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长絜大

成语「度长絜大」详解

读音

dù cháng xié dà

含义

  • 度(dù):测量、比较。
  • 长(cháng):长度,引申为优势或长处。
  • 絜(xié):衡量、比较。
  • 大(dà):大小,引申为规模或重要性。

整体含义:比较长短、衡量大小,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以判断优劣或高低。

典故

  1. 《庄子·天下》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
    庄子用此成语说明诸子百家在辩论时,常常比较各自学说的优劣长短。

  2. 《史记·项羽本纪》

    “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司马迁以此形容刘邦与项羽的实力悬殊,强调比较的重要性。

  3. 《汉书·贾谊传》

    “度长絜大,非一木之枝也。”
    贾谊用此成语比喻治理国家需要综合考量,不能仅凭单一因素。

近义词

  1. 权衡轻重:比较事物的轻重缓急。
  2. 比权量力:比较权力和实力的大小。
  3. 较德焯勤:比较德行和勤勉的程度。
  4. 量力而行:根据自身能力行事。

反义词

  1. 一概而论:不加区分地笼统看待。
  2. 不分轩轾:无法区分高低优劣。
  3.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同起来。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我们要学会“度长絜大”,看看哪支铅笔更长。
    • 比赛前,老师让我们“度长絜大”,看看谁跑得更快。
  2. 小学高年级

    • 在选购书包时,妈妈教我“度长絜大”,比较哪个更实用。
    • 两个方案各有优点,我们需要“度长絜大”才能决定。
  3. 初中

    • 历史课上,老师让我们“度长絜大”,分析秦朝和汉朝的统治方式。
    • 写作文时,要“度长絜大”,选择最合适的素材。
  4. 高中

    • 在辩论赛中,我们“度长絜大”,最终选择了更有说服力的论据。
    • 经济学家常常“度长絜大”,比较不同国家的经济政策。
  5. 大学及以上

    • 研究团队“度长絜大”,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实验方案。
    • 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管理层必须“度长絜大”,权衡各种因素。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度量大小”

    • ❌ 他“度长絜大”了箱子的尺寸。(正确应为“测量”或“比较”)
    • ❌ 我们需要“度长絜大”这块地的面积。(应用“丈量”或“计算”)
  2. 误用为“粗略估计”

    • ❌ 他随便“度长絜大”了一下,就做出了决定。(成语强调细致比较,而非随意)
  3. 误用为“忽视差异”

    • ❌ 他们“度长絜大”后,认为两者没有区别。(成语本身强调比较差异,而非忽略)
  4. 误用为“主观判断”

    • ❌ 我觉得这本书更好,不需要“度长絜大”。(成语强调客观比较,而非主观偏好)

总结:使用“度长絜大”时,需注意其“细致比较”的核心含义,避免用于简单测量或主观判断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衡短论长

“衡短论长”是一个成语,正确的读音应为héng duǎn lùn cháng。这个成语用于形容对事物的优劣、长短进行比较和讨论,意在全面细致地评估事物。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辩论或评价习惯。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权衡轻重、比较分析、评头论足等,反义词则包括一目了然、不加评判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误用为贬义以及使用错误的对象。在适当的语境下,如选择投资项目、学术研究、购买商品等,使用衡短论长能够帮助做出明智的决策。

较短量长

“较短量长”是一个成语,用于形容全面权衡事物的优劣并进行比较。它源自古代的比赛或较量,强调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不偏袒任何一方。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权衡轻重、对比分析等,反义词则为一概而论、偏听偏信等。在使用较短量长时,需要注意避免只看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以及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在多个方面使用较短量长,如选择工作机会、购买商品、评价电影、团队合作、学习、旅游、投资理财、职业发展和评价国家综合实力等。

较短比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较短比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强调比较的重要性,用于形容在比较中找出优劣、长短等差异。其来源于儒家经典《孟子》,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产品选择、工作改进、学习方法和房屋购买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使用场合、滥用比较和忽略本质等错误用法。本文通过全面的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较短絜长

文章介绍了“较短絜长”的读音、含义和典故。该成语意为比较事物的长短、优劣或好坏,源自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文章还提到了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在特定领域或方面对不同事物进行对比和评估,以确定其优劣程度,强调客观公正的态度。

分毫不爽

“分毫不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áo bù shuǎng,形容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差错或偏差。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律书》,用于描述古代度量衡制度的精确度。典故中,如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做到的分毫不爽,展现其卓越能力。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做事非常认真、严谨。其近义词有“毫厘不爽”“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则是“粗枝大叶”“差之千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非正式场合、贬义、与其他成语混淆以及用于形容主观感受等错误用法。例句展示了其在不同场合和语境中的用法。

截趾适履

本文介绍了成语“截趾适履”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采取不合理的极端方法去适应某种情况或满足某种需求,导致得不偿失。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出处和含义,并通过例子展示了其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正确运用该成语。

较瘦量肥

“较瘦量肥”是一个成语,用来比较事物的优劣、长短等并从中选择更好的。其含义源于古代人们在有限资源中进行选择和权衡的生活需求。该成语的近义词有优胜劣汰、权衡利弊等,反义词有一视同仁、不加区分等。在购买家具、挑选员工、选择旅游景点等场合都可以使用此成语。但需注意,该成语不应滥用或误用于不恰当的场合和对象,应准确理解其含义并按照正确的语法结构使用。错误的用法包括使用不当的场合、滥用或误用成语含义以及不按照正确的语法结构使用。

掌握汉字“量”的2种读音和12种用法 从拼音到成语全面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量”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包括作为测量物体体积的器物、表示数量、衡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哲学范畴的概念,以及作为动词的估量、料想等意义。文章还通过大量例句详细阐述了“量”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如量度容量、衡量气量、量才任职等。同时,文章也解释了“量”的通假字含义及用法。

枝对叶比是什么意思

枝对叶比的读音枝对叶比读作:zhī duì yè bǐ。其中,“zhī”是第一声,“duì”是第四声,“yè”是第四声,“bǐ”也是第三声。枝对叶比的含义“枝对叶比”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比较、对比中,细致入微地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如同树枝与树叶一般一一对应,进行比较。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对待事物非常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地进行比较和对照。枝对叶比的典故“枝对叶比”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在自然界中,树枝与树叶的关系是密切而对应的,人们通过观察这一现象,逐渐形成了“枝对叶比”的成语。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比较、分析事物时的认真细致态度。枝对叶比的近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什么意思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句成语意味着事情的成败取决于人的筹划和努力,但最终结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天时、地利、人和等,反映了人的主观努力和天命客观限制之间的平衡关系。其典故源于古代中国,人们认为天命不可违。近义词如“人谋已尽,天意难违”等,强调人已尽力但仍受天意影响。反义词如“一帆风顺”和“人力胜天”则强调人的力量或自然因素。错误用法包括片面理解、消极运用等。该成语提醒我们在筹划事情时要认识到成败的多元因素,努力同时保持对天命的尊重。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