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读音
ān yú gù sú,nì yú jiù wén
含义
- 安:安心、习惯
- 于:在
- 故:旧的、过去的
- 俗:习俗、风气
- 溺:沉溺、沉迷
- 旧闻:过时的知识或消息
整体含义:形容人习惯于旧有的习俗,沉溺于过时的知识或经验,不愿接受新事物或改变现状。
典故
- 《史记·商君列传》:商鞅变法时,批评秦国旧贵族“安于故俗,溺于旧闻”,认为他们固守陈规,阻碍社会进步。
- 《韩非子·五蠹》:韩非子提到“世异则事异”,批评那些“守株待兔”的人,暗指“安于故俗”的愚昧。
- 《论衡·别通》:王充批评儒生“拘于旧学”,与“溺于旧闻”意思相近,强调知识需与时俱进。
近义词
- 因循守旧:沿袭旧规,不愿革新。
- 墨守成规: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
- 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 故步自封:停留在原地,不求进步。
反义词
- 推陈出新:去掉旧的,创造新的。
- 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 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而进步。
- 标新立异:提出新主张或创造新风格。
例句
- 小学低年级:爷爷总是用老方法种菜,妈妈说这是“安于故俗”。
- 小学高年级:有些同学不愿意学电脑,还觉得手写更好,真是“溺于旧闻”。
- 初中:公司如果不创新,只会“安于故俗”,最终被市场淘汰。
- 高中:历史上许多王朝因“安于故俗,溺于旧闻”而走向衰亡。
- 大学及以上:学术界若“溺于旧闻”,便难以推动理论突破。
- 职场场景:老板拒绝使用新管理系统,真是“安于故俗”。
- 科技领域:智能手机取代了大哥大,这就是“推陈出新”而非“溺于旧闻”。
- 文化领域:京剧改革是为了避免“安于故俗”,吸引年轻观众。
- 教育领域:老师用多媒体教学,不再“溺于旧闻”地只用黑板。
- 日常生活:年轻人喜欢网购,但奶奶还是坚持去市场,有点“安于故俗”。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安于故俗,真是个传统守护者!”(正确应为中性或贬义)
-
混淆对象:
- ❌ “这台机器安于故俗,所以效率低。”(只能形容人,不能形容物)
-
拆分错误:
- ❌ “他安于故,溺于闻。”(成语不可拆分使用)
-
场景不当:
- ❌ “她安于故俗,所以每天早起。”(早起与成语无关)
-
近义混淆:
- ❌ “他安于故俗,喜欢尝试新事物。”(自相矛盾)
总结:这个成语强调思想保守、拒绝进步,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用为褒义或脱离核心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5个常见错误用法解析 不近道理的正确含义与例句大全
本文介绍了“不近道理”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合情理,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近道理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近道理”这一成语。
安常习故
安常习故是一个成语,拼音是ān cháng xí gù。该成语表示人墨守成规,不愿改变现状。源自古代典籍《论语》等,强调人应修养身心,但现实中很多人因习惯安逸和安旧的生活方式而难以改变。安常习故的近义词有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等,反义词有勇于创新、变革图新等。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其他负面词汇混淆以及滥用该词形容他人或事物都是不恰当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爱博而情不专
“爱博而情不专”是一个成语,发音为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意思是对很多事物或人抱有广泛的爱心和兴趣,但情感上无法专一。这个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常用来形容情感不专注的人。其近义词包括心血来潮、见异思迁等,反义词则是专心致志、一心一意等。使用不当或误解原意是不正确的,应该保持成语的原意,避免在庄重场合使用。文章提供了相关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
才多识寡是什么意思 解析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5个常见错误示例
“才多识寡”的读音为cái duō shí guǎ,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形容人虽有才学而见识较少。其含义在现代汉语中常用来描述才华横溢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的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才华横溢、见闻广博等,反义词为见多识广、学富五车、博古通今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滥用以及与反义词混淆使用等错误用法。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个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
称薪而爨是什么意思
“称薪而爨”是一个古代成语,读音为chēng xīn ér cuàn,意为按照个人的贡献来分配报酬或利益,强调公平和公正。该成语源于古代分配柴火的故事,引申出按劳取酬的涵义。其近义词包括按劳取酬、论功行赏、功过分明等。反义词则为平均分配、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等。在 company 管理、社会资源分配、政府政策制定等方面,应遵循“称薪而爨”的原则,确保公平和公正。但需注意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误解或误用。
陈辞滥调是什么意思
陈辞滥调指的是使用老旧、平庸、缺乏新意的言辞和表达方式。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文章、讲话或言论中重复单调、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的内容。陈辞滥调并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而是人们在语言交流中根据常见现象总结出来的。其近义词包括老生常谈、俗套、千篇一律等,反义词则是独出心裁、妙语连珠、别具一格。在使用上,陈辞滥调常出现在写作、演讲和日常交流中,需避免过度使用相同的句式和词汇,以及重复老旧的例子和观点。了解并避免陈辞滥调,有助于让言辞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创意和变化。
吹毛索垢是什么意思
吹毛索垢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uī máo suǒ gòu。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的高度敏感和挑剔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宫廷文化,最早出自《晋书·慕容超传》。吹毛索垢的近义词有吹灰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锱铢必较,反义词包括粗枝大叶、宽宏大量、大度包容。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挑剔和苛责他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适度使用。该成语在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注重细节的场景中常见。
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恻隐之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文章指出,“恻隐之心”指同情、怜悯他人的心情或情感,源于古代儒家思想。其近义词包括同情心、怜悯心等,反义词则为无情无义、铁石心肠等。文章还强调了在社会中应该培养恻隐之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同时,文章也指出了恻隐之心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
不知深浅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本文介绍了“不知深浅”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或缺乏经验,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刺上化下是什么意思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