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斋绣佛

长斋绣佛:虔诚信仰的艺术表达

读音

长斋绣佛:cháng zhāi xiù fó

含义

  • 长斋:长期持斋,指长时间遵守佛教戒律,不食荤腥。
  • 绣佛:用丝线绣制的佛像,象征对佛教的虔诚供奉。
  • 整体含义:形容人长期吃斋念佛,虔诚信仰佛教,并以此表达对佛法的尊崇。

典故

  1. 唐代诗人王维的信仰
    王维晚年笃信佛教,常“长斋绣佛”,在蓝田辋川别业中供奉绣制佛像,并坚持素食修行。他的诗作《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中“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便暗含此意。
  2. 《红楼梦》中的妙玉
    妙玉虽为尼姑,却心系红尘,书中以“长斋绣佛”讽刺她表面虔诚、内心未净的矛盾状态。
  3. 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
    记载一富家女为祈求姻缘,终日“长斋绣佛”,最终因执念过深反招灾祸,暗喻信仰需心诚而非形式。

近义词

  1. 持斋念佛:坚持吃斋并诵经礼佛。
  2. 青灯古佛:形容与佛相伴的清苦修行生活。
  3. 晨钟暮鼓:借指佛教徒规律修行的日常。

反义词

  1. 酒肉穿肠:不守戒律,肆意食荤饮酒。
  2. 六根不净:心思杂念多,无法专注修行。
  3.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奶奶每天吃素拜佛,真是“长斋绣佛”呀!
    • 寺庙里的师父们“长斋绣佛”,从不吃肉。
  2. 小学高年级

    • 王爷爷退休后“长斋绣佛”,还在家里绣了一幅观音像。
    • 故事里的公主为祈求平安,“长斋绣佛”整整三年。
  3. 初中

    • 他表面“长斋绣佛”,背地里却贪图享乐,实在虚伪。
    • 唐代许多文人雅士推崇“长斋绣佛”的生活方式。
  4. 高中及以上

    • 她的信仰并非“长斋绣佛”的形式主义,而是发自内心的慈悲。
    • 佛教强调心性修炼,若只追求“长斋绣佛”的外在,反而落了下乘。

错误用法

  1. 混淆对象

    • ❌“他每天健身吃沙拉,简直是长斋绣佛。”(非佛教语境)
    • ❌“这家素食餐厅装修得像佛堂,老板一定长斋绣佛。”(误将商业行为等同于信仰)
  2. 贬义滥用

    • ❌“她减肥只吃蔬菜,装什么长斋绣佛!”(扭曲虔诚为作秀)
  3. 脱离宗教背景

    • ❌“程序员加班到深夜,靠咖啡续命,堪称长斋绣佛。”(完全无关)

总结:“长斋绣佛”是融合行为与信仰的成语,使用时需紧扣佛教语境,避免泛化或贬低其神圣性。

你可能感兴趣

长斋礼佛

长斋礼佛是一种源自佛教的修行方式,指长时间吃素并恭敬礼拜佛像的行为。其含义是表达对佛教的虔诚和恭敬,常用来形容对佛教的深厚信仰和修行态度。长斋礼佛的读音、典故、近义词及错误用法等都有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种修行方式,人们可以积累功德,寻求内心的平静。

10首描写卧佛的经典诗词赏析 领略千年禅意与文人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卧佛的诗词,包括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卧佛的庄重、慈悲与宁静,表达了人们对卧佛的敬仰与感悟。文章还提到了一些现代诗歌和自由创作的诗句,展现了卧佛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融。这些诗词不仅是对卧佛形象的描绘,更是对佛教思想的诠释和感悟,让我们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佛教思想的深刻内涵。

描写玛呢堆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关于玛呢堆的诗词,描述了其神圣、庄重以及作为信仰之地的特殊地位。文章提供了五篇描写玛呢堆的诗词及其解析,尽管无法找到直接描写玛呢堆的古诗词,但这些诗词试图借鉴藏地文化和宗教元素,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玛呢堆的理解与赞美。希望这些描写玛呢堆的诗词能够满足需求。

