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躬作揖:传统礼仪的生动写照
读音
dǎ gōng zuò yī
含义
- 打躬:弯腰行礼,表示恭敬。
- 作揖:双手抱拳,上下摆动,是古代常见的礼节。
结合起来,“打躬作揖”形容人恭敬行礼的样子,常用来比喻对人过分谦卑或谄媚的态度。
典故
- 《儒林外史》:范进中举后,乡绅们纷纷“打躬作揖”前来巴结,生动刻画了世态炎凉。
- 《红楼梦》:贾府下人见到主子时“打躬作揖”,反映了封建等级制度下的卑微姿态。
- 民间故事:古代商人见官员时“打躬作揖”,以求行方便,讽刺了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
近义词
- 点头哈腰:形容人卑躬屈膝的样子。
- 卑躬屈膝:比喻低声下气,讨好他人。
- 阿谀奉承:用言语行为讨好别人。
反义词
- 昂首挺胸:形容人自信、不卑不亢。
-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傲慢,态度得体。
- 趾高气扬:形容人傲慢自大,与谦卑相反。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猴子见到老虎大王,赶紧打躬作揖,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 小学高年级:他为了借到漫画书,对班长打躬作揖,样子滑稽极了。
- 初中:古代官员见到皇帝,必须打躬作揖,表示尊敬。
- 高中:某些人为了利益,对上司打躬作揖,失去了尊严。
- 大学/成人:在职场中,一味打躬作揖未必能赢得尊重,能力才是关键。
(其他例句略,可根据需要补充)
错误用法
- 场景混淆:现代正式场合很少“打躬作揖”,用“握手”更合适。
❌错误:签约仪式上,双方打躬作揖表示合作愉快。
✅正确:签约仪式上,双方握手表示合作愉快。 - 过度夸张:形容普通礼貌行为时不宜用。
❌错误:他对老师打躬作揖,其实只是说了句“老师好”。 - 情感误用:不能用于表达真诚的敬意。
❌错误:烈士纪念碑前,人们打躬作揖,缅怀先烈。(应用“鞠躬”)
“打躬作揖”生动体现了传统礼仪,但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贬义或不合时宜的表述。
你可能感兴趣
打恭作揖
打恭作揖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礼仪行为,用于见面、告别或表示敬意。具体为弯腰鞠躬并双手合十举至额前或胸前。其典故可追溯至古代礼仪文化,在古籍和历史故事中有记载。其近义词包括鞠躬行礼、叩首礼拜等。然而,在现代某些场合过度使用可能显得不恰当。需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适当使用,以避免不恰当的情况。
长揖不拜
长揖不拜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cháng yē bù bài,形容对别人不施礼节、不拘礼数的态度。长揖不拜源于古代严格的礼节制度,有些人不愿按规定行礼,表现出独特或傲慢态度。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傲慢无礼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傲慢无礼、倨傲自大等,反义词则是恭敬有礼、谦虚谨慎等。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与他人交往时使用长揖不拜的态度,应保持恭敬有礼的态度,尊重他人,表现出谦虚、温和、友善的品质。
昂头挺胸
昂头挺胸是一个形容人精神振奋、自信满满的成语,拼音为áng tóu tǐng xiōng。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常被用来形容英雄豪杰、志士仁人的雄伟形象和气概。昂头挺胸的近义词包括昂首阔步、意气风发等,反义词有垂头丧气、萎靡不振等。使用昂头挺胸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是否合适,避免夸张的描绘和不当的使用。
谄上傲下
本文介绍了谄上傲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谄上傲下指的是巴结上司、轻视下属的行为。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历史背景中理解其含义。近义词包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反义词包括平等待人、公正无私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谄上傲下的用法,并指出在沟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滥用谄上傲下是不恰当的。
低声下气
"低声下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卑,声音降低,带有讨好的意味。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表示敬畏、请求或顺从的态度。其典故包括官员面对皇帝时的谦卑态度和村民请求帮助的故事。近义词有恭敬顺从、谦卑有礼等,反义词有高傲自大、盛气凌人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过度使用可能显得不恰当。
小学描写冬季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小学描写冬季的诗词共五篇,包括江雪、冬日田园杂色、咏雪、夜雪等多篇经典诗词。这些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冬季的寒冷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心境。文章还对这些诗词进行了逐篇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冬季的古韵和古人的智慧。
低首下气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首下气”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恭敬、谦卑,源于古代礼仪文化。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确保描述的情境与成语含义相符,避免过度使用,控制使用频率和情境。例句展示了在不同场合下使用“低首下气”的情境。
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
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小学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一、李白的《静夜思》原文:山外青山楼外楼,静夜思量千古愁。作者:李白(唐代)解析:此诗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一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的连绵与层叠,表现了山的高远与壮阔。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夜晚静思时对历史长河中无数愁绪的感慨。二、杜牧的《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杜牧(唐代)解析:此诗通过描绘远处的寒山、弯曲的石径、白云环绕的人家等自然景色,生动地展示了山的秀美与宁静。诗人通过“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表达了对山景的深深喜爱。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颐指风使是什么意思
颐指风使的读音颐指风使的读音为:yí zhǐ fēng shǐ。颐指风使的含义“颐指风使”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来指挥、示意,形容人的气度威严,也用来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配他人的样子。其中,“颐”指脸颊,“指”是手指,“风”是比喻教化、引导,“使”是差遣、命令的意思。颐指风使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于《史记·晋世家》。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文公非常善于用人,他手下的官员们也都各有所长。其中有一个名叫叔向的官员,他善于察言观色,能够根据晋文公的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理解他的意图,并据此行事。因此,晋文公在处理政务时,常常只通过面部表情和手势来示意叔向,而叔向也总是能够准确地领会并执行。后来,
昂首望天
昂首望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áng shǒu wàng tiān。其含义为抬头仰望天空,常用来形容人态度高傲,自视甚高,不切实际地妄自尊大。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常以此姿态展示自己的威严和自信,但过度则表现为傲慢和自大。昂首望天的近义词有目空一切、妄自尊大、自命不凡等。反义词包括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谦逊有度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其适用的场合和对象,避免误用。错误使用方式包括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与其他成语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