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一个关于欺骗与愚弄的成语

读音

zhāo sān mù sì

含义

“朝”指早晨,”三”是数字三;”暮”指傍晚,”四”是数字四。字面意思是早晨三个,傍晚四个。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反复无常,经常改变主意或说法,也指用欺骗手段愚弄他人。

深层含义是指表面上改变形式或数量,实际上本质未变,或者指人善变、不专一,今天这样说明天那样说,让人难以信任。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齐物论》,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养猴人,人们称他为”狙公”。他养了一群猴子,每天给它们喂橡子。起初,他早上给每只猴子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后来因为粮食短缺,他想减少猴子的口粮,就对猴子们说:”从今天开始,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怎么样?”猴子们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都非常高兴地同意了。其实总数并没有变化,还是七个,只是分配方式不同而已。

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的道理——事物的本质没有改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就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近义词

  1. 反复无常:形容人变化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2. 出尔反尔:指说话不算数,言行前后矛盾。
  3. 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难以捉摸。
  4. 言而无信: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5. 见异思迁: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形容意志不坚定。
  6. 朝令夕改: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变了,形容政策法令变动频繁。

反义词

  1. 始终如一:自始至终都一样,没有变化。
  2. 言而有信:说话算数,守信用。
  3. 坚定不移:形容立场、意志等非常坚定,毫不动摇。
  4.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极有信用,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
  5. 矢志不渝: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例句:

  1. 小明答应和我一起玩,后来又说不去了,真是朝三暮四。
  2. 老师说做事不能朝三暮四,要坚持到底。
  3. 这只小猫一会儿想吃鱼,一会儿想吃肉,朝三暮四的。
  4. 我弟弟的爱好朝三暮四,今天喜欢画画,明天又想学钢琴。
  5. 我们不能朝三暮四地改变主意,要说话算话。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例句:

  1. 他朝三暮四的性格让朋友们都不太信任他了。
  2. 这家公司的政策朝三暮四,员工们都很困惑。
  3. 做决定前要深思熟虑,不能朝三暮四地随意更改。
  4. 她的兴趣爱好总是朝三暮四,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
  5. 领导朝三暮四的指示让下属们无所适从。

初中例句:

  1. 政治家朝三暮四的承诺很难赢得选民的信任。
  2. 在感情中朝三暮四的人最终会失去所有人的真心。
  3. 这家餐厅的菜单朝三暮四地变化,老顾客都找不到自己喜欢的菜了。
  4. 他朝三暮四的工作态度让老板很不满意。
  5. 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朝三暮四只会一事无成。

高中及以上例句:

  1. 国际关系中朝三暮四的外交政策会损害国家信誉。
  2. 这位作家朝三暮四的写作风格让读者难以适应。
  3. 在科研领域,朝三暮四地更换研究方向不利于取得突破性成果。
  4. 企业文化如果朝三暮四地变化,会导致员工归属感降低。
  5. 人生规划要有长远眼光,朝三暮四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错误用法

  1. 错误描述数量变化
    “超市的苹果价格朝三暮四,早上三块钱一斤,下午四块钱一斤。”
    (这里只是价格随时间变化,没有欺骗或反复无常的含义)
  2. 错误形容时间顺序
    “我朝三暮四地完成了作业,早上做三科,晚上做四科。”
    (这只是时间安排,不涉及欺骗或善变)
  3. 错误形容数量多
    “花园里有朝三暮四的花朵,美丽极了。”
    (误解为形容数量多,与成语本义无关)
  4. 错误形容勤奋
    “他朝三暮四地工作,非常努力。”
    (误解为形容工作持续时间长)
  5. 错误形容多样性
    “这个展览展品朝三暮四,丰富多彩。”
    (误解为形容种类繁多)
  6. 错误形容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朝三暮四,大自然真奇妙。”
    (完全误解了成语的含义)

在使用”朝三暮四”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其”欺骗愚弄”或”反复无常”的核心含义,避免望文生义。这个成语带有贬义色彩,使用时要注意语境是否合适。

