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头露尾:一个揭示虚伪的成语
读音
cáng tóu lù wěi
含义
“藏头露尾”由四个字组成:
- 藏:隐藏、遮掩
- 头:头部,比喻事物的开端或主要部分
- 露:显露、暴露
- 尾:尾巴,比喻事物的结尾或次要部分
整体含义:形容人说话或做事遮遮掩掩,不敢完全表露真实意图,却又露出蛛丝马迹,显得不够坦率。
典故
- 《水浒传》:
在《水浒传》中,林冲被高俅陷害后,曾有人劝他“莫要藏头露尾”,意指让他不要畏首畏尾,应勇敢面对现实。 - 《红楼梦》:
贾宝玉曾批评某些人“藏头露尾”,暗指他们言行不一,不敢光明正大。 - 民间俗语:
古代民间常用“藏头露尾”形容那些做事不干脆、遮遮掩掩的人,比如小偷或奸诈之徒。
近义词
- 遮遮掩掩:形容故意隐藏真相,不肯直说。
- 闪烁其词:说话含糊不清,不肯明确表态。
- 欲盖弥彰:越想掩盖,反而暴露得越明显。
- 讳莫如深:对某事刻意隐瞒,不愿提及。
反义词
- 光明正大:言行坦荡,毫无隐瞒。
- 直言不讳:说话直率,不拐弯抹角。
- 开诚布公:坦诚相待,毫无保留。
- 坦坦荡荡:形容人胸怀宽广,做事磊落。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说话总是藏头露尾,让人听不懂。(简单易懂)
- 小猫藏头露尾地躲在沙发后面。(形象生动)
-
小学高年级:
- 他回答问题藏头露尾,老师都生气了。(适用于课堂场景)
- 这个谜语藏头露尾,我猜了好久才明白。(结合谜语学习)
-
初中:
- 他的解释藏头露尾,显然在隐瞒什么。(适用于推理类作文)
- 新闻报道不能藏头露尾,必须客观真实。(适用于议论文)
-
高中及以上:
- 政客的发言常常藏头露尾,让人难以信任。(适用于社会评论)
- 他的论文数据藏头露尾,被导师批评不够严谨。(适用于学术写作)
-
文学创作:
- 月光下,黑影藏头露尾地移动着,仿佛在躲避什么。(悬疑小说)
- 她的笑容藏头露尾,让人捉摸不透。(情感描写)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藏头露脸”:
- ❌ 他藏头露脸地躲在门后。(正确应为“藏头露尾”)
-
误用为褒义:
- ❌ 他做事藏头露尾,真是谨慎。(“藏头露尾”是贬义词,不能用于表扬)
-
误用于完全隐藏:
- ❌ 他完全藏头露尾,没人发现他。(“藏头露尾”指部分隐藏,不是完全隐藏)
-
误用于动物行为:
- ❌ 小狗藏头露尾地玩捉迷藏。(虽然形象,但成语通常用于人)
-
误用于褒义修饰:
- ❌ 她藏头露尾的样子真可爱。(成语带有贬义,不适合形容可爱行为)
总结:“藏头露尾”是一个生动形象的成语,用于批评那些不够坦率、遮遮掩掩的行为。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或完全隐藏的含义。
你可能感兴趣
荒唐无稽是什么意思
荒唐无稽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uāng táng wú jí,含义指事物或言辞极度不合情理,没有根据或无法查证,让人感到荒谬、不可信。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典故和出处,常用来形容离奇、不切实际的故事或言论,也可用于批评某些行为或言辞的荒谬性。近义词包括荒诞无稽、离奇古怪等,反义词则为合情合理、有根有据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含义和场合,避免误用。
言不逮意是什么意思
言不逮意的读音读音:yán bù dǎi yì言不逮意的含义“言不逮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的语言或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或情感。它通常用来形容表达不够准确、不够生动,无法完全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言不逮意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源于古代人们对于言语与内心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古代,人们往往认为言辞是内心情感的反映,但有时候语言却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因此,“言不逮意”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情况。言不逮意的近义词言不尽意词不达意意在言外言不尽辞言难尽意言语道断意存笔先心有余而力不足言不逮意的反义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言之有物言出必行言辞达意言辞恳切言传
不足为法
“不足为法”是一个成语,意为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该成语用于形容在道德、品质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行为或事物。其典故源于古代,具体出处不可考。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不堪为范”等,反义词为“值得效法”等。在道德品质方面,如不负责任、贪污腐败等行为,是不足为法的。此外,陈旧的技术、过时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等也不足为法。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误用和混淆,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真的“不足为法”。
大缪不然是什么意思
