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一个意味深长的成语
读音
cè mù ér shì
含义
- 侧:斜着,不正视。
- 目:眼睛,目光。
- 而:连接词,表示动作的方式。
- 视:看,注视。
整体含义: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因畏惧、愤怒或鄙视而不敢或不愿正眼相看。
典故
- 《史记·汲郑列传》
汉武帝时,大臣汲黯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许多权贵对他“侧目而视”,既畏惧又不满。 -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正直的士大夫被排挤,百姓对宦官“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 - 《晋书·王敦传》
东晋权臣王敦专横跋扈,朝臣对他“侧目而视”,但因惧怕其权势,不敢公开反对。
近义词
- 怒目而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
- 冷眼旁观:冷漠地在一旁观看。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
- 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
反义词
- 正视:正面直视,表示尊重或认真对待。
- 仰视:抬头向上看,表示敬仰。
-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态度亲切。
-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重视或赞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对他侧目而视。
- 小学高年级:那个欺负弱小同学的男生走过时,大家都侧目而视,不愿理睬他。
- 初中:他仗着家里有钱就欺负同学,大家对他侧目而视,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 高中:这位官员贪污受贿,百姓对他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会议上,他抄袭论文的行为被揭露,同行学者纷纷侧目而视。
- 职场场景:他靠拍马屁上位,同事们对他侧目而视,私下议论纷纷。
- 历史题材:秦桧陷害岳飞后,百姓对他侧目而视,恨之入骨。
- 文学描写:她高傲地走过人群,众人侧目而视,却无人敢上前搭话。
- 社会评论:某些网红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网友对他们侧目而视,批评不断。
- 寓言故事:狐狸偷了鸡,其他动物对它侧目而视,不再信任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好奇地看”
❌ 错误例句:动物园里,孩子们侧目而视,对熊猫充满兴趣。
✅ 正确表达:动物园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熊猫。 - 误用为“欣赏地看”
❌ 错误例句:观众侧目而视,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
✅ 正确表达:观众全神贯注地观看,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 - 误用为“随意一瞥”
❌ 错误例句:他侧目而视了一眼菜单,随便点了个菜。
✅ 正确表达:他扫了一眼菜单,随便点了个菜。 - 误用为“友好地注视”
❌ 错误例句:老师侧目而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 正确表达:老师和蔼地看着学生,鼓励他回答问题。 - 误用为“专注地看”
❌ 错误例句:科学家侧目而视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 正确表达:科学家聚精会神地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总结:“侧目而视”带有负面情感色彩,不能用于中性或积极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眦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眦”的拼音、部首、笔顺,解释了眦的含义,即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分为内眦和外眦,通称眼角。文章还详细解析了眦的形声特点,并提供了与眦相关的词语和例句,如眥、瞋目、眦占等,反映了眦在汉语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鼻头出火
鼻头出火的读音为:bí tóu chū huǒ。这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极度激动、愤怒或紧张。它可能源于古代文学中对人物情绪的生动描绘。近义词如怒气冲冲、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冷静自若、泰然自若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字面意思、用于描述非情绪激动的情境以及与实际情境不符的搭配使用。例如,他因为误解而鼻头出火,情绪激动地辩解着。
党同妒异
党同妒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ng tóng dù yì。它指的是在某些团体或组织中,人们因个人情感或偏见结党营私,排斥异己,甚至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压不同意见或才华的人。这个成语强调在团体中应保持公正、客观的态度。典故来源于古代一位官员的行为,而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结党营私、偏袒不公等。反义词则包括公正无私、一视同仁等。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避免出现党同妒异的情况,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对待他人。错误使用党同妒异会给人们带来负面印象,因此应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东征西怨
本文详细介绍了“东征西怨”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战争或政治行动给人民带来的广泛不满和痛苦。文章指出,东征西怨的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和怨声载道,同时也提供了相关的例句以加深理解。在正式场合使用这一成语时需谨慎,以避免误解或误用。
10首关于梨园戏剧的古诗词 带你领略唐宋元明清的舞台风华
梨园遗韵:古诗词中的戏剧风华中国古典诗词与戏剧艺术,犹如并蒂莲花,同根而生,各表一枝。诗人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将观剧体验、演员风采、舞台意境凝练成永恒的诗句,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戏剧文化记忆。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的活化石。唐代:戏剧诗词的萌芽期唐代是中国戏剧的雏形阶段,诗歌中已出现对戏剧表演的描写。白居易《西凉伎》写道:"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诗中描绘了当时流行的西域狮子舞表演,演员戴着木质面具,装扮成胡人和狮子,可见唐代已有了角色扮演和化妆的雏形。元稹在《赠刘采春》中则记录了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风采:"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
代拆代行
代拆代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i chāi dài xíng,意为代替别人做事情或处理事务,表现出乐于助人、乐于承担责任的品质。该成语源自古代官府中的行政制度,并涉及多个历史典故。其近义词包括替人捉刀、包办代替、代理承办等,反义词为袖手旁观、推诿塞责、置身事外等。该成语在实际使用中要把握度,避免过度解读或误用。在适当场合下使用,可以形容一个人或组织乐于助人、勤政为民的精神。
导德齐礼
导德齐礼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o dé qí lǐ,意味着引导人心向善,使道德和礼仪得以统一。其源于古代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道德和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和引导来达到其和谐统一。该成语在文献如《大学》、《中庸》中有所提及。近义词包括道德礼仪教化、德行规范等,反义词为道德沦丧、礼崩乐坏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该成语,注意其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或不当使用。导德齐礼的应用场景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宣传和教育。
安土乐业
本文介绍了成语“安土乐业”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达的是人们热爱家乡、追求安定生活和对工作的热情与满足感。最早出自《汉书·货殖传》,描述了古代人们安土乐业的生活景象。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恰当性,避免错误使用。
东央西浼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央西浼”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是形容到处央求别人帮忙或给予支持,出自古代民间故事。东央西浼的近义词包括恳求、哀求、乞求、请求、求助等,反义词为拒绝、冷淡、漠视、忽视、置之不理等。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同时提醒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要注意避免错误使用。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óu rén xiāng jiàn,fèn wài yǎn mí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敌对的人或者有过矛盾冲突的人相遇时,彼此会格外集中注意力和警觉,目光敏锐,容易察觉到对方的弱点或变化。该成语源于古代,强调双方矛盾尖锐对立时的特殊心理状态。近义词包括针锋相对、势不两立等。反义词则是握手言和、和睦相处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适用的场景和情感色彩,避免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