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规陋习

陈规陋习是什么意思

读音

chén guī lòu xí

含义

“陈规陋习”由四个字组成:

  • :陈旧、过时的意思。
  • :规矩、规则。
  • :粗鄙、不合理的。
  • :习惯、习俗。

整体含义是指陈旧、不合理、落后的规矩和习惯,通常带有贬义,表示这些习俗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甚至可能阻碍社会进步。

典故

  1. 《韩非子·五蠹》

    • 韩非子在论述社会变革时提到:“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意思是时代不同,规则也应随之改变,否则就会成为“陈规陋习”。
  2. 《史记·商君列传》

    • 商鞅变法时,废除旧制,推行新法,反对者认为他破坏传统,但商鞅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即治理国家不能固守陈规陋习。
  3. 鲁迅《狂人日记》

    • 鲁迅批判封建礼教时,将许多传统习俗视为“吃人”的陋习,呼吁人们摆脱这些陈腐的规矩。

近义词

  1. 因循守旧——指固守旧规矩,不愿改变。
  2. 墨守成规——形容死板地遵循旧方法,缺乏创新。
  3. 抱残守缺——指守着过时的东西不放,不愿接受新事物。
  4.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

反义词

  1. 革故鼎新——指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2. 推陈出新——指淘汰旧的,创造新的。
  3. 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
  4. 破旧立新——指打破旧规矩,建立新制度。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爷爷说,以前过年必须磕头,现在不用了,这些是陈规陋习。
    • 妈妈告诉我,女孩子不能上学是陈规陋习,现在男女平等。
    • 老师说,浪费粮食是陈规陋习,我们要珍惜食物。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古代女子裹脚是陈规陋习,现在早已废除。
    • 有些地方仍然重男轻女,这是需要改变的陈规陋习。
    • 迷信算命、看风水,有时候也是陈规陋习。
  3. 初中

    • 封建社会的一些陈规陋习,如“三从四德”,早已被现代人抛弃。
    • 某些行业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的陈规陋习,阻碍年轻人发展。
    • 破除陈规陋习,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4. 高中及以上

    • 在企业管理中,如果仍然沿用几十年前的制度,那就是陈规陋习。
    • 学术研究不能固守陈规陋习,要敢于创新。
    • 某些传统节日中的铺张浪费,其实是陈规陋习,应该提倡节俭。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优良传统”

    • ❌ 错误例句:“春节贴春联是陈规陋习。”
    • ✅ 正确说法:贴春联是传统文化,不是陋习。
  2. 误用于形容个人习惯

    • ❌ 错误例句:“他喜欢早起,真是个陈规陋习。”
    • ✅ 正确说法:“早起”是个人习惯,不属于“陈规陋习”。
  3. 误用于形容合理规则

    • ❌ 错误例句:“交通规则是陈规陋习。”
    • ✅ 正确说法:交通规则是必要的制度,不是陋习。
  4. 误用于形容现代新事物

    • ❌ 错误例句:“用手机支付是陈规陋习。”
    • ✅ 正确说法:手机支付是科技进步的表现,与“陈规陋习”无关。

总结:“陈规陋习”特指那些过时、不合理、阻碍社会进步的旧规矩和习惯,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它与传统文化、个人习惯的区别。

陈规陋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蹈矩循规

“蹈矩循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遵循规矩、守法度,不越轨不逾矩的行为方式。典故源于古代社会,强调规矩和礼仪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等,反义词为随心所欲、逾规越矩等。该成语在描述人做事认真、遵守规定、行为得体等方面有广泛应用。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与贬义词语连用。文章全面介绍了“蹈矩循规”的内涵、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关于礼的诗词

关于礼的诗词(第1篇)关于“礼”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诗经·小雅·车舝》原文: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乎礼,贵乎德。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玉喻君子,强调了君子之礼与德的重要性。宋·苏轼《留侯论》原文:故人知礼贵,为世所敬仰。行仁义之德,得道者多助。解析:此诗赞美了有礼之人的尊贵,并强调了行仁义之德的重要性。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螟蟸若薄我,昼夜变情貌。忘却如素镕,施吾能几何?宫彼亦悠悠,悲吾太无聊。临觚送新欢,听礼解悲忧。解析:这首乐府诗强调了“礼”的重

