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问俗

采风问俗:探寻民间文化的智慧之旅

读音

采风问俗:cǎi fēng wèn sú

含义

  • :收集、选取。
  • :指民间的歌谣、风俗。
  • :询问、考察。
  • :习俗、风土人情。

整体含义:指深入民间,收集歌谣、考察风俗,以了解社会民情和文化传统。这一成语体现了古人对民间文化的重视,强调通过实地考察来获取真实的社会信息。

典故

  1. 《诗经》的采风传统
    古代周朝设有“采诗官”,负责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编入《诗经》,以了解民情。如《国风》中的许多诗歌,正是通过“采风”而来。
  2. 《汉书·艺文志》记载
    “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说明采风不仅是文化行为,更是统治者了解民意的途径。
  3. 清代文人游记
    许多文人如顾炎武、袁枚等在游历时,常记录地方风俗,形成“采风问俗”的学术传统。

近义词

  1. 访俗采风:意义相近,强调主动探访民间风俗。
  2. 体察民情:侧重于了解百姓生活状况。
  3. 观风问俗:与“采风问俗”几乎同义,指观察和询问风俗。
  4. 采录民谣:特指收集民间歌谣。

反义词

  1. 闭门造车:比喻脱离实际,不与外界交流。
  2.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窄,不了解外界情况。
  3. 道听途说:指不实地考察,仅凭传闻获取信息。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带我们去乡下采风问俗,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民间故事。
    • 爷爷喜欢采风问俗,经常记录村里的老歌谣。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为了写好作文,我决定采风问俗,去采访村里的老人。
    • 这本书是作者走遍全国采风问俗后写成的。
  3. 初中

    • 研究民俗学的学者常常采风问俗,以保存传统文化。
    • 他的游记不仅描写风景,还记录了各地的采风问俗见闻。
  4. 高中及以上

    • 古代官员通过采风问俗,了解百姓疾苦,制定合理的政策。
    • 这部纪录片通过采风问俗,展现了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采集风景”

    • ❌ 错误:我们去黄山采风问俗,拍了很多照片。
    • ✅ 正确:“采风问俗”侧重文化考察,而非单纯欣赏风景。
  2. 混淆“采风”与“采访”

    • ❌ 错误:记者采风问俗,报道了最新的科技新闻。
    • ✅ 正确:记者采访专家,而“采风问俗”多用于文化调研。
  3. 脱离“民间”语境

    • ❌ 错误:他在实验室采风问俗,研究化学反应。
    • ✅ 正确:应改为“他在乡村采风问俗,收集民间故事”。

“采风问俗”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正确使用它,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也能更好地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民歌的经典诗词 探寻古典诗歌中的民间歌谣印记

本文介绍了描写民歌的诗词,涵盖了多个朝代和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民歌的魅力、人民的生活情趣以及各时代的文化风貌。文章还提到了民歌在古诗词中的意义,以及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古诗词中的民歌元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10首关于群游的经典古诗词 展现古人集体欢愉与生命共鸣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群游的诗词,包括《游子吟》、《渔家傲·秋思》、《鹿柴》、《行军令》等古诗词,虽然并非直接描写群游的场景,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群体活动的氛围和美景。文章还从不同角度解读了古诗词中的群游元素,包括友谊之深、自然之美的欣赏、欢乐之情等。通过品读这些古诗词,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们的情感和生活方式,同时借鉴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欢乐。群游不仅是人们结伴出游、享受生活的表现,更是人们情感交流、心灵相通的时刻。在今天的生活中,也可以像古人一样去体验群游的乐趣,感受自然之美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巫师形象探秘 从屈原到李商隐的10首写巫师的诗

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巫师的诗词及其深度解析。文章中列举了多篇关于巫师的古诗词,包括《观南岳招隐寺》、《西施咏》、《招魂节》等,通过解析这些诗篇中巫师的形象、场景和诗句,展现了巫师在古代文学中的神秘形象和社会角色。这些诗词描绘了巫师施展法术、预测吉凶、祈雨、与神灵沟通等场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理解和敬畏。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解读和赏析,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描写青牛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青牛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青牛作为古代文学中的常见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列举了多首关于青牛的古诗词,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词中青牛的描绘和文化背景。通过欣赏这些赞美青牛的古诗词,可以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青牛象征着自由、奔放、超脱尘世等积极向上的品质,承载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让青牛这一美好的形象永远存在于我们的心中。

楚管蛮弦是什么意思

楚管蛮弦的读音为chǔ guǎn mán xián。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楚地和蛮地的音乐文化,形容音乐声调的优美动听。其中,“楚管”指楚地的管乐器,“蛮弦”指蛮地的弦乐器。该成语常用来形容音乐旋律的优美和谐,令人陶醉。其典故与古代的音乐文化有关,人们常用它来形容音乐动听、和谐。同时,该成语也有近义词和反义词,使用时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汇。在使用“楚管蛮弦”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含义,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或误用。

讴怎么读 掌握ōu的正确发音与5个常见组词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讴”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讴”字含义包括歌唱、民歌等,同时也有区歌颂、赞颂的意思。文章通过解释其字形、声符及其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对“讴”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附有相关例子加以说明。

词的拼音

本文主要介绍了“词”这一汉字及其相关含义。包括词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以及其在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形式。此外,还详细解释了词的起源、发展及其特点,如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来,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同时,也阐述了词的种类和构造方式,如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摘要内容全面,简洁明了,便于读者快速了解“词”的相关知识。

巴人下里

巴人下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 rén xià lǐ。它原指古代巴地(今四川一带)的民间音乐,后来泛指通俗、流行的音乐或文艺作品。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巴渝舞的音乐和乐府诗中的“巴歌”。巴人下里的近义词有通俗易懂、流行音乐、民间文艺等,反义词包括高雅艺术、精英文化、古典音乐等。在正确使用巴人下里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搭配,避免将其用于形容高雅艺术或文化作品,同时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要选择更庄重的词汇。

村歌社舞是什么意思

村歌社舞是一种农村文化现象,通常在节日或庆典时,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其读音和含义已得到详细解释。起源可追溯到古代农村的传统活动,如今已成为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义词包括乡歌社舞和民间歌舞等。村民们通过村歌社舞增进感情,传递快乐。但在使用这一成语时需注意语境和语气的适当性,避免滥用。

110个国家的礼仪风俗读后感

110个国家的礼仪风俗读后感(第1篇)《110个国家的礼仪风俗》读后感初读《110个国家的礼仪风俗》,我首先被其丰富的信息量所震撼。作为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对各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礼仪的准确掌握,不仅是生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它庞大的信息量和广泛的实用性。此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从非洲、欧洲到亚洲的各个国家的文化礼仪与风俗习惯,无论是在重大节庆,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渗透着其特有的礼仪传统。我惊叹于各国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的多元,它丰富了我的视野,开拓了文化学习的视野。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礼仪文化的核心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作者对于各种习俗和传统的分析常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