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长补短
读音
cái cháng bǔ duǎn
含义
- 裁:剪裁、取舍。
- 长:长处、优点。
- 补:补充、弥补。
- 短:短处、缺点。
整体含义:指在事物或人才的使用上,善于取舍,用长处弥补短处,以达到平衡或优化的效果。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善于治理国家,他主张“裁长补短”,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政策,使国家稳定发展。 - 《汉书·艺文志》:
汉代学者在整理典籍时,提出“裁长补短”的原则,即保留精华,剔除糟粕,使文化传承更加完善。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在选拔人才时,常采用“裁长补短”的策略,让文武百官各尽其能,共同治理国家。
近义词
-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
- 扬长避短:发扬优点,避开缺点。
- 博采众长:广泛采纳各家的长处。
- 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反义词
- 削足适履:不顾实际情况,强行改变以适应不合理的标准。
- 抱残守缺:固执地坚持旧的东西,不愿改进。
- 舍本逐末:放弃根本,追求次要的东西。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和小红一起做手工,小明会剪纸,小红会画画,他们裁长补短,做出了漂亮的作品。
- 老师让我们互相学习,裁长补短,这样大家都能进步。
-
小学高年级:
- 我们班组织了一场辩论赛,队员们裁长补短,最终赢得了比赛。
- 在团队合作中,裁长补短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
初中:
- 学习上,我们要学会裁长补短,比如数学好的同学可以帮助英语好的同学,互相促进。
- 公司通过裁长补短的方式优化了部门结构,提高了整体效率。
-
高中:
- 在科研团队中,裁长补短的策略使得不同领域的专家能够协同攻关,取得突破性成果。
- 古代政治家常常采用裁长补短的方法治理国家,使社会更加稳定。
-
大学及以上:
- 企业管理中,裁长补短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配置方式,能够最大化团队效能。
- 在跨学科研究中,裁长补短的思维模式有助于整合不同领域的优势,推动创新。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裁短补长”:
- ❌ 我们应该裁短补长,把不好的地方改掉。(正确应为“裁长补短”)
-
误用于贬义:
- ❌ 他裁长补短,总是占别人便宜。(“裁长补短”是中性或褒义,不适用于贬义场景)
-
误用于完全否定:
- ❌ 这个方案一无是处,必须裁长补短。(“裁长补短”强调优化,而非全盘否定)
-
误用于个人缺点:
- ❌ 他性格暴躁,需要裁长补短。(“裁长补短”多用于集体或策略,不适用于个人性格缺陷)
-
误用于物理裁剪:
- ❌ 裁缝裁长补短,把衣服改短了。(此处应直接用“裁剪”,而非成语)
总结:“裁长补短”强调合理利用优势弥补不足,适用于团队协作、资源配置等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搭配。
你可能感兴趣
断长续短
本文介绍了成语“断长续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该成语意为截断长的部分来接续短的部分,用于形容事物间的协调和调整。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体现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同时指出错误用法,提醒读者要根据语境恰当使用。
绝长继短
“绝长继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ué cháng jì duǎn,指利用长处来弥补短处或用一种事物弥补另一种事物的不足,强调互补和相互利用的智慧。其典故源于古代军事策略和治国智慧。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近义词有互补长短、取长弃短、扬长避短,反义词有求全责备、舍长取短和厚此薄彼。在适当场合使用“绝长继短”,如团队合作、技术结合和项目管理等,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错误用法包括在谈论个人品质时使用、误解词义和滥用词语。
不遗寸长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遗寸长”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指出了错误用法。该成语意指不遗漏任何一点微小的长处或优点,强调对事物的全面细致观察和评价。文章通过举例展现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并解释了其与其他相似成语的区别。
取长弃短是什么意思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取长弃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取长弃短指的是在比较和评价事物时,注重其长处和优点,而忽略其短处和不足,用于形容客观地看待事物并做出明智决策的态度。本文详细阐述了该成语的起源、用法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提醒读者在运用该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
舍短取长是什么意思
舍短取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ě duǎn qǔ cháng。其含义是在比较和选择时,注重优点或长处,同时包容和利用不足的方面。该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强调在权衡利弊后选择最佳策略。近义词有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和择善而从等。反义词包括吹毛求疵、舍本逐末和贪图小利等。在正确使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全面考虑和权衡。避免错误用法,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绝长补短
“绝长补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ué cháng bǔ duǎn。该成语意味着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达到整体协调、平衡或优化的目的,强调在事物发展过程中通过发挥优势、弥补不足来实现整体优势或平衡。其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军事策略,强调了策略性地利用长处和弥补短处的重要性。与“绝长补短”意思相近的词语包括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弃短取长、因陋就简等。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句中,绝长补短被广泛应用于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学习进步等方面。然而,该成语常被误用,只强调某一方面的优点或不足而忽略了整体的协调和平衡。因此,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全面看待问题,通过取长补短实现整体目的。
断长补短
“断长补短”是一个成语,含义为用长处来弥补短处或用其他事物来弥补不足。其源自古代纺织技术的实践,引申为在各方面通过调整不均衡的两个方面,达到整体协调和完善。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等。反义词包括舍短取长、吹毛求疵、挑三拣四等。在团队合作、技术结合、个人进步等方面,断长补短的方法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成语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避免生搬硬套、滥用比喻或与原意不符的错误用法。通过了解并正确运用“断长补短”,可以更好地协调资源、提高效率,不断完善自己和团队。
掩恶扬美是什么意思
掩恶扬美的读音掩恶扬美,读音为 "yǎn è yáng měi",其中 "è" 音为第四声,"měi" 音为第三声。掩恶扬美的含义"掩恶扬美" 是一个成语,指的是掩盖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只宣扬其优点和长处。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看待他人,多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少看或忽略其缺点和不足。掩恶扬美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在古代社会,人们崇尚的是美德和善行,而反对的是恶行和不良行为。因此,人们常常会选择掩盖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而更多地宣扬其优点和长处。这种做法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良好的社会风尚。虽然具体的典故和出处并不明确,但这个成语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各取所长
“各取所长”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拼音是gè qǔ suǒ cháng。其含义是每个人或事物都发挥自身的长处和优点,共同完成目标或任务。该成语源于古代一个故事,表明只有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才能取得成功。其近义词包括互利共赢、扬长避短等,反义词包括互相掣肘、短处取胜等。在团队中,各取所长可以提高效率,但在评价个人或团队时,要避免只看短处而忽视长处等错误用法。该成语需要根据语境和情境合理运用。
抉瑕掩瑜
本文介绍了成语“抉瑕掩瑜”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意为过于关注微小缺陷而忽略整体优点,源自于古代对玉的描述,出自《左传》。文章还提供了相关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解释,最后举例说明了在使用时应该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