大缪不然是一个成语,表示虽然有错误但并非全然不正确。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其近义词有差强人意、略显偏颇等,反义词有一无可取、全然错误等。使用大缪不然时需要注意场合,避免滥用或误用,并与其他词语混淆。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大缪不然的表达方式。
言行不符是什么意思
言行不符的读音拼音:yán xíng bù fú言行不符的含义“言行不符”指人的言语和行动不相一致,即说的和做的不一致,有虚假或欺骗的成分。其中,“言”指的是言语、说话,“行”指的是行动、行为,“符”则是符合、一致的意思。言行不符的典故“言行不符”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典籍和故事。在古代,人们非常重视诚信和言行一致,因此对于言行不一致的行为持批评态度。在《论语》中就有“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强调了言行的统一性。同时,历史上也有很多故事中的人物因为言行不一致而受到批评或惩罚。例如,《左传》中记载了齐景公因言行不一而失信于民的故事。言行不符的近义词言不由衷口是心非虚应故事背信弃义言过其实这些词语都表
聊胜于无是什么意思
聊胜于无是一个中文成语,读音为liáo shèng yú wú,意为虽然存在缺陷或不完美,但至少比完全没有要好。该成语起源于古代文献中类似的表达,用来形容某种东西或情况尽管不够理想,但仍有一定的价值。它的含义接近于稍微好一些或有所胜于无。近义词包括稍胜一筹、略胜于无、稍有胜意等,反义词包括一无所有、全无是处、一无长物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要注意语境和语气的把握。例如,这个方案虽然不足够好,但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聊胜于无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选择。
汉字"罄"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17画生僻字发音与用法全解析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罄”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其中,“罄”字有完、尽的含义,可以表示器中空或者全部消耗殆尽的意思。同时,也提供了罄的一些详细解析和用法示例。
膝痒搔背是什么意思
膝痒搔背的读音膝痒搔背的读音为:xī yǎng sāo bèi,其中xī为第一声,yǎng为第三声,sāo为第一声,bèi为第四声。膝痒搔背的含义膝痒搔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当自己的膝盖发痒时,却去搔背,形容做事不得法,方法错误或方向不对。它用来比喻做事方法不正确,反而做了一些不相关或者不恰当的事情。膝痒搔背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非常愚笨的人,他的膝盖发痒,却误以为是因为背部的缘故,于是他就去搔背。结果不仅没有止痒,反而更加难受。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膝痒搔背”,用来形容做事方法不对,反而适得其反。膝痒搔背的近义词不得要领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缘木求鱼以上成语均
未可厚非是什么意思
未可厚非的读音未可厚非的拼音为:wèi kě hòu fēi。未可厚非的含义“未可厚非”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表示某事或某人的行为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可以理解或接受。其中,“未可”表示不可轻率地断定,“厚非”则表示不要过分责备或批评。未可厚非的典故“未可厚非”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在《论语》中,有“过犹不及”的说法,即过度和不足都是不好的,这可以看作是“未可厚非”的思想基础之一。此外,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方式,如“不可全非”、“不可一概抹杀”等。这些表达方式都强调了对于事物或行为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不要轻易下结论。未可厚非
无德而称是什么意思
无德而称的读音无德而称的拼音为:wú dé ér chēng。无德而称的含义"无德而称"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没有德行却能被称呼为某事某物。这个成语实际上是对那些无德行、不正当的人或事的贬责和批评,意味着这些人或事并不值得被给予高声称赞或赞美。无德而称的典故"无德而称"的典故出自于古代文献《孟子·离娄下》中的记载。在古代社会,德行是评价一个人价值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人没有德行,却因为某种原因被赋予了高贵的称呼或者地位,那么这种称呼或地位就是"无德而称"。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那些不正当的、虚假的、不真实的称号或荣誉。无德而称的典故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孟子》的记载,后来在古代文献中也有多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