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玉窃钩
读音
盗玉窃钩:dào yù qiè gōu
含义
- 盗:偷窃,非法占有。
- 玉:珍贵的玉石,象征贵重之物。
- 窃:暗中偷取。
- 钩:古代指腰带钩或小物件,象征普通物品。
整体含义:指偷盗行为,无论贵重与否,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比喻人品行不端,贪图小利,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典故
-
《庄子·胠箧》:
- 庄子在《胠箧》篇中提到:“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意思是偷窃小物件的人会被惩罚,而窃取国家大权的人反而成为统治者。后人由此引申出“盗玉窃钩”,强调偷盗行为的本质相同,无论大小。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韩非子曾以“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讽刺社会不公,指出法律对不同阶层的人惩罚不一,但偷盗的本质并无区别。
-
民间故事:
- 传说古代有个小偷,先偷了普通人的腰带钩,后来胆子大了,竟去偷贵族的玉佩,最终被官府抓获。人们用“盗玉窃钩”形容贪心不足、自取灭亡的行为。
近义词
- 偷鸡摸狗:形容小偷小摸的行为。
- 顺手牵羊:借机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 监守自盗:负责看管的人自己偷窃。
- 见财起意:看到财物后产生偷窃的念头。
- 贪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遭受更大损失。
反义词
- 拾金不昧:捡到财物不据为己有。
- 廉洁奉公:公正无私,不贪图财物。
- 光明磊落:行为正直,不偷偷摸摸。
- 安分守己:规矩本分,不做违法之事。
- 一介不取:丝毫不取不义之财。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偷了同学的橡皮,老师批评他:“不能盗玉窃钩,这是不对的!”
- 故事里的小狐狸因为盗玉窃钩,最后被猎人抓住了。
-
小学高年级:
- 他从小偷小摸开始,最后竟敢盗玉窃钩,偷了珠宝店的项链。
- 古人说“盗玉窃钩”,意思是偷东西不管大小都是错的。
-
初中:
- 那些盗玉窃钩的人,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 他原本只是贪小便宜,后来却发展到盗玉窃钩,实在令人惋惜。
-
高中:
- 在庄子的寓言中,“盗玉窃钩”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与不公。
- 社会应严惩盗玉窃钩的行为,无论涉案金额大小。
-
大学及以上:
- 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到“盗玉窃钩”,古代哲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盗玉窃钩的数额较小就纵容犯罪。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盗玉窃钩,终于攒够了钱买房。”(错误:成语本身含贬义,不能用于正面描述。)
- ❌ “盗玉窃钩也是一种生存智慧。”(错误:偷窃行为不应被美化。)
-
混淆对象:
- ❌ “这家公司盗玉窃钩,研发出了新技术。”(错误:成语指偷窃,不能用于形容创新或努力。)
- ❌ “他盗玉窃钩,终于考上了大学。”(错误:与学习无关,语义不符。)
-
字面误解:
- ❌ “盗玉窃钩是指偷了玉和钩子两样东西。”(错误:成语是比喻,并非特指偷这两样物品。)
- ❌ “盗玉窃钩就是偷贵重物品。”(错误:成语强调偷盗行为本身,而非物品价值。)
-
滥用场景:
- ❌ “他盗玉窃钩,终于追到了女朋友。”(错误:与感情无关,语义混乱。)
- ❌ “盗玉窃钩的天气真糟糕。”(错误:成语与天气无关,完全误用。)
总结:“盗玉窃钩”用于批评偷盗行为,不可用于褒义或无关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招权纳赇是什么意思
招权纳赇的读音标注拼音:zhāo quán nà qiú招权纳赇的含义"招权纳赇"是一个成语,它的含义是指利用职权或地位,收受贿赂,贪污受贿的行为。其中,“招权”指的是滥用权力,以权力谋取私利;“纳赂”则是指接受别人的财物或好处。招权纳赇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典故中多涉及官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的故事。例如,在古代官场中,有些官员会利用自己的职权,以各种方式收受他人的财物,从而为自己谋取私利。这种行为被视为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这些典故警示人们要廉洁奉公,不谋取私利。招权纳赇的近义词贪赃枉法:指贪污受贿,违反法纪。徇私舞弊:为了私人关系或利益而违反公职职责。贪赃售法:指贪图财物而违反法律。权钱交易
束装盗金是什么意思
束装盗金的读音束装盗金拼音为:shù zhuāng dào jīn。束装盗金的含义束装盗金,指收拾行装,偷取黄金。形容人为了某种目的而秘密地离开并带走贵重物品。束装盗金的典故束装盗金的故事源自古代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传说中,某人在收拾行装时,发现家中黄金被盗,于是展开了一系列追踪和调查的故事。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秘密离开并带走贵重物品的行为。束装盗金的近义词潜逃匿金:指秘密逃离并藏匿黄金的行为。窃取财物:指偷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偷天换日:指暗中改变计划或行动,以达到某种目的。束装盗金的反义词光明正大:指行为正当,不做偷偷摸摸的事情。廉洁奉公:指廉洁自律,为公家谋利益的行为。忠诚老实:指诚实
据为己有是什么意思
据为己有的正确读音为jù wèi yǒu jǐ yǒu。这个成语表示将不是自己的东西视为自己的,占有他人财物或权利。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记载中的故事。近义词包括占为已有、掠夺为私、霸占私占等,反义词有慷慨解囊、无私奉献、公平分配等。错误用法是将别人的东西或团队的成果等据为己有,不考虑他人贡献和利益,这种行为是错误的,甚至可能违法。
