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不知
读音
bù shí bù zhī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是”。
- 识:认识、了解。
- 知:知道、明白。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物或道理完全不了解,懵懂无知的状态。通常带有贬义,指缺乏见识或知识。
典故
-
《论语·阳货》
- 孔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 这里的“下愚”可以理解为“不识不知”的人,指那些无法接受教化、愚昧无知的人。
-
《庄子·天地》
- “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
- 庄子推崇“无知无欲”的自然状态,但“不识不知”在世俗语境中多指愚昧,而非道家推崇的返璞归真。
-
《韩非子·五蠹》
- “今之学者,道古而不识今。”
- 批评某些人只知古代而不知现实,类似于“不识不知”的局限。
近义词
- 愚昧无知——形容缺乏基本常识,思想落后。
- 懵懂无知——指对事物完全不了解,天真幼稚。
- 一窍不通——比喻对某领域完全不懂。
- 孤陋寡闻——形容见识狭窄,知识贫乏。
反义词
- 见多识广——形容阅历丰富,知识渊博。
- 博学多才——指学识广博,才能出众。
- 通晓古今——形容对历史和现实都有深刻了解。
- 明察秋毫——比喻目光敏锐,能洞察细微之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连最简单的数学题都不会做,真是不识不知。
- 弟弟对世界历史不识不知,连秦始皇是谁都不知道。
-
小学高年级:
- 有些同学对环保知识不识不知,乱扔垃圾。
- 她对外国文化不识不知,以为所有国家都过春节。
-
初中:
- 他对科技发展不识不知,还在用老式手机。
- 如果对历史不识不知,就很难理解现在的国际局势。
-
高中:
- 某些政客对民生疾苦不识不知,只会空谈政策。
- 他对哲学思想不识不知,却喜欢夸夸其谈。
-
大学及以上:
- 在信息时代,若对人工智能不识不知,很容易被淘汰。
- 他对量子力学不识不知,却妄加评论,贻笑大方。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天真单纯,不识不知,真是可爱。(“不识不知”通常不带褒义)
- ✅ 他天真单纯,懵懂可爱。(改用中性或褒义词)
-
混淆近义词
- ❌ 他对音乐不识不知,但很擅长绘画。(应使用“一窍不通”更准确)
- ✅ 他对音乐一窍不通,但很擅长绘画。
-
过度夸张
- ❌ 他连1+1=2都不懂,简直不识不知!(过于夸张,不符合常理)
- ✅ 他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没有,真是不识不知。
-
对象不当
- ❌ 这只猫对人类的语言不识不知。(动物不具备“识知”能力,用词不当)
- ✅ 这只猫听不懂人类的指令。
-
语境不符
- ❌ 他虽然不识不知,但很有钱。(“不识不知”与“有钱”无逻辑关联)
- ✅ 他虽然缺乏文化,但很有商业头脑。
“不识不知”多用于批评或客观描述无知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搭配不当。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是什么意思 详解成语典故用法与5个实用例句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是一个成语,形容对于某些事物或历史时期一无所知,无法谈论或评价。其含义源于古代中国历史,由于交通和信息的不发达,人们往往只能了解自己所在地区或时代的事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时代的知识匮乏。它的近义词包括一无所知、茫然不解等,反义词则是博古通今、见多识广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滥用或误用,确保在正确的语境下使用,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一物不知是什么意思
一物不知的读音一物不知的拼音为yī wù bù zhī。一物不知的含义一物不知,字面意思为对某一样事物或知识一无所知。它通常用来形容人学识浅薄,知识面狭窄,或者对某一方面缺乏了解或知识。这个成语强调了知识的全面性和广博性。一物不知的典故一物不知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在古代有一位学者,他以博学多才著称,然而有一天,他在与人讨论时却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他深感自己的不足,于是便用“一物不知”来形容自己对某样事物的无知。这个典故后来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个成语。一物不知的近义词学识浅薄:指一个人学到的知识不够多或者不够深入。见闻寡陋:指见识和学识都很少。一窍不通:指对某一事物或某方面完全
不辩菽麦
“不辩菽麦”是一个成语,原指无法分辨豆类和麦类,现用来形容缺乏基本辨识能力或对某一事物一无所知。该成语源自一个古代故事,描述了一个懒惰到连田地都不愿耕种的人,无法分辨田里的农作物。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一无所知等,反义词则是博学多才、见多识广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避免在不适宜的场合或带有贬低意味的语境中使用。通过这个成语的介绍,希望增加对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
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
一窍不通的读音一窍不通的读音为yī qiào bù tōng,其中“窍”字在这里读作“qiào”,表示孔、洞的意思。一窍不通的含义一窍不通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于某件事情或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完全不了解,一点也不知道。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方面的无知或缺乏理解。一窍不通的典故一窍不通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庄子·天下篇》,原句为“彼未尝通其一,谓之道术不通一也。”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对某事一无所知的状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一窍不通”来形容一个人对于某种学问或技艺的完全陌生和无知。一窍不通的典故出处一、出自《庄子·天下篇》,是道家经典之一,强调了道术的博大精深和人的认知局限性。二、在《史记·孔子世家
侗怎么读:一文掌握侗字的读音、含义、笔顺及相关知识
本文介绍了汉字“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该字有多重含义,包括侗族、一致、共同工作或学习的人等。此外,“侗”也指幼稚无知或长大直侗的样子。文章还介绍了该字在古代文献中的用法,如《庄子》《论语》《史记》等。最后,文章提到该字与“僮”相通,指幼童或未成年的男性。
汉字"懵"的正确读音与18笔书写技巧 解析拼音部首含义及组词造句
本文介绍了“懵”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该字的含义。该字具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表示昏昧无知、欺诈等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懵”字的用法和含义,并提供了相关词语示例。
白日作梦
白日作梦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ái rì zuò mèng。它用来形容不切实际的想法或行为,比喻妄想或幻想。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有一个关于农夫白日做梦的典故。近义词包括幻想、空想等,反义词则是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等。然而,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以免显得不恰当或贬低他人想法。同时,要避免与现实混淆,以及滥用成语。
掬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掬”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含义。该字表示两手捧东西的动作,也可形容笑容明显或景色鲜明。此外,“掬”还有抓取、卷缩、翘起等含义。文中还提到了“掬”的量词用法,如一捧之土、一掬之泪等。
寸利必得是什么意思
"寸利必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ùn lì bì dé。其含义是形容人对于利益的追求非常执着和积极,即使是一点微小的利益也必须争取得到。该成语反映了人们对于资源的珍惜和争夺。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能与古代物质资源有限有关。与"寸利必得"含义相近的词语包括分毫必争、锱铢必较等。而反义词则包括大方之家、不计其数等。在商业竞争等场景中,寸利必得的精神常有所体现。但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人的大方品质或误解为只追求个人利益。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在合适的情况下,强调对于小利益的重视和追求。
初生之犊不惧虎是什么意思
初生之犊不惧虎的读音为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或新手缺乏经验却怀有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其源自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表示刚出生的小牛不害怕老虎。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等,反义词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明知不可为而强为之的人或在需要谨慎和稳重的场合使用。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年轻人或新手的勇敢和冒险精神,例如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毫无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