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反乎:反复无常的言行
读音
chū hū fǎn hū
含义
“出乎反乎”由“出”“乎”“反”“乎”四个字组成:
- 出:本义为“离开”,引申为“表现、做出”。
- 乎:文言助词,相当于“于”,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
- 反:本义为“翻转”,引申为“违背、反复”。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言行反复无常,刚刚说出口的话,转眼又反悔或改变主意,前后矛盾,让人难以信任。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狐偃劝晋文公重耳回国争位,起初信誓旦旦,后来却因私利反悔,被批评为“言出而反”。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记载某人承诺赠剑,后因贪心反悔,韩非子评价其“言出而反,不可与谋”。 - 民间故事:
古代一商人卖布,先夸布料结实,见顾客嫌贵又改口说“其实不耐穿”,顾客怒斥其“出乎反乎”。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态度或行为变化不定。
- 朝令夕改:政策或主张频繁变动。
- 自相矛盾:言行前后抵触。
- 出尔反尔:原指你怎么对人,人就怎么对你,后指言行反复。
反义词
- 一言九鼎:说话极有分量,绝不更改。
- 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守信用。
- 始终如一:态度或行为一贯不变。
例句
小学低年级:
- 小明说好分我糖果,后来又藏起来,真是出乎反乎!
- 老师批评小红:“你答应按时交作业,怎么又拖延?不能出乎反乎。”
小学高年级:
- 班长竞选时他承诺公平,结果却偏袒朋友,同学们都说他出乎反乎。
- 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突然下暴雨,简直出乎反乎!
初中:
- 两国签订的条约被一方随意撕毁,这种出乎反乎的行为引发国际谴责。
- 他一会儿支持环保,一会儿又乱扔垃圾,言行出乎反乎。
高中及以上:
- 政客的竞选承诺常出乎反乎,选民早已见怪不怪。
- 合同中若条款反复修改,会被视为出乎反乎,缺乏法律效力。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客观变化:
❌“天气出乎反乎,昨天晴今天雨。”(正确应为“反复无常”)
✅天气变化属自然现象,非主观言行矛盾。 - 误用于单一行为:
❌“他出乎反乎地摔门走了。”(仅一次动作不构成反复)
✅需多次言行矛盾,如“他先道歉,后又骂人,真是出乎反乎”。 - 误用于褒义:
❌“科学家出乎反乎地推翻了旧理论。”(应为“修正”或“突破”)
✅学术进步非反复无常,贬义成语不适用。
总结:“出乎反乎”专指主观上的言行反复,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言无二价是什么意思
言无二价的读音拼音:yán wú èr jià言无二价的含义言无二价指的是说话、交易时没有第二种价格或说法,即言辞坚定、信守承诺,不轻易改变或背离自己的立场和承诺。它强调了说话的诚信和可靠性,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商业交易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言无二价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商业交易往往需要双方进行议价和商定。为了表示诚信和可靠性,商家会使用“言无二价”这一说法来表明自己的价格是确定的,不会在交易过程中随意改变价格或增加其他附加条件。这种诚信和可靠性的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因此“言无二价”逐渐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道德准则和商业习惯。言无二价的近义词一言为定:指一句话说定了就
靖言庸回
“靖言庸回”是一个成语,形容人说话轻率,不能深思熟虑,容易改变自己的立场或决定。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强调言辞应该谨慎稳重。其近义词包括轻言妄语、反复无常等,反义词为深思熟虑、坚定不移等。使用时需注意区分其与其他成语的区别,避免误用场合不当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一言一行是什么意思
一言一行的读音拼音:yī yán yī háng注音:/ yī yán yī háng/ (注:这里使用现代汉语拼音和注音进行标注)一言一行的含义“一言一行”指的是人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行动。它强调了人的言行举止,特别是那些能够被他人观察到的行为和言语,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指导性。这个词的含义强调了人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因为每一句话和每一个动作都会对他人产生影响,甚至会影响到自己的形象和声誉。具体来说,“一言”指的是所说的话,强调言辞的谨慎和准确性;“一行”则指的是所做的行为,强调行为的规范和道德性。因此,“一言一行”的含义是要求人们在言行上做到严谨、规范、得体,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和社会形象。
言行相诡是什么意思
言行相诡的读音读音:yán xíng xiāng guǐ拼音注音:/yán xíng xiāng guǐ/言行相诡的含义言行相诡是指言语和行为不一致,表面和实际不相符,常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诚实、不可信。言行相诡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兵法。在古代战争中,为了在敌人面前制造假象、迷惑对方,常常会使用“言行相诡”的战术。这种战术要求士兵们在行动中做出与实际意图相反的言行,以欺骗敌人,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因此,“言行相诡”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诚实、不可信。言行相诡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与“言行相诡”意思相近的词语:口是心非:指言语和内心想法不一致。虚应故事:指只做表面文章,不付诸实
方言矩行
方言矩行读作fāng yán jǔ háng,指地方语言在表达和应用时需遵循一定规范和规矩。源于古代礼仪规范,该成语强调语言规范与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近义词有规范有序、井然有序等,反义词有杂乱无章、放荡不羁等。运用时需避免误用为贬义、用词不当和与其他成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日常生活中遵循方言矩行的原则。
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
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第1篇)世说新语 言行篇读后感拿到《世说新语·言行篇》时,我对它怀揣着深深的敬意和好奇心。这部书以精炼的文字和深入人心的事例,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古人的智慧和品格。我对本书的初步印象是其简洁明了的行文风格和富有哲理的言语。这些简短的故事往往包含深刻的道理,如一语中的、洞见人心的深刻感悟,立刻吸引了读者的目光。尤其是在古文中对于人类行为的叙述与见解,字字句句都犹如一把把智慧的钥匙,能解锁人的心扉,触动灵魂深处。《世说新语·言行篇》主要收录了古代名人的言行事迹。书中描述了诸多古代士人的日常生活与交往细节,这些看似平常的点滴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无论是士人间的交往礼仪、待人接物的态
方领圆冠
方领圆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āng lǐng yuán guān。它形容人的风度翩翩、气度不凡,常用来描绘文人的风范或士大夫的仪表。这一成语最早出自《礼记·儒行》,在古代被视为文人的标志。其近义词包括风度翩翩、仪态万方等,反义词包括粗俗不堪、俗不可耐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根据特定的文化或文学背景及语境情境来恰当使用,避免产生误解或不当的描述。文章中还详细阐述了方领圆冠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
匪匪惠惠
本文介绍了成语“匪夷所思”的读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既不平凡也不仁慈,带有贬义。文章还指出了使用此成语时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使用场合不当和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同时,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ǎn qiú zhū jǐ,意指在遇到问题或困难时,不从外部寻找原因,而是从自身寻求改进。源自《论语·卫灵公》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自我反省与批评。其近义词包括自我反省、自省自察等,反义词为推诿责任、归咎于他人等。在应用中需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为只从外部找原因或过于泛化使用。正确的使用方式是在面对问题时,首先反思自身,寻求改进。
金人之箴
本文介绍了金人之箴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与金人之箴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金人之箴意味着告诫人们要警醒、谨慎,不轻易相信他人的言论。文章还提到了金人之箴的正确使用场景和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避免误解和误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金人之箴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