。
- 好:容易、适宜。
- 乘凉:在阴凉处休息,躲避炎热。
整体含义:比喻在有权势或有能力的人的庇护下,可以轻松获得利益或避免困难。
典故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治国之道如何?”晏子回答:“君明臣忠,百姓安居乐业,就像大树底下好乘凉。”比喻国家治理得当,百姓才能受益。 -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穷书生,因投靠富有的亲戚而衣食无忧,旁人感叹:“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后来,这句话被广泛用于形容依靠他人获得便利。
近义词
- 背靠大树:比喻依靠强大的背景或势力。
- 倚势凌人:凭借权势欺压他人,但有时也指依靠强者。
- 狐假虎威:借别人的威势吓唬人,与“大树底下好乘凉”有相似之处。
反义词
- 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发展。
- 白手起家:没有任何依靠,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
- 孤军奋战:独自面对困难,没有外援。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考试不会做题,偷偷看同桌的答案,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小红的爸爸是校长,她在学校很受照顾,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叔叔是公司高管,所以他找工作很容易,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小华家里很有钱,他从来不用为生活发愁,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初中
- 这家公司能发展这么快,全靠政府扶持,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他靠着导师的关系,轻松拿到了研究经费,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
高中及以上
- 某些富二代靠着家族资源轻松成功,正是“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体现。
- 在商业竞争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生存,可谓“大树底下好乘凉”。
错误用法
-
用于自然现象
- ❌ 夏天在公园里,人们喜欢在大树底下乘凉,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正确用法是比喻,而非字面意思。)
-
用于褒义场合
- ❌ 他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错误,应使用“自力更生”。)
-
用于无关的比喻
- ❌ 这台电脑运行速度很快,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完全不相关,应使用“如虎添翼”等词。)
-
用于贬义过强
- ❌ 他仗着父亲是官员,到处欺负人,真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虽然可以,但更适用“狐假虎威”。)
总结:“大树底下好乘凉”多用于中性或略带讽刺的语境,使用时要注意是否符合比喻义,避免字面化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蚍蜉撼树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蚍蜉撼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力量微小却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典故源于蚂蚁尝试摇动大树的传说。近义词如“螳臂当车”、“以卵击石”,反义词如“泰山移石”、“举重若轻”。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错误运用。
树倒猢狲散是什么意思
树倒猢狲散的读音树倒猢狲散的拼音是shù dǎo hú sūn sàn。树倒猢狲散的含义"树倒猢狲散"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当某个组织或团体中的主要人物或支撑力量倒下或消失时,其他成员或相关事物就会随之崩溃或散去。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组织或团体的稳定性极差,缺乏核心力量和凝聚力。树倒猢狲散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的森林里,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许多猢狲(即猴子)。这棵大树成为了猢狲们的家园和食物来源。然而,有一天这棵大树突然倒下,猢狲们失去了家园和食物来源,它们四处逃散,无法再像以前那样聚集在一起。于是,"树倒猢狲散"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情况。树倒猢狲散的近义词土崩瓦
大计小用
大计小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jì xiǎo yòng。它指的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时采取了不适当的小规模或不够充分的方法或措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策略,用于描述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计划,或在处理小问题时过于谨慎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大计小用的近义词有计划不周、轻举妄动、草率从事等。反义词则包括精打细算、深思熟虑、周密计划等。在使用大计小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处理小事时过度谨慎,也要避免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过于轻率。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计划,充分发挥大计的威力,避免大计小用所带来的错误和损失。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yě xiāo hé,意思是形容某人的成败完全取决于另一个人或某个因素。这个成语来源于汉朝萧何的历史故事,表示某人的成败与另一个人密切相关。其近义词有功过参半、得失相半和成败利钝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以上是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详细介绍。
案牍之劳
本文介绍了成语“案牍之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处理文书工作的辛劳,其中“案牍”指文书、公文等文件。文章还列举了如“笔墨之劳”、“文案之苦”等近义词,以及描述了如“轻松惬意”等的反义词。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案牍之劳”的用法,并强调了该成语的误用情况。
大水冲了龙王庙
大水冲了龙王庙是一个中国常见的成语,读音为dà shuǐ chōng le lóng wáng miào。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由于内部误会或矛盾导致的冲突和损失,常指自己人之间产生矛盾。其典故有多种说法,但主要都指向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内部冲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误伤自家人、内部矛盾等,反义词为团结一致、和睦相处等。但在使用中要避免滥用场合、不恰当的语境以及不区分正反义词的使用环境等错误用法。例如,在争执中误伤自己人或者公司内部的争斗,都可以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一石二鸟是什么意思
一石二鸟的读音一石二鸟的读音为:yī shí èr niǎo。一石二鸟的含义一石二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一块石头同时打到两只鸟。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形容做一件事却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的效果,即一举两得,或者形容一个行动或决策具有双重效果。一石二鸟的典故一石二鸟的典故并不明确,但根据成语的构造和用法,我们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智慧和经验。这个成语可能是在描述人们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或机会来达到两个目的。它体现了人们对于效率和智慧的追求,也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思维方式。一石二鸟的近义词一石二鸟的近义词包括:一举两得、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等。这些词语都表达了做一件事能同时达到两个目标的效果。一石二
渔翁得利是什么意思
渔翁得利的读音读音:yú wēng dé lì拼音注音:yú wēng dé lì渔翁得利的含义“渔翁得利”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纷争或冲突中,某些人或团体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利益或好处。这个成语的“渔翁”指的是在湖海捕鱼的人,“得利”则是指获得利益。整体上,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在纷争或冲突中,某些人或团体不费力气就能获得好处。渔翁得利的典故“渔翁得利”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捕鱼故事。传说在古代,渔翁在湖海中捕鱼时,常常会遇到各种纷争和冲突,如鱼群争夺食物、其他捕鱼者之间的竞争等。然而,渔翁往往能够以最小的努力和代价,获得最大的收获。这个典故后来被引申为在纷争或冲突中,某些人或团体不费力气就能获得好
鼠肚鸡肠是什么意思
鼠肚鸡肠的读音鼠肚鸡肠的读音为shǔ dǔ jī cháng。鼠肚鸡肠的含义“鼠肚鸡肠”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心胸狭窄,气量小,容易发脾气或记仇,就像老鼠的肚子和鸡肠一样狭小。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心胸狭窄、容易生气或记恨的人。鼠肚鸡肠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有一种说法是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老鼠因为自己的肚子小,无法容纳更多的食物,而鸡也因为鸡肠短小,无法消化更多的食物。这两个动物的特点被用来形容人的心胸狭窄。另外,也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成语与古代的饮食文化有关。在古代,富人常常用“鼠肚”和“鸡肠”等动物内脏来制作美食,而穷人却因为缺乏食物而心胸狭窄。因此,“鼠肚鸡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是什么意思
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的读音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的读音为:yòu shǒu huà yuán,zuǒ shǒu huà fāng。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的含义“右手画圆,左手画方”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右手画圆,左手画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或者同时进行两种相互矛盾或者不同性质的活动。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能力或技巧的高超。右手画圆,左手画方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技艺表演或者劳动实践。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同时进行多种任务或活动,如农耕时既要犁地又要播种。这种技艺需要高超的技巧和协调能力,因此被视为一种技能展示。久而久之,这个成语就成为了形容一个人技艺高超、能力非凡的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