监守自盗
“监守自盗”是一个成语,指利用自己的职务或便利条件,擅自取用或窃取的行为,通常用来形容贪污盗窃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包括历史故事和案例。其近义词有窃取公物、贪污受贿、侵占公款和挪用公款等。反义词包括廉洁奉公、公正无私、诚实守信和清正廉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滥用职权、误用为其他含义以及忽视严重性。同时,监守自盗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严惩。
盗跖之物
盗跖之物是指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财物,原指盗跖所拥有的物品,后引申为不法之徒通过非法途径获取的物品或财富。其典故来源于《庄子》和《史记》等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不义之财、非法所得、掠夺之物等,反义词为义之所在、合法所得、清白之财等。使用盗跖之物时需注意其正确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概念或滥用词语。追求盗跖之物的行为是不被现代社会所容忍的,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
知情不举是什么意思
知情不举的读音读音:zhī qíng bù jǔ拼音:zhīqíngbùjǔ知情不举的含义“知情不举”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知道某些事情的真相或情况后,却选择不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报告或揭露的行为。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人对于明显的不当行为或违法行为,选择了沉默或隐瞒,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去制止或报告。知情不举的典故“知情不举”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法律文化。在古代,如果有人知道某些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但选择不向官府报告,那么这种行为就被称为“知情不举”。这种行为在古代是被严厉谴责的,因为它可能导致犯罪行为的继续和扩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对于社会不公和不义现象选择沉默的人。知情
监临自盗
本文介绍了“监临自盗”这一成语,其含义为在管理、监督或控制某项财物或事务时,利用职务之便擅自盗窃或贪污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官场,用来形容那些利用职权进行不正当行为的人。文章还介绍了监临自盗的近义词如监守自盗、贪污受贿等,以及反义词如清正廉洁、奉公守法等。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了监临自盗的用法。同时,文章指出了监临自盗的错误用法,如用于非职务之便的盗窃行为、轻微的违法行为以及在不当场合随意使用等。
主守自盗是什么意思
主守自盗的读音主守自盗的读音为:zhǔ shǒu zì dào。主守自盗的含义“主守自盗”指的是担任保管或守护财物的人,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取用或盗窃自己所保管的财物。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涉及到职务的滥用和信任的背叛。主守自盗的典故“主守自盗”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在古代,有些官员或管家负责保管公家或他人的财物,但有些人却利用职务之便,擅自取用或盗窃财物。这种行为被视为不道德且违法的行为,因此“主守自盗”这一成语便用来形容这种行为。典故出处已不可考,但这一成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用以警示人们不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不正当的行为。主守自盗的近义词近义词:监守自盗、窃取公款、侵吞公物等。这些词语都指
故入人罪
本文介绍了“故入人罪”这一成语,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强调司法公正的重要性,提醒人们慎重对待法律和司法程序,避免误判和冤枉无辜。文章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应遵守法律程序,避免故入人罪的情况出现,并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全文旨在提高人们对司法公正的认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冤案。
赃盈恶贯是什么意思
赃盈恶贯的读音赃盈恶贯的读音为:zāng yíng è guàn。赃盈恶贯的含义赃盈恶贯,指贪赃受贿所得的财物极多,罪恶也极深重。其中,“赃”指贪污受贿所得的财物,“盈”表示充满、极多,“恶”指罪恶,“贯”则有连续不断之意。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贪污受贿的罪行极其严重,财物极多,罪恶也极其严重。赃盈恶贯的典故赃盈恶贯的典故出自《汉书·酷吏传》。汉朝时期,有一个叫盖宽饶的酷吏,他执法严明,不畏权贵,但同时也因过于严厉而得罪了很多人。他曾经上书汉宣帝,指出当时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十分严重,贪官污吏的罪行如同“赃盈恶贯”,必须严厉打击。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贪污受贿罪行极其严重的状况。此外,该成语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