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蠡测海

持蠡测海

读音

chí lí cè hǎi

含义

  • :拿着,握住。
  • :贝壳做的瓢,古代用来舀水或测量。
  • :测量,估量。
  • :大海,比喻广阔无边的境界。

整体含义:用贝壳做的瓢去测量大海的水量,比喻见识短浅、能力有限,无法真正理解或衡量事物的全貌。

典故

  1. 《庄子·秋水》
    庄子在《秋水》篇中写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虽然未直接提到“持蠡测海”,但表达了类似的道理——受限于自身认知,无法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2. 《汉书·东方朔传》
    东方朔曾自谦道:“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意思是自己见识有限,无法真正理解天地之大。
  3. 民间传说
    古代有个自以为聪明的人,用贝壳瓢舀海水,声称自己能测量大海的深度,结果被人嘲笑不自量力。

近义词

  1. 管中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子,只能看到一部分,比喻见识片面。
  2. 坐井观天: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狭窄。
  3. 以管窥天:用竹管看天,形容见识短浅。
  4. 一孔之见:从一个小孔看问题,比喻见解狭隘。

反义词

  1. 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形容目光远大。
  2.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见识广博。
  3. 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透彻。
  4. 一览无余:一眼就能看遍全部,形容视野开阔。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以为世界只有他住的村子那么大,真是持蠡测海。
    • 用一个小杯子去量游泳池的水,就像持蠡测海一样可笑。
  2. 小学高年级

    • 他只看了一本书就评价整个学科,简直是持蠡测海。
    • 以为学会几个单词就能说流利英语,这不是持蠡测海吗?
  3. 初中

    • 仅凭一次考试成绩就断定学生的能力,未免持蠡测海。
    • 用个人经验去评判整个行业的发展,无异于持蠡测海。
  4. 高中

    • 他对哲学的理解仅限于课本,这种持蠡测海的态度难以深入探讨。
    • 以短期数据预测经济走势,恐怕是持蠡测海的错误做法。
  5. 大学及以上

    •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的认知不过是持蠡测海。
    • 用单一理论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难免陷入持蠡测海的局限。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谦虚”

    • ❌ “我持蠡测海,还请多多指教。”(正确用法是批评见识短浅,而非自谦。)
  2. 误用为“精确测量”

    • ❌ “科学家持蠡测海,计算出了海洋的深度。”(成语本身带有贬义,不能用于正面描述。)
  3. 误用为“努力尝试”

    • ❌ “虽然能力有限,但他持蠡测海,坚持研究。”(成语强调不自量力,而非努力。)
  4. 误用为“观察细致”

    • ❌ “他持蠡测海,发现了别人忽略的细节。”(成语与“细致”无关,反而强调片面性。)
  5. 误用为“探索未知”

    • ❌ “人类持蠡测海,不断向宇宙深处进发。”(成语不适用于积极探索的场景。)

总结:“持蠡测海”是一个带有批评意味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表达。

你可能感兴趣

寸指测渊是什么意思

“寸指测渊”是一个成语,意为用有限的能力尽力尝试或探索深奥的学问或未知领域。典故源自古代有人用一寸长的手指测量深渊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一知半解、浅尝辄止等,反义词包括无所作为、知难而退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滥用或过度夸张的情况。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或未知领域时的勇气和毅力。

毫厘不爽是什么意思

“毫厘不爽”是一个形容非常精确、没有丝毫差错的成语。其典故源于古代的测量技术,也常与历史人物和事件相联系。近义词有“准确无误”、“精确无误”等,反义词则有“粗制滥造”、“大而化之”等。该成语在实际应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提供了关于“毫厘不爽”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齿如编贝是什么意思

齿如编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ǐ rú biān bèi,形容人的牙齿整齐洁白如用细线编织的贝壳一样美丽。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美的赞美,常用来形容容貌俊美的人。其近义词包括玉齿珠唇、唇红齿白、皓齿明眸等。反义词有龇牙咧嘴、齿列不齐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形容不恰当的对象或场合,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人的牙齿美丽,不能用于形容动物或贬低他人容貌。

不差累黍

不差累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chà léi shǔ。它用来形容事物精确到极点,没有任何差错。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量制度。不差累黍也可以用来形容做事非常精细、准确。其近义词有精确无误、分毫不差等。反义词有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等。在实际使用中,要注意避免与“大概”、“差不多”等词语混用,以及避免在不需精确的场合使用。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不可揆度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可揆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常见的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无法揣测或估计某事物或情况的深度或程度,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深邃和难以捉摸。同时,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和语境。

分毫不爽是什么意思

“分毫不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áo bù shuǎng,形容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差错或偏差。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律书》,用于描述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精确度。典故中,如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做到的分毫不爽,展现其卓越能力。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严谨。其近义词有“毫厘不爽”“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是“粗枝大叶”“差之千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非正式场合、贬义、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于形容主观感受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用法。

齿若编贝是什么意思

齿若编贝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ǐ ruò biān bèi,用来形容人的牙齿洁白整齐,给人一种优雅美丽的感觉。该成语源于古代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观念的体现,最早出自古代文学作品。其近义词包括唇红齿白、玉齿珠唇、皓齿明眸等,反义词有龇牙咧嘴、唇焦口燥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使用不准确的错误用法。

不识泰山

不识泰山是一个成语,原意是形容人不识大体,对重要事物缺乏认识和判断力。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的典故,也有另一个关于王七的故事。不识泰山的意思是不认识重要的人或事物,常用来形容因缺乏见识或知识而无法识别出重要的人或事物。其反义词为明察秋毫、见多识广等。不识泰山不应被误用为贬低他人能力或水平,也不应滥用在不重要的事物上。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词汇。

壶中天地是什么意思

壶中天地的正确读音及含义。“壶中天地”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指的是在小小的壶中却能容纳丰富的世界,形容空间有限但内容丰富,比喻人的胸怀或心境开阔。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包罗万象、海纳百川等,反义词为一成不变、孤陋寡闻等。文章还介绍了壶中天地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理解其比喻意义和内涵,并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是否匹配。

才薄智浅

“才薄智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bó zhì qiǎn,用于描述人的才能和智慧有限。该成语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思想交流,反映人们面对自身能力不足时的自谦态度。其近义词如“才疏学浅”等,反义词如“才华横溢”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情境,避免在夸赞、描述成就或过度批评他人时使用。该成语提醒人们应认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性,并持续学习和提升。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