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有迳庭
读音
dà yǒu jìng tíng
含义
“大有迳庭”是一个成语,其中:
- 大:表示程度深、非常。
- 有:存在、具备。
- 迳:小路,引申为“不同”。
- 庭:庭院,引申为“正路”。
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小路和正路差别很大”,比喻言行或观点与常理或主流意见相差甚远,甚至完全相反。
典故
- 《庄子·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肩吾和连叔的对话,肩吾认为接舆(楚国狂人)的话“大有迳庭”,意思是他的言论荒诞不经,不合常理。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时期,一些隐士的行为被世人认为“大有迳庭”,因为他们不遵循世俗礼法,选择隐居避世。
近义词
- 大相径庭:形容事物或观点相差极大。
- 背道而驰:比喻方向或目标完全相反。
- 南辕北辙:行动与目标相反。
- 格格不入:彼此无法相容。
反义词
- 不谋而合:意见或想法一致。
- 异口同声:众人说法相同。
- 殊途同归:方法不同,结果相同。
- 如出一辙:完全一致。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的想法和老师的大有迳庭,所以大家都觉得奇怪。
- 小明画的太阳是蓝色的,和同学们的大有迳庭。
-
小学高年级:
- 这本书的观点和传统认知大有迳庭,引发了很多争议。
- 他的解题方法和标准答案大有迳庭,但结果却是对的。
-
初中:
- 他的政治主张与主流政党大有迳庭,因此常被批评。
- 这部电影的结局和原著小说大有迳庭,让很多书迷不满。
-
高中及以上:
-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刚提出时,与牛顿力学大有迳庭,但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
- 他的艺术风格与古典派大有迳庭,充满了前卫的实验性。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大相径庭”:
- ❌ 这两个方案大相径庭,很难选择。(正确应为“大相径庭”)
- ✅ 这两个方案大有迳庭,很难选择。(正确)
-
误用为“完全不同”:
- ❌ 他们的性格大有迳庭,所以经常吵架。(应使用“截然不同”)
- ✅ 他们的观点大有迳庭,争论不休。(正确)
-
误用为“相似”:
- ❌ 这两幅画大有迳庭,风格很接近。(完全相反,应使用“如出一辙”)
- ✅ 这两幅画大有迳庭,一幅写实,一幅抽象。(正确)
“大有迳庭”强调差异极大,甚至对立,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你可能感兴趣
大有径庭
“大有径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yǒu jìng tíng,表示相差甚远,完全不同。其含义中“大有”表示程度很大,“径庭”指道路不同,引申为差异极大。这个成语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故事,用于形容两个事物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或不同之处。它的近义词有“截然不同”、“天壤之别”等,反义词有“毫无二致”、“相差无几”等。在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判断并选择合适的词语,避免滥用或误用。例如,在一些差异并不大的场合,使用“大有径庭”会显得不恰当或夸张。
大相迳庭
大相迳庭的读音为dà xiāng jìng tíng,表示事物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异或不同。典故源于《庄子·逍遥游》和《史记·魏公子列传》。近义词有截然不同、天壤之别、迥然不同等。反义词为相差无几、相差甚远。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混淆使用近义词、使用场合不当以及搭配不当的词语或句式。文章提供了有关大相迳庭的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示例。
大相径庭
本文介绍了成语“大相径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事物间存在极大差异,差异程度如同两条不同道路。文章还给出了几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同时,指出了滥用或误用词语搭配及其他相近成语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
不谋而合
“不谋而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móu ér h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事先没有商量过,但意见或行动完全一致,用来形容人们之间的默契和心灵相通。其来源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中的晋国和楚国战争故事。此外,还有多个典故和出处解释这个成语。它的近义词包括默契十足、心有灵犀、异口同声、心意相通等。反义词有意见不合、各持己见、分道扬镳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不能用于描述得出错误或不合适结果的情况,并避免滥用。
背道而驰
“背道而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dào ér chí,指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发展、行为方式等完全相反,互相背离。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用来形容人们的行为与自然规律、道德规范等相违背,最终会走向失败和不幸。背道而驰的近义词包括南辕北辙、分道扬镳等,反义词则包括并驾齐驱、一致前行等。文章还给出了关于背道而驰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使用该成语的场景。请在使用时注意语境,确保准确传达意思。
同工异曲是什么意思
同工异曲的读音同工异曲的读音为:tóng gōng yì qǔ。同工异曲的含义同工异曲指的是不同的方法或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或目的。这个成语强调了不同的手段或方式,但最终结果或效果是相同的。它强调了灵活性和创造性,表明在处理问题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但只要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同工异曲的典故同工异曲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它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中国哲学中强调的灵活性和变通思想,即在不同的情境下,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但只要能够达到目标,就是值得肯定的。同工异曲的近义词殊途同归:指不同的途径或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或效果。不谋而合:指事先没有商量
不谋而同
“不谋而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móu ér tóng,表示事先没有商量过,但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之间的默契和一致性,反映了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预先计划或讨论也能达成共同的理解和行动。它的近义词包括“心有灵犀”、“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和“志同道合”,反义词有“意见相左”、“分道扬镳”和“背道而驰”。使用时应避免误解为贬义,并正确区分与“不约而同”的细微差别,同时避免在不相关的场合滥用。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不谋而同”的恰当方式。
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不知端倪
不知端倪是一个成语,读音拼音为bù zhī duān ní,指对事物的真相或本质无法了解清楚。该成语出自《庄子·人间世》,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了解的局限性。其含义指对事物的始末或全貌无法得知。近义词有莫衷一是、茫然不解、莫测高深、雾里看花等。反义词包括了如指掌、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轻率地表达对某事一无所知或漫不经心的态度,避免在已经了解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
别无二致
文章摘要如下:“别无二致”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ié wú èr zhì,意思是完全相同,没有区别。它通常用来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性质、特点、形态等方面非常相似,几乎没有任何差异。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源于对事物相似性的观察和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一模一样、毫无二致等,反义词有天壤之别、大相径庭等。使用“别无二致”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特别是在描述完全不同的事物或人的行为和态度上。同时,在不需要强调相似性的情况下也不宜使用。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