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叶嚼蕊
读音
chuī yè jiáo ruǐ
含义
- 吹叶:吹动树叶,比喻吟咏诗文或歌唱。
- 嚼蕊:咀嚼花蕊,比喻反复推敲、琢磨文字或意境。
- 整体含义:形容文人雅士吟诗作赋、推敲字句的优雅情态,也指对文学艺术的细致品味和创作。
典故
- 《世说新语·文学》:东晋名士谢安曾与友人雅集,吟诗作赋,旁人形容他们“吹叶嚼蕊”,展现文人的风雅。
-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题》:“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后人评其诗风细腻,如“吹叶嚼蕊”,字字精雕。
- 宋代文人笔记: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提及文人聚会时“吹叶嚼蕊”,形容他们沉醉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欣赏。
近义词
- 咬文嚼字:指过分斟酌字句,多含贬义。
- 吟风弄月:形容文人以风花雪月为题材创作诗文。
- 雕章琢句:刻意修饰文章字句,追求华丽。
- 推敲琢磨:反复斟酌文字或事物。
反义词
- 粗制滥造:指草率完成,不注重质量。
- 信口开河:随意说话,不经思考。
- 一挥而就:形容写作或绘画迅速完成,不加修饰。
- 不假思索:未经思考就做出反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教我们写诗要像“吹叶嚼蕊”一样认真。(比喻细心)
- 小学高年级:他在作文比赛里“吹叶嚼蕊”,终于写出了一篇佳作。(形容精心构思)
- 初中:古代文人常常“吹叶嚼蕊”,追求诗词的完美意境。(指推敲文字)
- 高中:李白的诗看似豪放,实则字字“吹叶嚼蕊”,暗藏匠心。(形容精雕细琢)
- 大学及以上:学术论文的写作需要“吹叶嚼蕊”,确保逻辑严谨、表达精准。(指细致推敲)
- 文学创作:这位作家“吹叶嚼蕊”,十年磨一剑,终于完成传世之作。(形容长期打磨)
- 艺术评论:他的画作如“吹叶嚼蕊”,每一笔都充满深意。(比喻精心构思)
- 日常对话:你别总是“吹叶嚼蕊”了,简单点说就行!(略带调侃)
- 历史描述:宋代文人聚会时,常以“吹叶嚼蕊”为乐。(指吟诗作赋)
- 教育场景:老师鼓励学生写作时要学会“吹叶嚼蕊”,不能敷衍了事。(指认真对待)
错误用法
- 形容吃东西:错误例句:“他吃饭时吹叶嚼蕊,细嚼慢咽。”(成语不用于形容进食动作)
- 指音乐演奏:错误例句:“这位音乐家演奏时吹叶嚼蕊,十分投入。”(成语不适用于音乐表演)
- 形容说话啰嗦:错误例句:“他讲话总是吹叶嚼蕊,让人不耐烦。”(成语无“啰嗦”之意)
- 指机械操作:错误例句:“工程师吹叶嚼蕊地调试机器。”(成语不适用于技术操作)
- 形容自然现象:错误例句:“风吹树叶,仿佛在吹叶嚼蕊。”(成语不用于描写自然景物)
“吹叶嚼蕊”多用于文学艺术领域,形容对文字的精细推敲或文人的风雅情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咏叹兰亭 50首包含曲水流觞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兰亭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兰亭的自然美景、历史盛况以及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兰亭的魅力。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文章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兰亭的美景,如幽静的园林、繁华的春日景象等。同时,文章还表达了诗人们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诗篇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希望这些诗篇能够带给我们一次美好的文化之旅,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自然。
中国古代金石诗词大全 从商周青铜器到明清石刻的30首经典赏析
本文描述了多首关于金石的古诗词精选,展现了金石在诗词中的坚贞不渝、历经沧桑的情感和事物象征。文章通过引言介绍了金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象征意义,然后逐篇介绍了五篇描写金石的古诗词,包括作者、朝代及解析。这些诗词通过金石这一元素,表达了坚贞不渝、历经沧桑的情感和事物,以及人们对美好品质的追求和精神的象征。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在金石的韵律中寻找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文章旨在展现金石在古诗词中的美学价值和哲理思考。
历代诗词中的舞女形象解析 探寻红袖翩跹背后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之美
这段摘要主要介绍了描写舞女的诗词,从不同朝代、诗人和角度描写了舞女在舞蹈中的美丽、优雅和灵动等特征。文章列举了多首描写舞女的诗词,并详细解释了每首诗词中对舞女形象的描绘和背景。同时,也提到了这些诗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对古代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展现。通过这段摘要,读者可以了解到描写舞女的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以及对古代文化和人文关怀的深入了解。摘要的语言表达清晰、连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历代文人如何用诗词表达对诗词艺术的热爱 从李白到李清照的经典诗作赏析
