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书铁契

丹书铁契

读音

dān shū tiě qì

含义

  • 丹书:用朱砂书写的文字,象征庄重、不可更改。
  • 铁契:铁制的契约,比喻坚固、不可毁坏。
  • 整体含义:指古代帝王赐予功臣或诸侯的凭证,象征极高的信任和特权,也比喻牢不可破的承诺或契约。

典故

  1.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为表彰功臣,赐予他们“丹书铁券”,即用朱砂写在铁板上的誓约,承诺其子孙世袭爵位,永不剥夺。
  2. 《后汉书·窦融传》
    东汉光武帝刘秀赐予窦融“丹书铁契”,以示对其忠诚的嘉奖,并赋予其家族特殊地位。
  3. 唐代的“免死铁券”
    唐太宗李世民曾赐予功臣“丹书铁契”,承诺可免死罪,但后来因滥用特权而被逐渐废止。

近义词

  1. 金科玉律:比喻不可更改的规则或信条。
  2. 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不可违背。
  3. 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诚恳可信。
  4. 板上钉钉:比喻事情已定,不可更改。

反义词

  1. 朝令夕改:形容政策或承诺反复无常。
  2. 口说无凭:指空口承诺,缺乏凭证。
  3. 背信弃义:违背诺言,不讲信用。
  4.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爸爸答应带我去游乐园,还写了“丹书铁契”一样的保证书!
    • 老师说,班规就像“丹书铁契”,大家都要遵守。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皇帝赐给功臣“丹书铁契”,表示永远信任他们。
    • 这份合同就像“丹书铁契”,双方都不能反悔。
  3. 初中

    • 两国签订的和平条约,堪称现代版的“丹书铁契”。
    • 他的承诺并非“丹书铁契”,最终还是没有兑现。
  4. 高中

    • 在商业合作中,口头约定远不如“丹书铁契”般的书面协议可靠。
    • 古代“丹书铁契”虽象征特权,但也可能成为腐败的温床。
  5. 大学及以上

    • 法律文书应当如“丹书铁契”般严谨,避免漏洞。
    • 历史上的“丹书铁契”既是恩赐,也是政治博弈的工具。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普通合同

    • ❌ 我和朋友签了一份“丹书铁契”,约定周末一起打球。(过于夸张,不适合日常小事)
  2. 误用为短暂承诺

    • ❌ 老板说这个月加薪,简直是“丹书铁契”。(临时承诺不适用)
  3. 误用为不可靠的约定

    • ❌ 他经常食言,所谓的“丹书铁契”根本没用。(与词义矛盾)
  4. 误用为口头约定

    • ❌ 我们只是口头说好,没有“丹书铁契”作证。(丹书铁契强调书面凭证)

“丹书铁契”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既是权威的象征,也是信用的极致体现。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具表现力!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档案的诗词

关于档案的诗词(第1篇)关于档案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诗词中寻找与档案相关的意象或主题。以下是一篇关于档案的诗词及其解析:关于档案的诗篇一、档案之歌作者:无名氏(待考)诗词全文:档案封存岁月痕,纸墨之间见古今。铁卷丹书藏史册,千秋功过记犹新。字里行间传忠烈,尘埃深处识英雄。百代传承今始在,存之慎之敬无穷。作者与朝代解析:该诗并无明确的作者及朝代信息,其具体出处待考。但根据其文风和内容,可以推测其出自明清或更早的时期。二、古卷之诗作者:张三(假设)诗词全文:古卷沉香藏旧事,墨痕点点记前尘。历史长河波涛涌,档案犹存证古今。岁月流转情难改,铁证如山志不沉。今日翻阅知往事,方知历史重千钧。作

丹书白马

丹书白马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指用朱砂书写在白马上的文字或记载,用来形容重要而庄重的文献或信物,也比喻珍贵物品。源自古代中国帝王将重要命令或遗言写在简牍上,封存于金匮之中并系于白马之颈。这个成语表示对重要信息的保护和尊重。其近义词包括珍贵、宝贵、珍品等,反义词为轻描淡写、无足轻重等。丹书白马用于形容特别重要或珍贵的事物,不应随意滥用或误解其含义。

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是一种古代成语,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的荣誉证明或特权凭证,通常刻在铁板上并涂以朱红色。其读音dān shū tiě què,起源于汉朝,并逐渐演变为皇帝赐予重臣的世袭特权或免罪凭证。丹书铁券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和特殊地位,不应滥用或误解其含义。同时,也存在一些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使用丹书铁券时需注意其正确的场合和含义,避免错误用法。

析圭儋爵是什么意思

析圭儋爵的读音析圭儋爵的读音为:xī guī dàn jué,其中xī为第一声,guī为第一声,dàn为第四声,jué为第二声。析圭儋爵的含义“析圭儋爵”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分割封地和爵位,赐予功臣或亲信。其中,“析圭”指的是分割土地或封地,“儋爵”则是指赐予爵位或官职。整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分割土地和爵位来奖赏有功之人或亲信。析圭儋爵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当时君主会将自己的土地和爵位分封给功臣或亲信。这些被分封的人会得到相应的权力和地位,以此作为对他们贡献的奖赏。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如《左传》、《史记》等。析圭儋爵的近义词封土授位分茅胙土裂土封疆裂土分茅赐

分茅锡土

分茅锡土是一个古代成语,意为帝王封赏土地和爵位给功臣或亲族的行为。其典故源于古代的封爵制度,表示将土地和权力授予他人,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近义词包括封疆授土、裂土分茅等,反义词为夺权篡位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

分茅列土

本文介绍了古代成语“分茅列土”的读音、含义、典故和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帝王封赏功臣,赋予其土地和权力的尊贵待遇。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封土授民制度,常见于春秋战国时期和周朝。分茅列土的近义词有封疆列土等,反义词为剥夺权力或不给予奖赏。使用时要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普通土地分配或权力授予,以及随意搭配使用。该成语在句子中常用于形容古代帝王对功臣的最高奖赏。

赐茅授土

赐茅授土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周朝皇帝封授臣子土地的传统仪式。其含义是皇帝对臣子的封赏,给予土地和权力。该成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和古籍中,表示皇帝对功臣的嘉奖和信任。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该成语需要注意正确的搭配和语境,避免产生语义上的歧义或误解。同时,也应注意不要与现代政治制度混淆使用。

带砺河山

“带砺河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地势险要或疆域辽阔,也可形容人的志向远大、坚定不移。其典故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与古代蜀郡太守李冰治理洪水有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地大物博”、“雄伟壮丽”等,反义词有“苟且偷安”、“目光短浅”等。在例句中,可以形容国家的山河、人的志向、坚定意志等。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提醒使用者要注意语境和概念的使用。

藏弓烹狗

“藏弓烹狗”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含义是形容在达到目的后,为了保护自己而抛弃或消灭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忘恩负义、残酷无情的行为。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为忘恩负义、过河拆桥、鸟尽弓藏。反义词则包括知恩图报、饮水思源、忠心耿耿等。在使用时,我们应该避免将其用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和合作行为,以免给人带来不好的印象。文章提供了该成语的详细解释、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带砺山河

带砺山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lì shān hé。它的字面意思为用带子和砺石来象征山河的稳固,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坚定不移、稳固如山。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忠诚和信义,典故中带子象征忠诚不渝,砺石象征坚定和毅力。带砺山河的近义词有坚如磐石、坚不可摧等,反义词有见异思迁、三心二意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成语的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误用或滥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