你可能感兴趣

朝华夕秀

朝华夕秀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zhāo huá xī xiù。它比喻文学、艺术作品的才华横溢,富有生机与魅力,并且在不同阶段都能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风貌。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诗文或书法等艺术作品的风格独特、才华出众。其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英华绝代等,反义词相对较少。使用朝华夕秀时需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短暂、不持久的事物或现象,或与其他成语混淆。

关于千字的诗词

关于千字的诗词(第1篇)关于千字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每一首都包含“千”字,且附有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简短解析。一、诗经《千载之下》千载之下年代:先秦作者:诗经原文:千载之下,犹闻风声。世事如梦,人生几何?解析:此诗以“千载之下”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世事无常的深深思考。二、王之涣《登鹳雀楼》登鹳雀楼年代:唐作者:王之涣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此诗描绘了壮阔的黄河与鹳雀楼的景象,其中“欲穷千里目”一句更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和追求。三、李煜《望江南·春去也》望江南·春去也年代:唐

朝三暮二

本文介绍了成语“朝三暮二”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与其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辨析。该成语用来形容做事或变化频繁,没有规律性,也用来形容时间的快速流逝或事物发展的迅速。文章还指出了在特定场合下应避免使用该成语,并提醒读者注意避免误解其含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朝夷暮跖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朝夷暮跖”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人的行为反复无常,变化莫测,常用于描述性格多变、喜怒无常的人。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用法,并给出了多个例句以辅助理解。同时,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和不当使用。

朝令暮改

朝令暮改是一个成语,读音拼音为zhāo lìng mù gǎi。它用来形容政府的法令、政策等在短时间内频繁改变,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混乱。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朝令暮改的近义词包括反复无常、朝三暮四等,反义词则有一成不变、坚定不移等。使用朝令暮改时需避免滥用场合、随意搭配词义以及使用对象不当等错误用法。政策频繁变动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做出长期规划,投资者犹豫,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政府应以民为本,制定长期稳定的政策。

朝梁暮晋

朝梁暮晋是一个成语,读音zhāo liáng mù jìn,指的是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频繁更换工作单位或职业,形容人行为不专一、缺乏定力。该成语源于古代官场文化,形容那些为了追求更高官职和更好待遇而频繁更换工作地方的人。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故事及历史名人的类似行为。朝梁暮晋的近义词有见异思迁、反复无常等,反义词有始终如一、专心致志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背景,不能仅仅因为频繁更换工作或职业就简单地使用,因为人的职业选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句:他朝梁暮晋,频繁更换工作,让人感到不放心。错误用法是忽略情境和背景,仅因更换工作或职业就简单地使用该成语。

朝升暮合是什么意思

朝升暮合是一个成语,形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或事物周期性变化规律。它反映了古代人们的自然生活规律和宇宙观念,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朝升暮合的近义词包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反义词则是瞬息万变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谨慎选择,避免误用。该成语描绘了自然的韵律和生活的节奏,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朝秦暮楚

朝秦暮楚是一个成语,发音为zhāo qín mù chǔ,用于形容在短时间内改变自己的立场或态度,比喻行为反复无常或立场不坚定。源自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斗,有人为利益在不同国家间游走。近义词包括反复无常、见异思迁、三心二意等。反义词为坚定不移、始终不渝、矢志不渝等。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形容正常变化。该成语在描述人的不稳定性、多变性和不坚定性方面非常贴切。

朝梁暮陈

朝梁暮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zhāo liáng mù chén,形容人生活不稳定,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其典故源自古代历史故事,讲述梁鸿四处漂泊的生活。近义词包括漂泊不定、居无定所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长期稳定的生活状态时使用,并避免与其他意思相近但用法不同的成语混淆。该成语用于描述那些经常变换住所或环境的人的生活状态。

千年一律是什么意思

千年一律是一个成语,形容事物长期保持不变的规律或模式,暗示缺乏新的发展或创新。这个成语源于对时间、历史和自然规律的观察。它常用于描述经历了漫长岁月仍保持不变的事物。然而,它不应滥用,特别是用于描述短暂事物或误用于积极创新的场合。误用该成语可能会导致传达的意思与实际不符。在语境中,应谨慎使用并搭配其他词语以更准确地表达意思。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