关于佛珠的诗词

关于佛珠的诗词(第1篇)关于佛珠的诗词一、宋代释印肃《自作佛珠诗》原文:菩提达摩离苦海,留得真珠满箩收。一串无殊万串同,一珠一光入圆融。作者:释印肃,宋代禅僧。解析:此诗描述了菩提达摩脱离苦海,留下佛珠满箩的情景。诗中强调了佛珠的平等性,无论是一串还是万串,其本质都是相同的,都能帮助人们进入圆融的境界。二、唐代白居易《念珠赞》原文:千百亿劫体如虚空,一粒如须弥芥子,香云缭绕天地中,天清月朗金刚炽。灵心得悟取真心,由汝获得神明归,经文三千显大道,借珠尽悟轮回地。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以念珠为媒介,表达了对佛法深奥道理的领悟。诗中描绘了念珠的庄严与神圣,以及其对于修行者心灵的启迪和

描写虔诚拜佛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虔诚拜佛的诗词,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人们对佛法的敬仰和信仰,以及虔诚拜佛的意义和价值。文章通过摘要的形式概括了每篇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感悟,突出了信众对佛法的追求和内心的虔诚。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于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可以从中汲取启示和力量,以虔诚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困境。

10首关于红莲的经典诗词 从李商隐到苏轼看红莲意象的千年演变

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红莲的诗词文章,包括诗词列表、诗词解析和感悟。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红莲的美丽姿态和独特魅力,借红莲的形象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和赞美。文章通过优美的笔触,展示了红莲在不同诗人心中的独特情感和寄托。通过对古诗词中红莲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珍惜自然之美,保持纯洁、高雅的品质,让生活更加美好和有意义。

10首描写念佛修行的经典诗词 探寻古人心灵净土的禅意诗篇

本文介绍了描写念佛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不同风格的诗作。这些诗词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表现了念佛的主题和意境,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文章分别介绍了不同诗篇的背景、意境和情感,以及它们与念佛的关联。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传递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内心的宁静和安详。

10首描写梵音禅意的经典诗词 领略王维苏轼笔下的空灵境界

梵音入诗:禅韵悠远的文字般若梵音,原指佛陀说法之音,后泛指佛教诵经声、钟磬音等一切具有宗教神圣性的声音。当这种超越世俗的音声进入诗人的耳朵,便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激荡出绵延千年的回响。从王维辋川别业里的晨钟暮鼓,到苏轼赤壁江心的渔舟梵唱,诗人们以文字为媒介,将不可言说的宗教体验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审美意象,创造出中国文学中独具魅力的"梵音诗词"。盛唐诗人王维堪称梵音诗词的代表人物,其《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深山古寺的钟声穿越云雾,引导着诗人与读者共同进入一个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王维另一名作《鹿柴》中"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描写,同样营造出梵音回荡的意境。

探索古诗词中的般若智慧 10首蕴含佛理禅意的经典诗作赏析

本文介绍了描写般若智慧的古诗词及其解读。虽然古代诗词中并未直接提及“般若”这个词,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关于智慧与境界的描述。文章挑选了几首与般若相关的古诗词,如《悟道》、《禅境》、《智慧之光》等,深入解读了其中的智慧与境界。文章指出,这些古诗词告诉我们修行者需要通过内心的修行和领悟,洞察真相、超越苦厄,在修行的过程中保持心境的清净与明澈,以智慧为指导去探索真理的境界。文章最后强调,这些古诗词中的智慧与哲理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深入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般若的智慧与境界,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与困境。

10首描写极乐境界的古诗词 探寻陶渊明李白苏轼笔下的至乐人生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描写极乐的诗词及其所表达的境界。文章通过介绍多首古诗词,展示了古人对极乐境界的向往和探索,包括宁静、满足、愉悦等情感。这些诗词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美景、温馨时光和心灵独处中体验到的极乐时刻。作者认为,极乐境界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来体验这种境界。最后,作者强调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快乐,让心灵充满阳光与快乐,回归内心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极乐之境。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极乐的诗词,展示了古人对极乐境界的向往和探索。这些诗词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美景、温馨时光和心灵独处中体验到的愉悦和满足。作者认为极乐境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寻找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