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目兴叹

触目兴叹:成语详解

读音

chù mù xīng tàn

含义

  • 触目:眼睛看到,指眼前的景象。
  • 兴叹:发出感叹,表示感慨或无奈。
    整体含义:形容看到某种景象后,内心产生强烈的感慨或叹息。

典故

  1.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导曾登高望远,见江山壮丽,不禁“触目兴叹”,表达对家国命运的忧虑。
  2. 《晋书·谢安传》:谢安游览山水时,见百姓生活艰辛,触目兴叹,决心出仕为民谋福。
  3. 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表达的情感与“触目兴叹”相似。

近义词

  1. 感慨万千:形容内心复杂,难以言表。
  2. 喟然长叹:因感慨而深深叹息。
  3. 睹物伤情:看到某物引发悲伤情绪。
  4. 百感交集: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

反义词

  1. 无动于衷:对所见毫无反应。
  2. 漠不关心:毫不关注,不产生情感波动。
  3. 视若无睹:明明看到却装作没看见。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看到满地的落叶,他触目兴叹:“秋天真美啊!”
  2. 小学高年级: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同学们触目兴叹,感受到古人的智慧。
  3. 初中:站在长城上,游客们触目兴叹,为古代工匠的技艺折服。
  4. 高中:读完《红楼梦》,她触目兴叹,感慨人生的无常。
  5. 大学及以上:面对环境污染的数据,专家触目兴叹,呼吁人们保护地球。
  6. 文学创作:夕阳西下,他触目兴叹,写下一首感怀诗。
  7. 新闻报道:灾后重建的场景让记者触目兴叹,敬佩人们的坚韧。
  8. 日常对话:“看到这些老照片,真是触目兴叹啊!”爷爷说道。
  9. 历史评论:回顾战争历史,后人无不触目兴叹。
  10. 旅行随笔:登上泰山之巅,游客们触目兴叹,赞美大自然的壮丽。

错误用法

  1. 误用场景:形容单纯的高兴情绪。

    • 错误例句:“看到生日礼物,他触目兴叹。”(应改为“欣喜若狂”)
  2. 误用场景:描述无关紧要的事物。

    • 错误例句:“他触目兴叹地看着桌上的铅笔。”(不合语境)
  3. 误用场景:用于贬义或讽刺。

    • 错误例句:“小偷触目兴叹地看着警察。”(成语不含贬义)
  4. 误用场景:形容恐惧或惊吓。

    • 错误例句:“恐怖片让他触目兴叹。”(应改为“毛骨悚然”)

总结:“触目兴叹”多用于表达因所见景象而产生的深沉感慨,不可滥用或误用于无关场景。

触目兴叹.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冬忆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冬忆的古诗词集锦,这些诗词描绘了冬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回忆。第一篇描绘了古人诗中冬日的孤独与回忆;第二篇以黄鹤楼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第三篇通过观雪引发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思念;第四篇展示了冬日里与家人朋友温馨相处的场景,以及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第五篇则描绘了冬日雪景、寻梅等情景,并表达了生活的思考与回忆。这些古诗词不仅描绘了冬季的美景,还传递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冬日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关于醉的古诗词

关于醉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醉的古诗词一、汉乐府《短歌行》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日复明日,回首峥嵘岁月;醉梦还醒处,今夕共酣畅。作者:汉乐府民歌朝代:汉代解析:这首诗中的“对酒当歌”描绘了饮酒时的欢乐和沉醉之情,“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则道出了醉意带来的片刻解脱和忘却世间烦恼的境界。二、李白的《将进酒》原文: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

描写七夕的诗句古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描写七夕的诗句古诗词,包括多篇文章的内容。这些古诗词描绘了七夕节的美丽场景和感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分别介绍了各篇的内容要点和其他相关古诗词,并综合评价了七夕节古诗词的魅力、多元表达和情感世界。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对爱情和人生的启示与思考。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并在现代社会中创造更多美好的情感体验和文化体验。七夕节的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关于杀人的诗词

关于杀人的诗词(第1篇)关于杀人的诗词,实则是一种较为沉重且敏感的题材,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多见。古诗词的博大精深,也包含了对于社会、人性和生命的深刻反思。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理出的几首关于杀人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经《国风·大雅·抑》原文:缄默而勿言,勿问杀人之始。作者:先秦解析:这是《诗经》中的一句诗,出自《大雅·抑》。此句诗的意思是保持沉默不要谈论,不要追问杀人的起始原因。这体现了古代对于暴力和杀戮的反思和警醒。二、杜甫《兵车行》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描写行路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行路的古诗词,包括《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夜雨寄北》等。这些古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行路途中的壮丽景色和人生感悟。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念,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文章还介绍了这些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包括行路的艰辛、人生的思考、离别与重逢的情感等。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学的艺术瑰宝,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以诗意的眼光去看待生活,用诗歌的情怀去面对人生。

关于饯春诗词

关于饯春诗词(第1篇)关于饯春诗词一、饯春诗词全文及解析春日离别作者:杜甫(唐)白日放歌须饮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落花相送天欲晚,饯春不饮意何长。解析:此诗以白日放歌、青春作伴为背景,描述了离别时的场景。诗中通过落花相送和饯春不饮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送春作者:杜牧(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外暑初到,饯春人散独彷徨。解析:此诗以夏日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之情。诗中通过绿树阴浓、楼台倒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饯春人散,独自彷徨的场景更是将离别之苦渲染得淋漓尽致。二、其他相关古诗词及其全文与朝代作者信息《子夜歌》

关于忧思的诗词

关于忧思的诗词(第1篇)关于忧思的诗词一、长歌行汉乐府 佚名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析:此诗以景起兴,借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易逝的忧思。诗人以朝露、秋节、焜黄华叶等自然现象来象征人生的无常,以及人到老年时的孤独与无助。诗中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哀愁和悲感。二、短歌行曹操(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解析:曹操的《短歌行》体现了作者在乱世中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国家、人民未来的担忧。其中,“人生几何”与“去日苦多”体现出他对时间的流逝的无

描写骑马驰骋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骑马驰骋的古诗词及其赏析。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马匹的速度、力量和豪情,以及骑者内心的情感变化。从唐代到清代,不同诗人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骑马驰骋的壮丽景象,包括战争、边疆、自由奔放的场景等。这些诗词以豪放、奔腾的气势为特点,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抒情的笔触,为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关于故宫古诗词

关于故宫古诗词(第1篇)关于故宫古诗词一、引言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从唐宋到明清,众多诗人用诗词抒发对故宫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以下将精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赏析《观故宫》作者:李商隐(唐代)原文: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玉殿琼楼尽珠树,云窗雾阁长歌行。龙凤雕镂双飞翼,宫商角徵四时平。翠华摇曳临御道,回首长安日已倾。解析:李商隐的这首《观故宫》描绘了故宫的壮丽景象和历史变迁。诗中通过对玉殿琼楼、云窗雾阁的描绘,展现了故宫的辉煌与庄严。诗中还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故国往昔的怀念。《故宫行》作者:白居易(唐代)原

描写天地宽广的古诗词

描写天地宽广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描写天地宽广的古诗词,我国古代文人在诗篇中经常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慨。下面列举了一些与天地宽广相关的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及朝代和解析。一、古诗词列表《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描绘了壮阔的天地景色,尤其是“白日依山尽”一句,展示了太阳与山的壮阔景象,使人感受到天地之广大。《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解析:此词中“会挽雕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