迭矩重规

“迭矩重规”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间相互重叠、对应,如同规矩一般严谨整齐。该成语源于古代建筑和规划,强调事物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近义词有井然有序、整齐划一等。反义词为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语境,如形容随意、杂乱的事物。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可以更好地表达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规律性。该成语常见于描述建筑、乐队的配合、公司的管理、交通规划等方面,展现事物的有序性和协调性。

描写春节的长古诗词

本文集萃了多篇描写春节的长古诗词,包括王安石、辛弃疾、杜牧、晏殊等古代名家的作品。这些诗词描绘了春节期间的喜庆与祥和氛围,如燃放爆竹、挂红灯笼、贴春联等习俗。文章介绍了每首诗词的作者、内容解析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这些长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珍惜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光大,让春节的喜庆与祥和永远传承下去。

入境问禁是什么意思

“入境问禁”是一个成语,指进入某个地方时需先了解并遵守当地的禁忌和规矩,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或误会,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广泛被用作一种社交礼仪和文明行为的表现。其近义词包括循规蹈矩、守法遵规、慎重行事等。反义词为肆意妄为、无视规矩、轻举妄动等。使用“入境问禁”时需根据具体情境恰当使用,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必要的繁琐、过于敏感或用于贬义语境中。

祖宗家法是什么意思

祖宗家法的读音祖宗家法的读音为zǔ zōng jiā fǎ,其中“祖”和“宗”为双声词,意为先祖;“家法”则指家族的规矩和传统。祖宗家法的含义“祖宗家法”指的是一个家族或宗族所传承下来的规矩、传统和道德准则。这些规矩和传统通常被视为家族的宝贵财富,用以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维护家族的秩序和尊严。祖宗家法的典故“祖宗家法”这一成语的来源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成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社会中,家族是非常重要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规矩和传统,这些规矩和传统往往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代代相传,形成了“祖宗家法”。典故中常常提及的与“祖宗家法”相关的内容,多与家族

规矩钩绳

“规矩钩绳”是一个成语,指遵循规范、法度行事,强调做事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该成语源自《礼记·大学》,被用来强调遵循礼仪和规矩的重要性。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语境,避免误用。其近义词有一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等;反义词有胡作非为、放荡不羁、随心所欲等。该成语强调了遵循规则和标准的重要性,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使用时需遵循其整体性,注意其语境和含义,避免理解上的偏差或误用。

革故立新

本文介绍了“革故立新”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革故立新指的是通过变革和创新,打破旧的规则和传统,创造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强调变革和创新的重要性。在运用时需注意其含义的准确性和恰当性,避免误用或滥用。革故立新的例子广泛存在于科技、企业、教育和社会治理等领域。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是一个成语,意指因循守旧,不愿接受新观念和事物。该成语的读音为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人们习惯于遵循传统,难以适应新环境。其近义词包括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等,反义词则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在需要创新和变革的场合中使用,同时避免误解原意和滥用成语。例句中表示有些人过于保守,不愿尝试新事物,与时代发展脱节。

乡长禁码 读后感

乡长禁码 读后感(第1篇)乡长禁码 读后感我拿到这本《乡长禁码》的时候,初感就来自于封面那浓重的乡土气息,加上这个题目便激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我深知这本书的标题背后定有深意。初读此书,我被作者细腻的笔触所吸引。书中对乡村生活的描绘,仿佛让我置身于那片熟悉的土地。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语言平实却又不失深度。特别是书中对乡长的刻画,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他不仅是一个行政管理者,更是一个有情感、有思考的普通人。本书主要讲述了在某个乡村,乡长为了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禁止了某些不合理的开发行为和活动。故事背景设定在乡村,主要人物包括乡长、村民以及一些外来投资者,核心事件则是围绕禁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