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鱼忘荃
读音
dé yú wàng quán
含义
- 得:获得,得到。
- 鱼:指目标或利益。
- 忘:忘记,忽视。
- 荃:通“筌”,指捕鱼的工具,引申为手段或方法。
整体含义:比喻人在达到目的后,就忘记了曾经帮助自己成功的手段或方法,含有忘本、过河拆桥的意味。
典故
- 《庄子·外物》:
庄子在书中提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意思是捕鱼的工具(荃)是用来抓鱼的,但抓到鱼后却把工具忘了。庄子借此讽刺那些成功后忘记根本的人。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也引用类似的故事,批评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方法的人。 - 民间故事:
传说古代有个渔夫,用竹笼(荃)捕鱼,后来鱼多了,他直接把笼子扔了,结果鱼跑光了,他才后悔莫及。
近义词
- 过河拆桥:达到目的后,就抛弃帮助自己的人或工具。
- 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抛弃曾经帮助自己的人。
-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卸磨杀驴:比喻利用完别人后,就将其抛弃。
反义词
- 饮水思源:比喻不忘本,懂得感恩。
- 知恩图报:知道别人的恩情,并想办法回报。
- 投桃报李:比喻友好往来,互相报答。
- 结草衔环:形容感恩戴德,至死不忘。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借了小红的橡皮,用完就扔了,真是得鱼忘荃。
- 我们不能像故事里的渔夫那样得鱼忘荃,要懂得珍惜工具。
-
小学高年级:
- 他靠朋友的帮助成功了,却不再联系朋友,真是得鱼忘荃。
- 学习时不能得鱼忘荃,要记住老师教的方法。
-
初中:
- 公司发展后,老板把老员工都辞退了,简直是得鱼忘荃。
- 历史上很多功臣被皇帝得鱼忘荃,最终下场悲惨。
-
高中:
- 某些政客上台后抛弃支持者,完全是得鱼忘荃的行为。
- 科学研究不能得鱼忘荃,要尊重前人的贡献。
-
大学及以上:
- 资本扩张过程中,企业常常得鱼忘荃,忽视社会责任。
- 学术研究中,引用他人成果却不标注,属于得鱼忘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得到鱼后忘记吃”:
- ❌ 他钓到鱼后却忘了吃,真是得鱼忘荃。(错误,原意并非指忘记享用成果。)
-
误用为“因专注而忽略其他”:
- ❌ 他学习太投入,连饭都忘了吃,简直是得鱼忘荃。(错误,成语不含褒义。)
-
误用为“记忆力差”:
- ❌ 爷爷年纪大了,总是得鱼忘荃。(错误,成语不指健忘。)
-
误用为“因小失大”:
- ❌ 他为了省钱不买保险,真是得鱼忘荃。(错误,成语不指取舍不当。)
-
误用为“喜新厌旧”:
- ❌ 他买了新手机就把旧的扔了,真是得鱼忘荃。(错误,成语不指更换物品。)
总结:使用“得鱼忘荃”时,要确保语境符合“成功后忘本”的含义,避免因字面意思而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荃字怎么读quán 探寻这个9画古香草字的读音笔顺与诗词典故
本文介绍了汉字“荃”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荃,古书上的一种香草,又指一种捕鱼工具。此外,“荃”也有细切的腌芥菜的含义,还通“筌”,代表细布。在古文中,“荃”还用作比喻君主,如“荃宰”喻指君臣,“荃察”表示国君明察等含义。
得兔忘蹄
得兔忘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tù wàng tí。该成语形容人在获得成功后,忘记了为之付出的努力和依赖的帮助。典故出自《庄子·外物》。得兔忘蹄的人只顾眼前利益,忘记根本。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忘本逐末和背信弃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和感恩戴德。错误用法包括滥用成语、误解成语含义以及与语境不符。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保持感恩心态,不忘初心,正确使用成语。
得鱼忘筌
得鱼忘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é yú wàng quán。其含义为在达到目的后,忘记或舍弃了曾经帮助达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这个成语出自《庄子·外物》,常用来形容成功后的淡忘。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贬义或用于不适当的场合。其错误用法包括与原意混淆以及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等。同时,这个成语也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和物,不要得鱼忘筌。
他山攻错是什么意思
他山攻错的读音他山攻错(tā shān gōng cuò)他山攻错的含义“他山攻错”是一个成语,原意是指用别的山上的石头来攻打或纠正错误。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比喻用其他的方法或手段来纠正错误或不足,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他山攻错的典故典故一: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鲁班的木匠,他发现自己的木工技艺已经达到了顶峰,但仍然感到有些不足。于是,他决定去其他地方学习更先进的技艺。在一次游历中,他发现了一座山上的人们使用特殊的石头来制作工具,这些工具比他之前使用的更加锋利耐用。于是,他便向这些山民学习,用这些石头来改进自己的工具和技艺。最终,他的技艺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木工界的传奇人物。典故二:另一种说法是,“
诽誉在俗
诽誉在俗的读音为fěi yù zài sú。该成语描述在社会风俗或习惯中,对某人或某事的非议和赞誉并存的现象。其源于古代社会,反映了社会对人物评价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诽誉在俗的具体用法需注意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和用词不当等错误用法。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毁誉参半、褒贬不一等,反义词包括一致好评、无争议评价等。在实际语境中,诽誉在俗常用于描述对人物或事物的不同评价,如社交媒体上的明星评价、政策的评价等。
炊沙作饭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炊沙作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徒劳无功的行为,意思是在沙子上做饭无法实现。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不恰当的场合或情境,同时避免过于绝对或片面的评价他人的努力和付出。
魏颗结草是什么意思
魏颗结草的读音拼音:wèi kē jié cǎo注音:ㄨㄟˋ ㄎㄜ ㄐㄧㄝˊ ㄘㄠˇ读音准确读法,请参照汉语普通话标准发音。魏颗结草的含义“魏颗结草”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知恩图报、感恩图报的行为。它表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后,要像魏颗一样记住这份恩情,并设法回报。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有感恩之心。魏颗结草的典故典故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晋国大夫魏武子临终前曾遗言把自己的爱妾改嫁给他人。魏武子的儿子魏颗认为这样做是符合父亲的意愿的,于是便按照父亲的遗言去做了。后来,在魏颗与秦将杜回交战时,有一个老人用草打结绊倒了杜回,帮助魏颗取得了胜利。魏颗认为这是他父亲在暗中帮助他,于是
这就是okr第三部分读后感
这就是okr第三部分读后感(第1篇)这就是OKR第三部分读后感在阅读《这就是OKR》的第三部分时,我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我们详细阐述了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的核心思想和实践应用。一开始,最吸引我的是书中对OKR理念的详细解读。它不仅是一种目标管理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书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操作步骤,让我对OKR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在描述如何将OKR融入日常工作中时,作者展示了一系列实际操作的例子,这些例子既生动又具体,让我深感启发。书中提到的主要内容,概括就是OKR的理论基础、如何设定目标以及如何制定关键成果。这一部分还特别强调了OKR
不知好歹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上树拔梯是什么意思
“上树拔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àng shù bá tī。它的含义是形容人在获得某种帮助或成功后,却忘恩负义,将提供帮助的人或事物舍弃。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一则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不义行为,如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感恩戴德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场景,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