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走檄:古代文书传递的生动写照
读音
fēi shū zǒu xí
含义
- 飞书:古代指快速传递的文书或信件。”飞”形容速度极快,”书”指书信或公文。
- 走檄:”走”意为快速传递,”檄”指官方文书或征召令。
- 整体含义:形容文书传递迅速,多用于紧急军情或重要政令的传送。
典故
- 《后汉书·隗嚣传》:
“嚣既立,遣使四出,飞书走檄,以告郡国。” 描述隗嚣称帝后迅速向各地传递文书,宣示权威。 - 《晋书·陶侃传》: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飞书走檄,盖亦常事耳。” 体现陶侃严谨治军,文书传递高效。 - 唐代张说《起义堂颂》:
“飞书走檄,则蜀汉悬隔;悬车束马,则金陵克服。” 形容军事行动中文书的迅速传递对战争的重要性。
近义词
- 羽檄飞驰:形容紧急军令快速传送,如插羽毛般急速。
- 急如星火:比喻情势紧迫,需火速处理。
- 驿传如飞:形容驿站传递文书的速度极快。
反义词
- 泥牛入海:比喻文书或消息送出后毫无回音。
- 杳无音信:指长时间没有消息或回复。
- 拖沓冗长:形容文书传递缓慢或内容繁琐低效。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古代打仗时,将军用”飞书走檄”传递命令。(简单解释)
- 这封信像”飞书走檄”一样快,一天就到了京城。(比喻速度)
-
小学高年级:
- 驿站的信使们日夜兼程,真是”飞书走檄”啊!(场景描述)
- 考试通知像”飞书走檄”一样传到每个班级。(现代引申)
-
初中:
- 疫情期间,政府的紧急通告”飞书走檄”,迅速传达至社区。(社会事件)
- 他处理公文效率极高,颇有”飞书走檄”之风。(人物评价)
-
高中及以上:
- 互联网时代,”飞书走檄”的典故仍可形容信息的高速传播。(古今对比)
- 这份跨国合作协议通过电子签章实现”飞书走檄”,当日生效。(现代应用)
错误用法
-
误用于非文书场景:
- ❌ “他跑步像飞书走檄一样快。”(仅限文书传递,不可形容动作)
-
混淆紧急与普通传递:
- ❌ “周末的促销广告飞书走檄般发到每家每户。”(非紧急或重要文书)
-
忽略古代语境:
- ❌ “微信消息飞书走檄,秒回率超高。”(成语需保留历史色彩,不宜完全现代化)
“飞书走檄”不仅是对古代高效通信的生动刻画,其蕴含的紧迫感与执行力至今仍可借鉴。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既能体现语言功底,也能为表达增添历史厚重感。
你可能感兴趣
邮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邮”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含义。包括邮寄、邮汇、有关邮务的方面,如邮电、邮局、邮票等。此外,“邮”还有邮品、姓的含义。文章还详细解析了“邮”在古汉语中的用法,如传递文书的人、田官督耕所居的庐舍等。同时,“邮”也可作动词,表示传递、邮寄等动作。
案无留牍
案无留牍是一个汉语词语,指处理事务迅速、高效,不留后患。其典故源于赵广汉处理公文的记录。近义词有办事利索、雷厉风行等。反义词为积案如山、办事拖沓等。使用时需注意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重纸累札是什么意思
重纸累札的读音重纸累札的读音为:zhòng zhǐ lěi zhá。重纸累札的含义重纸累札是一个成语,形容书写或刻印的书籍、文件等数量非常多,纸张层层叠叠,堆积如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文献资料丰富,或者形容写作、刻印等工作量巨大。重纸累札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书写习惯。在古代,纸张是珍贵的物品,因此人们常常用多层纸张叠加在一起书写或刻印书籍。当书籍、文件等数量非常多时,就会形容为“重纸累札”。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官府文书繁多有关,表示官府文书之多,需要重重的纸张来记录。重纸累札的典故出处该成语的典故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文献中寻找到相关的描述。例如,《南史·梁简文帝》中就有“
朝发夕至
“朝发夕至”是一个形容行进速度非常迅速的成语,出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它常用来形容交通工具或人员的行进速度之快,也用来形容事情进展迅速。这个成语的典故讲述了一位官员为了快速到达目的地,动用了最快的交通工具和马匹,最终实现了在短时间内到达。近义词包括速战速决、雷厉风行、风驰电掣等。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不要用于非速度相关的事物或用于夸张的修辞手法中。正确的使用能够准确表达快速的意思。
5个关键点教你正确读写"驿"字并了解其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驿”的拼音、部首、笔顺等信息,并详细解析了其含义。驿在古代是指供传递公文或传送消息用的马,现多用于地名。文章还介绍了驿在相关成语和古诗文中的运用,如驿站、驿马等。
风驰电赴
“风驰电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g chí diàn f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行动迅速、急迫地赶往某地或完成某事,强调了速度和紧迫感。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联想到与速度和紧迫性相关的历史故事或场景。其近义词包括疾风骤雨、奔逸绝尘、雷厉风行和急如星火。反义词为慢条斯理、悠然自得、拖拖拉拉和缓步徐行。在使用时,需注意不当的场合、搭配不当的词语以及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紧急情境下的迅速行动时非常贴切。
三步两脚是什么意思
“三步两脚”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走路时步伐快、速度迅速或事情进展迅速。这个成语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和习惯,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其近义词包括健步如飞、快马加鞭等,反义词有慢条斯理、步履蹒跚等。该成语在描述行走速度或事情进展时生动有力,但需注意避免在不合适的场合或语境中使用,如形容慢慢走或形容不紧不慢的情境。
飞刍挽粒
飞刍挽粒是一个成语,意为迅速运送草料和粮食,形容紧急情况下物资的快速调动和准备。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形容军队或其他场合需要大量食物时的物资运输。近义词包括急征粮草、急运物资和急迫需求等。反义词为缓慢不前、悠然自得和闲散无为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非紧急或战争环境、形容非物资运输情况或将其分开使用。
疾雷不及掩耳
"疾雷不及掩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它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非常突然,无法及时反应或应对。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突然袭击,强调在极短的时间内无法做出有效的应对。它的近义词包括猝不及防、突如其来、措手不及,反义词为防患于未然、早有准备、临危不乱。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强调需要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避免误用或滥用。
飞刍挽粮
飞刍挽粮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fēi chú wǎn liáng。该成语用于形容军队后勤补给的速度非常快,表示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迅速运送草料和粮食的能力。飞刍挽粮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军队需要迅速将物资运往前线以保障供给。其近义词包括速战速决、急征急运等,反义词则是缓慢、拖沓不前等。在用法上,飞刍挽粮通常用于形容军队的后勤补给能力,不得随意用于其他场合。错误的用法如“飞刍挽粮式的生活”、“飞刍挽粮的旅游”等是不恰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