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成语详解
读音
bù zhī yǒu hàn,hé lùn wèi jìn
含义
- 不知:不了解、不知道。
- 有汉:指汉朝的存在。
- 何论:更不用说、无从谈起。
- 魏晋:指魏晋时期,即汉朝之后的朝代。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对外界变化一无所知,甚至对基本的历史背景都不了解,更别提更复杂的事物。常用来讽刺人孤陋寡闻或与世隔绝。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故事讲述一位渔夫误入桃花源,发现那里的居民因避秦朝战乱而与世隔绝,完全不知道汉朝和魏晋的存在。
原文节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寓意:
- 讽刺某些人因封闭而落后于时代。
- 比喻对历史或现实缺乏基本认知。
近义词
- 孤陋寡闻——形容知识浅薄,见识狭窄。
-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 与世隔绝——指完全脱离现实社会。
- 闭目塞听——拒绝接受外界信息。
反义词
- 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知识渊博。
- 博古通今——对历史和现代都有深刻了解。
- 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
- 耳聪目明——对外界信息敏感且理解透彻。
例句
小学阶段(1-3年级):
- 小明连恐龙灭绝都不知道,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他连手机都不会用,简直“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小学阶段(4-6年级):
- 有些偏远山区的孩子没听说过电脑,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他连世界杯是什么都不知道,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初中阶段:
- 他对现代科技一窍不通,完全“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有些老人对互联网毫无概念,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高中阶段:
- 如果连基本的历史事件都不了解,岂不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他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简直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大学及以上:
- 某些学者只研究古代,对现代学科“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如果连人工智能都不了解,那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专注研究,对外界“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错误,该成语含贬义)
-
用于形容短暂的无知:
- ❌ 他昨天才知道这个消息,真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错误,应指长期无知)
-
用于形容选择性忽略:
- ❌ 他不关心娱乐新闻,所以“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错误,应指完全不了解)
总结:该成语强调长期、彻底的与世隔绝或无知,不能用于形容短暂或局部的不知情。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关于厌世的经典古诗词 从屈原到纳兰性德看文人如何用诗句表达生命叩问
本文介绍了描写厌世情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孤独、绝望、悲伤和隐秘情感中的孤寂与哀思。文章列举了五篇关于古诗词的描写,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通过解析这些诗词中的情感和意象,展现了诗人们内心的痛苦、迷茫和挣扎。文章提醒我们面对人生的挑战时,应积极面对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沉溺于负面情绪中,并学会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勇敢追寻幸福与希望。在欣赏古诗词的同时,也去感悟其中的情感世界,体会人生的喜怒哀乐。
历代诗词如何描绘匈奴 50首经典边塞诗中的游牧民族意象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匈奴的古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匈奴的强悍、边疆的紧张气氛以及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文章通过引用汉朝李陵、南北朝蔡琰、唐朝王之涣、宋朝陆游和清代吴师道等文学家的作品,展示了匈奴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影响。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其他描写匈奴的诗词,如北朝民歌《敕勒歌》、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等。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边境安全和战争的思考与忧虑。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文章旨在通过赏析这些描写匈奴的诗词,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匈奴的形象及其在历史上的角色。
不衫不履
不衫不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ān bù l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举止不受传统礼节约束,行为随意,不讲究穿着,或形容人生活随意、不修边幅。典故最早出自古代文献记载,如《左传》中的“子皮不衫不履”。它的近义词有衣冠不整、邋遢等,反义词则是衣着得体、整洁大方等。在日常使用及写作中需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如正式场合或需要严谨着装的工作场合。
白帢青衫
文章介绍了"白帢青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白帢青衫是古代读书人或官员的装束,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清贫或清高自持的形象。其近义词有素衣清颜、素净无华、朴实无华等,反义词包括纨绔子弟、富贵显赫、华丽堂皇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白帢青衫的形象和气质。正确使用该成语应在描述人或事物的朴素、清高自持的形象时使用。
传爵袭紫是什么意思
传爵袭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uán jué xí zǐ,意为继承先人的尊贵地位和显赫的权势。源自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爵位和紫色是尊贵和权势的象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继承了先人的尊贵地位和财富,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其近义词包括世袭尊荣、承先启后等,反义词为草根崛起、自力更生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和文化背景,避免误用。
吃喝玩乐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汉语成语“吃喝玩乐”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阐述了其正确的使用场景。该成语用来形容追求享乐、不思进取的生活态度,涵盖饮食、饮品以及各类娱乐活动。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在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无节制使用上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应注意适度,避免给人消极印象。
餐松啖柏是什么意思
“餐松啖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n sōng dàn bǎi,指以松柏的果实为食,形容人生活简朴、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源于古代传说和文人墨客的诗文表达。其近义词包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等,反义词有贪图享乐、奢侈浪费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对象、场合、语境及搭配,避免错误使用。
杜绝人事是什么意思
“杜绝人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jué rén shì】,意思是不参与人间事务,与世隔绝,形容人或地方清静。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隐士或避世者的生活状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闭门谢客、避世脱俗、独善其身等。反义词包括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世事繁多等。文章中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如不当场合使用或与其它词语混淆使用。希望读者能够正确使用该成语,以准确表达所需含义。
不识不知
不识不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bù zhī,含义是缺乏知识或理解能力。其典故源于古代人们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无法对某些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或处理。不识不知的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茫然不解等,反义词则是洞若观火、了如指掌等。在使用不识不知时,需要注意其错误用法,避免混淆使用或误用为贬义词。文章提供了关于不识不知的详细解释和例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渤澥桑田
文章介绍了成语“渤澥桑田”(bó xiè sāng tián)的读音、含义、典故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源于古代传说,描述渤海和澥海之间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现常用来比喻世事变化巨大。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随意用于一般变化、与其他成语混用或错用于其他语境中。同时,“渤澥桑田”也不能与“沧海”等近义词混淆。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这一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