诗心词骨:历代文人笔下的"爱诗词"情结诗词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不仅承载着文人的才情与抱负,更记录着无数文人墨客对诗词艺术本身的深情告白。这种"爱诗词"的情结,穿越时空,在历代文人的笔下熠熠生辉。唐代:诗仙的豪迈告白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首戏作背后,藏着两位大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李白以调侃的方式,道出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也折射出盛唐诗人对诗歌艺术的极致追求。白居易《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翰林江左日,员外剑南时。不得高官职,仍逢苦乱离。暮年逋客恨,浮世谪仙悲。吟咏留千古,声名动四夷。"这首诗直白地表达了白居易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湖意象探微 关于西湖的经典诗句与文人情怀
湖光潋滟处,诗心共徘徊——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湖意象探微湖,这一汪静谧的水域,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它时而如镜,映照天光云影;时而似绸,荡漾万种风情。在中国诗词的长河中,湖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承载着诗人复杂的情感与哲思,成为中华美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位中唐时期的诗坛巨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杭州西湖的早春景象。诗中"水面初平"四字,既写出了湖面的开阔宁静,又暗含了诗人见到此景时心境的平和。而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细节,则让这幅湖景图顿时生机盎然。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疏浚西湖,修筑白堤,
10首描写蔬菜的古诗词赏析 品味田园诗中的清欢与蔬香雅趣
本文介绍了描写蔬菜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文章选取了五篇描写蔬菜的诗词,包括诗经《小雅·采采》、杜甫《园中菜花》、白居易《种菜》、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宋·杨万里《菜园花》等。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蔬菜的生机与美丽,既有对蔬菜自然之美的赞美,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此外,还介绍了其他篇目的蔬菜诗词,如赞美蔬菜的朴实与生机、生活的美好与多彩等。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蔬菜的美丽与生命力,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与真实。
历代描写国画的经典诗词有哪些 探寻诗词中的国画艺术与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国画的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不同题材和风格。这些诗词赞美了国画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意境之美,通过描绘山水、梅花、竹子、牡丹等元素,展现了国画的博大精深。同时,文章也提到了其他古诗词中蕴含的国画元素,强调了国画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地位。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国画艺术的赞美和描绘,更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一种传承和弘扬,让我们在欣赏国画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历代文人如何用诗词塑造李师师形象 从北宋到清代的50首经典赏析
李师师是北宋时期著名歌妓,因其才情出众、容貌美丽而闻名于世。她在古诗词中被多次描绘,展现了她的风华绝代和才情横溢。本文介绍了李师师的背景,并分析了多篇关于她的诗词,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她的魅力。这些诗词不仅是对李师师的赞美和缅怀,更是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的珍贵记录。文章还探讨了这些诗词所反映的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以及李师师形象对后世的影响。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感受古代文人的才情与智慧。李师师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描写蜀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蜀国风情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蜀地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与文化底蕴。文章通过几首未曾重复的古诗词,描绘了蜀地的壮丽山川、丰富文化以及文人墨客的笔触。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对蜀地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到蜀地的美丽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