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
读音
dào yì yǒu dào
含义
“盗”指盗贼,“亦”是“也”的意思,“有”表示存在,“道”指道德、规矩。字面意思是“盗贼也有自己的规矩”,引申为即使是从事不正当行业的人,也有其必须遵守的原则或底线。
该成语强调任何行业或群体都有其特定的规则,即使是看似不道德的行为,也可能存在某种“道义”约束。
典故
-
《庄子·胠箧》
庄子在《胠箧》篇中借盗跖(古代著名大盗)之口提出:“盗亦有道。”盗跖认为,优秀的盗贼需要具备五种能力:- 圣(判断目标价值)
- 勇(敢于行动)
- 义(分配赃物公平)
- 智(谋划周密)
- 仁(不滥杀无辜)
这一典故说明,即便是盗贼,也有其行为准则。
- 《史记·游侠列传》
司马迁记载的侠盗郭解,虽以劫富济贫闻名,但严守“不欺老弱”“不伤无辜”的原则,体现了“盗亦有道”的精神。
近义词
- 江湖规矩:指民间或特定群体内部的潜规则。
- 行有行规:强调每个行业都有其规范。
- 绿林道义:特指古代绿林好汉的义气准则。
反义词
- 无法无天:形容毫无规矩约束。
- 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
- 丧心病狂:比喻行为极端恶劣,毫无道德底线。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偷只偷坏人的钱,真是“盗亦有道”啊!(童话故事改编)
- 妈妈说,坏人也有好坏之分,就像“盗亦有道”。
-
小学高年级:
- 故事里的海盗从不伤害小孩,这就是“盗亦有道”。
- 虽然他是骗子,但从不骗老人,勉强算“盗亦有道”吧。
-
初中:
- 黑帮电影中,老大坚持“不碰毒品”,可谓“盗亦有道”。
- 历史上某些起义军劫富济贫,体现了“盗亦有道”的精神。
-
高中:
-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本质是“盗亦有道”的延伸。
- 黑客组织声称只攻击腐败机构,自称“盗亦有道”。
-
大学/成人:
- 灰色行业的潜规则常被美化为“盗亦有道”,实则模糊了法律边界。
- 商战中,竞争对手私下达成“不恶意挖人”的协议,堪称现代版“盗亦有道”。
错误用法
-
混淆褒贬:
- ❌“这位贪官只收富商的钱,真是盗亦有道!”(“盗亦有道”不应用于合理化违法行为)
-
滥用场景:
- ❌“我考试作弊但没抄同桌,盗亦有道嘛!”(将成语用于个人小恶,严重偏离本义)
-
曲解本义:
- ❌“盗亦有道就是鼓励当侠盗。”(原句强调规则存在,而非提倡盗贼行为)
-
强行套用:
- ❌“猫咪偷鱼还知道分给小狗,果然盗亦有道。”(动物行为不宜用此成语)
总结:成语“盗亦有道”生动展现了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即便在黑暗地带,规则依然无形存在。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成为美化不当行为的托辞。
你可能感兴趣
规矩准绳
本文介绍了成语“规矩准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表示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强调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其近义词包括规范、标准、准则等,反义词则为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规矩准绳”在工作、生活、学术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和重要性。
行不逾方是什么意思
行不逾方的读音行不逾方的拼音为xíng bù yú fāng。行不逾方的含义“行不逾方”指行动不逾越法度或规矩。此成语的含义是指人的行为举止合乎规范,不越轨,不逾矩。其中,“行”指行动,“不逾”表示不超越,“方”则指规矩、法度。行不逾方的典故“行不逾方”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礼仪规范和道德准则。在古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举止都受到严格的规范和约束,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因此,那些能够遵循规矩、不越雷池一步的人,就被认为是品德高尚、行为得体的人。这一成语的典故虽然没有具体的出处,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社会对于行为规范的重视和人们对于遵守规范的追求。行不逾方的近义词守规矩:指恪守一定的规则和纪律。循规蹈矩:指
蹈规循矩
本文介绍了成语“蹈规循矩”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成语指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行事,强调按照既定的规范和准则行事,不偏不倚,不违背常规。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5条禁令 30个不准内读后感
