谄上抑下
读音
chǎn shàng yì xià
含义
“谄”指阿谀奉承,讨好;“上”指地位高的人;“抑”指压制、贬低;“下”指地位低的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对上谄媚讨好,对下欺压贬低,形容人势利、趋炎附势的丑态。
典故
- 《后汉书·杨震传》:东汉时期,杨震为人正直,不阿谀权贵。他曾批评某些官员“谄上抑下”,即对上级巴结逢迎,对下属苛刻压制。
- 《资治通鉴》:唐代李林甫担任宰相时,对唐玄宗极尽谄媚,但对朝中正直大臣却百般打压,是典型的“谄上抑下”之人。
- 《韩非子·说难》:韩非子提到,有些臣子“事上以谄,御下以威”,即对上谄媚,对下威严,正是“谄上抑下”的表现。
近义词
- 阿谀奉承:指用甜言蜜语讨好别人。
- 趋炎附势:比喻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 欺上瞒下:欺骗上级,蒙蔽下属。
- 媚上欺下:讨好上级,欺压下级。
反义词
- 刚正不阿:形容人正直,不屈服于权势。
-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傲慢,态度得体。
- 一视同仁:对所有人平等对待,不分高低贵贱。
- 正直无私:为人公正,没有私心。
例句
- 小学低年级:那个班长总是对老师笑嘻嘻的,却对同学凶巴巴的,真是谄上抑下。
- 小学高年级:有些官员对领导点头哈腰,对老百姓却爱答不理,这种行为就是谄上抑下。
- 初中:在职场上,谄上抑下的人往往得不到同事的尊重。
- 高中:历史上许多奸臣都是谄上抑下之徒,最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 大学及以上:在企业管理中,谄上抑下的领导很难建立健康的团队文化。
- 日常口语:他整天巴结老板,对下属却苛刻得很,典型的谄上抑下。
- 书面表达:这种谄上抑下的作风,严重影响了组织的公平性。
- 讽刺用法:某些人谄上抑下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
- 批评性表达:谄上抑下的人,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 劝诫性表达:做人要正直,不要谄上抑下。
- 历史评论:和珅之所以被后人唾骂,正是因为他谄上抑下的行为。
- 职场建议:在职场上,谄上抑下可能会短期得利,但长远来看必失人心。
- 社会现象分析:某些行业存在谄上抑下的不良风气,需要整治。
- 文学描写:小说里的反派角色,往往具有谄上抑下的性格特点。
- 道德教育: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不要养成谄上抑下的坏习惯。
- 政治评论:某些官员谄上抑下,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
- 心理学分析:谄上抑下的人,往往内心缺乏安全感。
- 管理学观点:优秀的管理者应该避免谄上抑下的行为。
- 寓言故事:寓言中的狐狸对狮子谄媚,对兔子凶狠,正是谄上抑下的表现。
- 成语接龙:谄上抑下→下不为例→例行公事→事与愿违……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对上严格,对下宽容”:
- 错误例句:他谄上抑下,对领导要求严格,对下属却很宽容。(正确应为“严上宽下”)
-
误用为“平等对待”:
- 错误例句:这位老师谄上抑下,对学生一视同仁。(完全相反的意思)
-
误用为“谦虚谨慎”:
- 错误例句:他谄上抑下,做事非常低调。(与成语含义不符)
-
误用为“刚正不阿”:
- 错误例句:包拯谄上抑下,从不巴结权贵。(包拯是反例)
-
误用为“讨好所有人”:
- 错误例句:他谄上抑下,对谁都笑脸相迎。(应为“八面玲珑”)
总结:“谄上抑下”是一个贬义词,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
你可能感兴趣
谄上骄下
本文介绍了成语“谄上骄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形容对上级谄媚讨好,对下级傲慢无礼的行为态度,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文章还讨论了该成语的误解和不当使用,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和对象。
谄上傲下
本文介绍了谄上傲下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谄上傲下指的是巴结上司、轻视下属的行为。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历史背景中理解其含义。近义词包括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等,反义词包括平等待人、公正无私等。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谄上傲下的用法,并指出在沟通、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滥用谄上傲下是不恰当的。
辞严气正是什么意思
辞严气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yán qì zhèng。其含义为言辞严厉,正气浩然,常用来形容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的正直、刚毅的气质。该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其近义词包括义正辞严、言辞刚毅、正气浩然等。反义词则包括言不由衷、轻言软语、虚应故事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避免误用。例如,他在法庭上的言辞庄重严肃,表现出辞严气正的气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欺上瞒下是什么意思
“欺上瞒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上级或长辈进行欺骗,同时对下级或晚辈进行隐瞒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官员为谋取私利或逃避责任所采用的欺骗手段。近义词包括阳奉阴违、掩人耳目等。反义词则是坦诚相待、诚实守信等。使用此成语时需结合具体情境和背景进行判断。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和含义。
高节清风是什么意思
高节清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o jié qīng fēng,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清廉正直。源自《后汉书·吴良传》,用以形容坚守道德底线、廉洁自守的官员吴良。该成语强调人的品德和行为风范,近义词包括廉洁奉公、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等,反义词为卑鄙无耻、贪赃枉法、腐化堕落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误用该成语,需专指人的品德和行为。
正气凛然是什么意思
正气凛然的读音拼音:zhèng qì lǐn rán正气凛然的含义“正气凛然”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正直、刚正不阿、威严庄重的气质和态度。正气指的是正直、正义、正派的气质,而凛然则形容这种气质的威严和庄重。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的道德品质高尚,行为举止威严庄重,给人以崇高和敬畏的感觉。正气凛然的典故“正气凛然”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等古籍。其中,正气通常与道德、正义、正派等概念相联系。典故中常涉及到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刚正不阿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论展现出正气凛然的气质,为世人所敬仰。例如,历史上的一些忠诚、正直的官员,他们的行为和言语都充满了正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
刺上化下是什么意思
刺上化下的读音是cì shàng huà xià,含义指在上者能以身作则,感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一成语源于古代对君王及官员的道德要求,强调领导者应以自身行为影响他人。近义词有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等,反义词如上行下效(贬义)等。文章中也提到了刺上化下的正确用例及错误用法,强调在正确的语境中运用,避免贬义或不当联想。领导者在社会中应以身作则,践行刺上化下的精神,形成正面的社会影响。
卑躬屈膝
本文介绍了“卑躬屈膝”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指人身体弯曲,形容恭敬、顺从的样子,现多用于形容过分顺从、谄媚的行为。文章还列举了与其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对象、场合以及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
大言不惭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大言不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大言不惭指的是说话夸大其词,毫无顾忌,不知羞耻。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并列举了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此外,还介绍了大言不惭在历史上的典故和故事,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文章最后指出了大言不惭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使用场合和方式,避免给人产生负面影响。
严气正性是什么意思
严气正性的读音严气正性的拼音是:yán qì zhèng xìng。严气正性的含义严气正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刚正不阿、严肃正直。其中,“严气”指的是严肃、刚强的气质,“正性”则是指正直、正直不阿的品性。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不偏不倚的人。严气正性的典故严气正性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中字面意思来理解其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严肃、正直、刚强的品质一直被视为美德,因此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严气正性的近义词刚正不阿:形容人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于强权和不义之行。公正无私:形容人处事公正,没有私心和偏袒之举。堂堂正正:形容人行为正直,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