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石决木
读音
chù shí jué mù
含义
“触石决木”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触碰石头,折断树木”。其中:
- 触:触碰、撞击
- 石:石头、岩石
- 决:断裂、折断
- 木:树木、木材
整体含义比喻力量强大、势不可挡,形容人或事物具有极强的冲击力或破坏力,能够轻易突破障碍。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即后来的晋文公)流亡至楚国,楚王问他:“若你回国即位,如何报答我?”重耳回答:“若两国交战,我将退避三舍(九十里);若仍不能化解,我将‘触石决木’,与您一决胜负。”这里的“触石决木”比喻军队勇猛,势不可挡。 - 《淮南子·说山训》:
“猛兽触石决木,不待爪牙之利。”形容猛兽的力量之大,无需依靠爪牙就能摧毁障碍。
近义词
- 势如破竹——形容势头迅猛,不可阻挡。
- 摧枯拉朽——比喻轻易摧毁腐朽的事物。
- 锐不可当——形容气势强劲,无法抵挡。
- 所向披靡——形容力量强大,无人能敌。
反义词
- 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无法阻挡大势。
- 强弩之末——形容力量衰竭,无法继续发挥作用。
-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力量不足。
- 寸步难行——形容行动困难,无法前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洪水像猛兽一样“触石决木”,冲垮了大坝。
- 这支军队“触石决木”,很快就攻下了城池。
-
小学高年级:
- 台风过境时,狂风“触石决木”,连大树都被连根拔起。
- 他的演讲气势如虹,犹如“触石决木”,震撼了全场听众。
-
初中:
- 科技的发展“触石决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这支球队的进攻“触石决木”,对手根本无法防守。
-
高中及以上:
- 历史的洪流“触石决木”,任何阻碍都无法抵挡时代的进步。
- 他的改革措施“触石决木”,彻底打破了旧制度的束缚。
错误用法
-
形容个人情绪激动(错误):
- ❌ 他生气时“触石决木”,把桌子掀翻了。(应改为“暴跳如雷”)
-
形容缓慢变化(错误):
- ❌ 小草“触石决木”,慢慢长出了地面。(应改为“破土而出”)
-
形容温柔的力量(错误):
- ❌ 春风“触石决木”,轻轻吹过湖面。(应改为“和风细雨”)
-
形容微小的影响(错误):
- ❌ 他的建议“触石决木”,稍微改变了大家的看法。(应改为“略有影响”)
“触石决木”强调强大的冲击力或破坏力,不能用于形容温和、缓慢或微弱的变化。
你可能感兴趣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
倒山倾海
倒山倾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shān qīng hǎi,形容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可以撼动山岳和倾覆大海。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某种力量或声势的巨大和不可阻挡。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惊天动地、翻江倒海等。反义词则包括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洪水、革命、演讲、电影等场景中,都可以运用该成语形容力量的强大和震撼。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避免滥用,以免显得夸张和不恰当。
摧枯拉腐
文章介绍了成语“摧枯拉腐”的读音、含义、典故及其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用武力或手段摧毁腐朽势力,如同势如破竹。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中的比喻,形容轻易扫除腐败势力的过程。近义词包括势如破竹、轻而易举、手到擒来等。反义词为难如登天、步履维艰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错误用法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滥用场合、乱改词语结构以及不恰当的搭配。
摧枯拉朽
摧朽拉枯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cuī jiǔ lā kū。它用来形容力量强大,能够轻易摧毁、拔除陈旧、腐朽的事物。典故虽不可考,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近义词包括拔除陈腐、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轻而易举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力所不及、弱不禁风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不能用于轻微的行为或事物,避免在不当语境中使用以免产生误解。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用法。
摧枯折腐
摧枯折腐是一个成语,形容轻而易举地摧毁或消灭衰败或腐败的事物。典故源于古代战争,象征战胜衰败敌人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手到擒来等,反义词为艰难困苦、劳而无功、势均力敌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各种领域的胜利和成功。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选择合适的词语。
拔地摇山
拔地摇山的正确读音是bá dì yáo shān。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力量或气势的强大,有如拔起地面、摇动山岳般的震撼力量,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气、力量或某种行动的巨大影响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磅礴的意境。拔地摇山的近义词有撼天动地、气吞山河、威震天下等,反义词有微不足道、默默无闻、平淡无奇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要过度夸张或滥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用或误用,以及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谨慎使用。
山摇地动是什么意思
山摇地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形容事物或事件具有极大的影响力,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源于古代对自然现象和重大事件的描述,如地震、战争等。其近义词包括地动山摇、天摇地动等,反义词为风平浪静、宁静无声等。该成语可通过例句展示其用法,如形容音乐会、演讲、战争等的强烈影响。错误用法示例指出避免夸张或不切实际的描述。整体而言,山摇地动这一成语用于形容极其强烈或重大的事物或事件。
拉枯折朽
拉枯折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ā kū zhé xiù,形容力量强大,能轻易摧毁或破坏。其源于古代战争或自然灾害,体现强大破坏力。近义词有摧枯拉朽、拔树撼山等。反义词为扶危济困、温文尔雅、柔弱无力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误用场景、滥用形容词及不恰当的搭配。
电流星散
电流星散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形容事物或人的分散、消逝,如流星般短暂明亮。其典故可能源于自然现象,如夜空中的流星和闪电。电流星散的近义词包括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和转瞬即逝等,反义词则包括长存不灭、恒久不变和历久弥新等。文章还提供了电流星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在描述短暂存在和消逝的事物时十分贴切,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避免滥用或误用。
破竹之势是什么意思
破竹之势是一个成语,形容势如破竹、势不可挡的态势,用来形容非常强大、迅速、无可阻挡的力量或气势。其拼音为pò zhú zhī shì,最早出自《晋书·杜预传》。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战争,形容一方军队士气高昂、战斗力强时的迅猛进攻。其近义词有锐不可当、势如破竹等。反义词包括停滞不前、举步维艰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正确运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