以下是摘要内容:《五条禁令》一书,简洁有力,直击人心。以五条核心禁令为主线,涵盖了个人行为、社会交往、道德底线等重要方面。书中生动的例子和具体的规定让人深刻反思生活中的准则与边界,强调了每个人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与道德底线,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阅读过程中,深感震撼,对道德底线的强调引发深刻反思。阅读这本书,汲取智慧与力量,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书的内容不仅仅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和呼唤,让人时刻警醒自己,坚守道德底线,尊重他人,珍视信任与尊重。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摘要按照您提供的文章内容进行了概括,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观点。
出门应辙
本文介绍了成语“出门应辙”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出门时顺应道路轨迹,比喻做事顺应形势或规律,形容人能适应环境、随机应变。错误用法示例也一并说明,提醒读者避免误用。总的来说,“出门应辙”体现了积极应对、顺应时势的态度,是一种值得倡导的行为方式。
如法砲制是什么意思
“如法砲制”是一个成语,意为按照一定方法或模式制作或处理。源于古代工艺制作或军事战术,表示在制作或使用砲时必须遵循方法和规则。该成语指按照既定的步骤或模式操作,不偏离常规。近义词有“按部就班”等,反义词有“随机应变”等。如法砲制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包括烹饪、生产、军事、教育、科学研究等。但需避免在创意、解决问题、相处及学习等方面机械地如法砲制。
重规迭矩是什么意思
重规迭矩的读音重规迭矩的读音为:zhòng guī dié jǔ,其中“zhòng”是第四声,“guī”是第一声,“dié”是第二声,“jǔ”是第三声。重规迭矩的含义重规迭矩,指重叠的规范、法则或制度。具体来说,它表示事物或行为严格遵循某种规则或模式,彼此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呼应,形成一种严谨、有序的秩序。其中,“重规”指的是重复的规范或规则,“迭矩”则是指相互重叠的规矩或框架。重规迭矩的典故重规迭矩的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建筑和规划。在古代,城市和建筑的规划都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模式,这些规则和模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违反了这些规则和模式,就会被视为不敬神灵、不尊重传统。因此,重规迭矩
为法自弊是什么意思
为法自弊的读音为法自弊的读音为:wéi fǎ zì bì,其中“为”发音为第二声,“法”为第四声,“自”为第四声,“弊”为第四声。为法自弊的含义“为法自弊”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按照法律或规矩行事,反而会因过于严格或刻板而自陷困境或遭受损失。这个成语的含义在于提醒人们,在遵循规则和法律的同时,也要注意灵活变通,避免过于死板而自陷困境。为法自弊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在古代,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人们必须严格遵守。然而,有时候过于刻板地遵循法律反而会导致一些不利的后果。比如,有些官员在执行法律时过于严格,以至于无法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最终导致了一些冤假错案的发生。这些案例逐渐形
体规画圆是什么意思
体规画圆的读音体规画圆的读音是tǐ guī huà yuán。体规画圆的含义“体规画圆”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按照规矩画圆,强调的是遵循规则或准则进行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或效果。其中的“体”指的是整体、全部;“规”指规矩、规则;“画圆”则是指按照一定的轨迹或标准画出圆形。体规画圆的典故“体规画圆”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理解为古人对于遵循规则、规矩的重视和强调。在古代,规矩被视为行为准则,是人们行事的重要依据。因此,“体规画圆”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按照规矩行事,不偏不倚,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体规画圆的近义词规范行事:指按照一定的规则或标准行事。循规蹈矩:指按照规矩行事,不越轨不逾矩。循规依矩:指遵
率由旧则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率由旧则”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详细阐述了其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强调遵循旧有的规则和传统,尊重传统、遵循规矩,但在需要创新和变革的场合需灵活应对。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并运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