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高帽儿

戴高帽儿

读音

dài gāo mào er

含义

  • :佩戴、戴上。
  • 高帽儿:高帽子,比喻恭维、奉承的话。
  • 整体含义:指喜欢听别人说恭维、奉承的话,或故意用夸张的言辞讨好他人。

典故

  1.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春秋时期,齐景公喜欢听奉承话,大臣晏子劝谏他不要被“高帽”迷惑,否则容易受小人蒙蔽。
  2. 《世说新语》
    东晋名士王导曾被人奉承“风度如神仙”,他笑答:“你这是给我戴高帽儿。”
  3. 民间故事
    古代有个官员爱听奉承话,下属投其所好,天天夸他“英明神武”,结果他因轻信谗言误判案件,最终被罢官。

近义词

  1. 阿谀奉承:用甜言蜜语讨好别人。
  2. 溜须拍马:形容谄媚讨好的行为。
  3. 曲意逢迎:违背本心去迎合他人。
  4. 歌功颂德:过分夸大功劳和品德。

反义词

  1. 直言不讳:坦率地说真话,不避讳。
  2. 刚正不阿:正直不迎合他人。
  3. 实事求是:根据事实说话,不夸大。
  4. 忠言逆耳: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但有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总爱听表扬,老师说他“喜欢戴高帽儿”。
    • 妈妈夸小红“全世界最聪明”,爸爸笑她“别给孩子戴高帽儿”。
  2. 小学高年级

    • 班长被同学夸得飘飘然,老师提醒他:“小心戴高帽儿!”
    • 小华考试进步了,但妈妈说:“别戴高帽儿,继续努力。”
  3. 初中

    • 老板喜欢听奉承话,员工们不得不天天给他“戴高帽儿”。
    • 历史上许多皇帝因爱“戴高帽儿”而被奸臣利用。
  4. 高中及以上

    • 职场中,过度“戴高帽儿”可能让人失去判断力。
    • 真正的朋友不会一味给你“戴高帽儿”,而是指出你的不足。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戴帽子”

    • ❌ 冬天太冷,他戴高帽儿出门。(正确应为“戴高帽子”)
  2. 误用为褒义

    • ❌ 领导表扬员工是“戴高帽儿”的表现。(表扬≠奉承)
  3. 混淆近义词

    • ❌ 他喜欢戴高帽儿,所以从不说谎。(应为“喜欢听真话”)
  4. 脱离语境滥用

    • ❌ 医生建议病人多运动,病人说:“你别给我戴高帽儿!”(建议≠奉承)

“戴高帽儿”生动揭示了人性中爱听好话的一面,但需注意:适度赞美有益,过度奉承害人!

戴高帽儿.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吹牛拍马

“吹牛拍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说话虚浮不实、夸大其词、炫耀自己或阿谀奉承的行为。典故源于古代社交习惯。近义词包括夸夸其谈、虚应故事等。反义词为实事求是、真诚待人等。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应避免在言语和行为中过度表现。正确的做法应实事求是、真诚待人、脚踏实地。

戴高帽子

戴高帽子的拼音是dài gāo mào zi,意为戴上高高的帽子。在中文中,戴高帽子通常形容对他人的过度赞美、恭维或奉承行为,含有一定的虚伪和奉迎意味,可能掩盖事实真相。其典故源于古代礼仪和习俗,戴高帽子被视为尊贵的象征。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其含义逐渐演变。戴高帽子的近义词包括恭维、奉承等,反义词则是批评、指正等。错误用法包括滥用、不根据实际情况戴高帽子以及将戴高帽子与真诚赞美混淆。在商业和社交场合,应警惕戴高帽子的行为,保持真实和客观评价。

断织之诫

断织之诫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成语,读音为duàn zhī zhī jiè。该成语源于《后汉书·乐羊子传》中的故事,用来比喻母亲对子女的严厉教育,也形容对某事下定决心,不再继续的决心。其近义词包括决心断绝、半途而废等,反义词有半途而兴、锲而不舍等。断织之诫的错误用法是因其小失大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这个成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

黜陟幽明

本文介绍了成语“黜陟幽明”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探讨了其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指选拔和罢免官员要明察秋毫,公正无私,既看到有功者也要看到无能者。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错误用法包括误解其含义、与“任人唯亲”混淆使用以及在处理问题时偏袒某一方或个人。

不讳之朝

不讳之朝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ù huì zhī cháo,指不避忌讳的朝政或时代,形容政治环境开放坦诚,没有隐瞒和避讳。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环境。不讳之朝常被用于形容理想政治状态,能够促进政治清明和社会进步。其反义词为讳莫如深的朝政。但在使用不讳之朝这一成语时,需注意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或私人交流中使用,以及与贬义词搭配使用或过度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问题的错误用法。

赏一劝众是什么意思

“赏一劝众”是一个成语,通过对某个人或事物的奖赏或赞赏来激励或鼓励其他人或事物,意味着通过奖励一个个体来激发整个群体的积极性。其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治理经验,广泛运用于策略和理念中。近义词包括嘉奖群英、奖掖后进等。反义词不完全等同于惩罚一人以儆众人,而是漠视集体忽视激励。在正确使用场合下,赏一劝众能有效激励群体,如比赛、工作、学习等环境。错误使用则会导致误解或无效的激励效果。

不虞之誉

不虞之誉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yú zhī yù,指意料之外的赞誉或好评。其典故源于《左传》。不虞之誉的近义词有意料之外的赞誉等,反义词有意料之内的评价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将其误用为预料之中的意思或用于描述负面评价,且使用语境需恰当。以上是不虞之誉的详细介绍和例句。

描写赞美别人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赞美他人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国风·周南·汉广》、《赠从弟》、《七绝·赠友人》等。这些诗词以景起兴或直接赞美人物品行与才貌,体现了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赞美之情。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详细解析,展示了诗人对他人美好品质的崇高敬意。这些赞美他人的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对人性之美的颂扬,传达了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敬仰。

4年级新闻读后感

四年级新闻读后感今天我读了四年级的新闻报道,被其中的生动语言和真实事件所吸引。新闻描述了校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让我感受到了四年级孩子们的世界中的纯真与善良。新闻主要围绕学校组织的公益活动展开,孩子们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区的老人送去了温暖。其中,一个小朋友因帮助老爷爷而得到表扬的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新闻报道中的孩子们的行为,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团结、奉献和关爱精神,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希望。特别是那个受到表扬的小朋友,他的善良和勇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则新闻让我看到了社会的温暖一面,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行为。我们应该向这些孩子们学习,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他人,传递爱心和正能量。同时,我们

等量齐观

等量齐观是一个汉语成语,表示对不同事物或人进行同等看待,强调公正、平等和客观的态度。其典故源于古代对社会公正平等的追求。近义词有一视同仁、平起平坐、平等对待等。反义词包括厚此薄彼、轻重缓急和偏心眼儿等。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根据不同情境以等量齐观的态度看待和处理问题,避免错误用法,以维护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