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目而视:一个意味深长的成语
读音
cè mù ér shì
含义
- 侧:斜着,不正视。
- 目:眼睛,目光。
- 而:连接词,表示动作的方式。
- 视:看,注视。
整体含义: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因畏惧、愤怒或鄙视而不敢或不愿正眼相看。
典故
- 《史记·汲郑列传》
汉武帝时,大臣汲黯为人刚直,敢于直言进谏,许多权贵对他“侧目而视”,既畏惧又不满。 -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正直的士大夫被排挤,百姓对宦官“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 - 《晋书·王敦传》
东晋权臣王敦专横跋扈,朝臣对他“侧目而视”,但因惧怕其权势,不敢公开反对。
近义词
- 怒目而视:愤怒地瞪着眼睛看。
- 冷眼旁观:冷漠地在一旁观看。
-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轻视。
- 嗤之以鼻:用鼻子发出冷笑声,表示轻蔑。
反义词
- 正视:正面直视,表示尊重或认真对待。
- 仰视:抬头向上看,表示敬仰。
-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态度亲切。
-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表示重视或赞赏。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考试作弊被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对他侧目而视。
- 小学高年级:那个欺负弱小同学的男生走过时,大家都侧目而视,不愿理睬他。
- 初中:他仗着家里有钱就欺负同学,大家对他侧目而视,没人愿意和他做朋友。
- 高中:这位官员贪污受贿,百姓对他侧目而视,敢怒不敢言。
- 大学及以上:在学术会议上,他抄袭论文的行为被揭露,同行学者纷纷侧目而视。
- 职场场景:他靠拍马屁上位,同事们对他侧目而视,私下议论纷纷。
- 历史题材:秦桧陷害岳飞后,百姓对他侧目而视,恨之入骨。
- 文学描写:她高傲地走过人群,众人侧目而视,却无人敢上前搭话。
- 社会评论:某些网红为了流量不择手段,网友对他们侧目而视,批评不断。
- 寓言故事:狐狸偷了鸡,其他动物对它侧目而视,不再信任它。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好奇地看”
❌ 错误例句:动物园里,孩子们侧目而视,对熊猫充满兴趣。
✅ 正确表达:动物园里,孩子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熊猫。 - 误用为“欣赏地看”
❌ 错误例句:观众侧目而视,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
✅ 正确表达:观众全神贯注地观看,为演员的精彩表演鼓掌。 - 误用为“随意一瞥”
❌ 错误例句:他侧目而视了一眼菜单,随便点了个菜。
✅ 正确表达:他扫了一眼菜单,随便点了个菜。 - 误用为“友好地注视”
❌ 错误例句:老师侧目而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 正确表达:老师和蔼地看着学生,鼓励他回答问题。 - 误用为“专注地看”
❌ 错误例句:科学家侧目而视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 正确表达:科学家聚精会神地观察显微镜下的细胞结构。
总结:“侧目而视”带有负面情感色彩,不能用于中性或积极的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眦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眦”的拼音、部首、笔顺,解释了眦的含义,即上下眼睑的接合处,分为内眦和外眦,通称眼角。文章还详细解析了眦的形声特点,并提供了与眦相关的词语和例句,如眥、瞋目、眦占等,反映了眦在汉语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鼻头出火
鼻头出火的读音为:bí tóu chū huǒ。这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极度激动、愤怒或紧张。它可能源于古代文学中对人物情绪的生动描绘。近义词如怒气冲冲、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反义词有心平气和、冷静自若、泰然自若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字面意思、用于描述非情绪激动的情境以及与实际情境不符的搭配使用。例如,他因为误解而鼻头出火,情绪激动地辩解着。
10首关于梨园戏剧的古诗词 带你领略唐宋元明清的舞台风华
梨园遗韵:古诗词中的戏剧风华中国古典诗词与戏剧艺术,犹如并蒂莲花,同根而生,各表一枝。诗人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将观剧体验、演员风采、舞台意境凝练成永恒的诗句,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戏剧文化记忆。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戏剧史的活化石。唐代:戏剧诗词的萌芽期唐代是中国戏剧的雏形阶段,诗歌中已出现对戏剧表演的描写。白居易《西凉伎》写道:"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诗中描绘了当时流行的西域狮子舞表演,演员戴着木质面具,装扮成胡人和狮子,可见唐代已有了角色扮演和化妆的雏形。元稹在《赠刘采春》中则记录了一位著名女演员的风采:"新妆巧样画双蛾,谩里
搬唇递舌
搬唇递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n chén dì shé,意思是搬弄口舌,形容在言语上挑拨离间或搬弄是非。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喜欢挑拨离间、制造矛盾的人。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近义词包括搬弄口舌、挑拨离间等,反义词则是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等。使用搬唇递舌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应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吹毛索垢是什么意思
吹毛索垢是一个成语,发音为chuī máo suǒ gòu。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挑剔和批评,强调对事物的高度敏感和挑剔态度。该成语源于古代宫廷文化,最早出自《晋书·慕容超传》。吹毛索垢的近义词有吹灰求疵、鸡蛋里挑骨头、锱铢必较,反义词包括粗枝大叶、宽宏大量、大度包容。使用时需避免过度挑剔和苛责他人,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适度使用。该成语在形容对事物要求严格、注重细节的场景中常见。
插圈弄套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插圈弄套”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设计圈套、陷阱或陷阱式的行为,通常形容精心设计、巧妙安排的计谋或诡计。文章还提供了使用“插圈弄套”的例句,并指出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大眼望小眼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大眼望小眼"这一成语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两个人相互凝视的情景,常用于形容双方对视、惊讶、困惑等表情或心情。其发音为"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见的近义词为"对视"、"凝视"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语境、误解含义以及过度重复等问题。
草木知威
草木知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mù zhī wēi。该成语用来形容某人的声望或势力之大,连草木都感知到其威严,常形容英雄或强者的威武气势。其源于古代军事故事,形容将领的威武使得连周围的草木都为之动容。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等古代文献中,近义词有“声势浩大”、“威震天下”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应用于真正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声望的英雄或强者。
惨无人道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无人道”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行为极其残忍、野蛮、不人道,令人感到极度痛苦和震惊。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形容自然灾害、轻描淡写地描述某种情况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惨无人道”这一成语的用法和语境。
传闻异辞是什么意思
“传闻异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an wén yì cí,含义为不同的传闻有不同的说法或解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历史故事,用来形容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或来源的描述和解释可能存在差异或出入。其近义词包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执一词等,反义词为众口一词、一致公认。在使用中,应避免滥用场合和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文章中的例子展示了不同人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说法,体现了传闻异辞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