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步难移:困境中的步履维艰
读音
寸步难移:cùn bù nán yí
含义
- 寸:古代长度单位,约等于3.33厘米,形容极短的距离。
- 步:行走的步伐。
- 难:困难、不易。
- 移:移动、前进。
整体含义:形容处境极其艰难,连极短的距离都无法前进,比喻行动受到严重阻碍,无法顺利开展。
典故
1. 《韩非子·喻老》
战国时期,韩非子曾用“寸步难行”比喻治国之难,强调政策推行若不得民心,则举步维艰。
2. 《后汉书·李固传》
东汉名臣李固在劝谏皇帝时提到:“若法令严苛,民不堪命,则寸步难移。”意指苛政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
3. 民间传说
古代有书生赴京赶考,途中遭遇山洪,道路被毁,同行者叹道:“前有深渊,后有追兵,真乃寸步难移!”
近义词
- 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每一步都很吃力。
- 进退维谷:比喻陷入两难境地,无法前进或后退。
- 束手无策:形容毫无办法,无法解决问题。
- 步履蹒跚:指走路不稳,引申为行动迟缓艰难。
反义词
- 健步如飞:形容行动敏捷,速度极快。
-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毫无阻碍。
- 如鱼得水:形容处境顺遂,行动自如。
- 畅通无阻:指道路或计划毫无障碍,顺利进行。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摔伤了腿,走路时疼得寸步难移。
- 雪太厚了,小狗在雪地里寸步难移。
- 玩具车被卡住了,轮子转不动,寸步难移。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山路被泥石流冲毁,救援队一时寸步难移。
- 没有地图,我们在森林里寸步难移。
- 他背着重重的书包,累得寸步难移。
初中
- 公司资金链断裂,项目推进寸步难移。
- 双方谈判陷入僵局,合作计划寸步难移。
- 语言不通,他在国外旅行时寸步难移。
高中及以上
- 政策限制过多,科技创新寸步难移。
- 社会偏见让某些弱势群体寸步难移。
- 缺乏技术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寸步难移。
文学化表达
- 暴风雪中,探险队的脚步寸步难移,只能等待救援。
- 历史的车轮曾被腐朽的制度拖累,寸步难移。
- 他深陷债务泥潭,生活寸步难移。
抽象比喻
- 思想的枷锁让他寸步难移,无法突破自我。
- 传统观念的束缚让社会进步寸步难移。
- 没有明确的目标,人生规划寸步难移。
幽默用法
- 周末宅家追剧,零食吃完后,懒癌发作,寸步难移。
- 手机没电,导航失灵,路痴的我寸步难移。
错误用法
1. 误用于轻松场景
❌ 错误例句:“今天逛街太开心了,买到很多东西,寸步难移。”
✅ 正确表达:应形容困境,而非因物品多而行动不便,可用“步履维艰”或“行动迟缓”。
2. 误用于速度慢但非困境
❌ 错误例句:“乌龟爬得很慢,寸步难移。”
✅ 正确表达:乌龟慢是习性,非受阻碍,应改为“行动缓慢”。
3. 误用于主观懒惰
❌ 错误例句:“他太懒了,连起床都寸步难移。”
✅ 正确表达:懒惰非外界阻碍,可用“动弹不得”或“赖床不起”。
4. 误用于自然现象
❌ 错误例句:“钟表的指针寸步难移。”
✅ 正确表达:指针不动是机械问题,非困境,应说“停滞不前”。
总结:“寸步难移”强调因外界或内在阻碍导致的行动困难,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于非困境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寸步难行
“寸步难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bù nán xíng,形容在行动上遇到极大的困难,难以进行。典故源自古代地理环境和交通限制,也可能与某些历史故事有关。该成语常用于描述极端困难或无法克服的困境。近义词包括进退维谷、举步维艰等,反义词为一帆风顺。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搭配和语意的准确性,避免错误使用。
剑及履及是什么意思
剑及履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àn jí lǚ jí,形容行动迅速、毫不迟缓。其典故来源于古代军事故事中士兵迅速响应指挥的行动。剑及履及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反应迅速、及时到达。近义词包括雷厉风行、眼疾手快等。反义词则是形容行动迟缓的词语。在使用剑及履及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错对象、滥用成语等。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几个剑及履及的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出师不利
“出师不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ū shī bù lì,形容在开始行动或执行任务时遭遇不顺利的情况。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出征作战,有时即使做了充分准备仍可能出现不利情况。近义词包括初战失利、败北之始等,反义词有一帆风顺、顺顺利利等。误用此成语的情况包括认为其表示个人天赋或能力的不足,以及与“注定失败”等同使用。正确理解和使用“出师不利”,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事情开头的挫折和困难。
跋前踕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前踕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做事有头无尾,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后果。典故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做事不周全、不仔细的人。近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等。反义词包括善始善终、始终如一等。文章还通过示例解释了不同语境下“跋前踕后”的应用,并指出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其应如响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其应如响”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反应迅速,响应及时。典故出自古代军事故事,如《左传》中的荀吴与鲜虞谈判迅速响应的情况以及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的迅速反应。近义词包括立竿见影、应声而倒等。反义词包括迟钝不灵、慢条斯理等。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其应如响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帮助读者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飞书走檄是什么意思
飞书走檄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shū zǒu xǐ,用于形容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行动和信息传递。飞书走檄源自古代军事行动中信使或快马传递情报和命令的行为。这个成语不仅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也在文学作品中有广泛描写。它的近义词包括捷报频传、迅速传递急报等,反义词则是缓慢、迟缓等。在日常使用或写作中,需要注意飞书走檄的语境和情境的匹配,避免误用。
轻骑减从是什么意思
“轻骑减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qí jiǎn cóng。其含义为行军轻便迅速,随从人员精简,常用来形容行动迅速、精简高效的军事行动或行动方式。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出自兵法典籍或历史文献,如《史记》等。其近义词包括精兵简政、轻装简行和迅速出击等,反义词则是冗兵冗政、拖沓缓慢和笨重缓慢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误解含义和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文章中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计不旋踵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计不旋踵”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做事果断,毫不犹豫,常用来形容人在危急关头或重大决策时的迅速决断和行动敏捷。同时,也介绍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滥用和发音、字义上的错误。
事在必行是什么意思
事在必行的读音事在必行(shì zài bì xíng)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清晰,常用于表达某种事情必须进行或已经到了非做不可的地步。事在必行的含义“事在必行”的含义是指某件事情已经到了必须进行或者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这个成语强调了事情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意味着拖延或者犹豫不决都不是明智之举。具体来说,每个字的意义如下:“事”指的是事情、事件。“在”表示存在、发生。“必”是必须、一定要的意思。“行”则是行动、进行。因此,“事在必行”整体表达了某件事情必须进行或者必须采取行动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事在必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其字面意义和常用语境中理解其含义。通常,“事在必行”用于
动如脱兔是什么意思
“动如脱兔”是一个成语,拼音是dòng rú tuō tù。它的含义是形容行动非常迅速、敏捷,像兔子一样迅速。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果断地行动。它出自《战国策》中的故事,也用于形容古代射箭比赛中的射手动作。其近义词包括敏捷如风、矫捷如猴等,反义词则是缓慢迟钝等。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场合、搭配不当以及滥用夸张的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