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食周粟

成语“不食周粟”详解

读音

不食周粟:bù shí zhōu sù

含义

  • :否定,表示拒绝。
  • :吃,食用。
  • :指周朝,也可泛指敌对政权或不愿依附的势力。
  • :古代指粮食,泛指食物。

整体含义:比喻坚守气节,拒绝接受敌对或不愿依附的势力提供的利益或帮助。

典故

  1. 伯夷、叔齐的故事(出自《史记·伯夷列传》)
    商朝末年,伯夷、叔齐是商朝贵族,因反对周武王伐纣,认为这是以下犯上。商朝灭亡后,他们拒绝吃周朝的粮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最终饿死。
  2. 后世引申
    后世用“不食周粟”形容人坚守气节,宁可贫困也不接受敌对势力的恩惠。

近义词

  1. 宁死不屈:宁可牺牲也不屈服。
  2. 守节不移:坚守节操,不改变志向。
  3. 誓死不二:发誓至死也不改变立场。
  4. 坚贞不屈:意志坚定,不向压力低头。

反义词

  1. 趋炎附势:依附有权势的人。
  2. 见利忘义:见到利益就忘记道义。
  3. 卖主求荣:背叛主人以换取荣华富贵。
  4. 苟且偷生:不顾气节,只求活命。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像伯夷叔齐一样,不食周粟,坚持自己的原则。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骨气,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好处。
  2. 小学高年级

    • 面对敌人的诱惑,他坚决不食周粟,展现了高尚的品格。
    • 有些人为了利益什么都愿意做,但真正有骨气的人会像伯夷叔齐一样不食周粟。
  3. 初中

    • 在抗日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侵略者的粮食,真正做到了“不食周粟”。
    • 现代社会虽然物质丰富,但“不食周粟”的精神仍然值得提倡。
  4. 高中及以上

    •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企业宁可破产也不接受恶意收购,这种“不食周粟”的精神令人敬佩。
    •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面对权贵的拉拢,选择“不食周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吃某种食物”

    • ❌ 他挑食,不食周粟,只吃自己喜欢的菜。(错误:成语并非字面意思)
    • ✅ 他坚守原则,不食周粟,拒绝接受贿赂。
  2. 误用于无关气节的场景

    • ❌ 他减肥,不食周粟,只吃蔬菜。(错误:成语与节食无关)
    • ✅ 他宁可失业也不为黑心企业工作,真正做到了不食周粟。
  3. 误用于现代商业竞争时缺乏历史背景

    • ❌ 这家公司不食周粟,拒绝与竞争对手合作。(错误:需结合气节含义使用)
    • ✅ 这家公司宁可亏损也不接受外资控制,展现了不食周粟的精神。

“不食周粟”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象征意义,避免望文生义。

你可能感兴趣

元代诗词精选30首 感受铁马冰河与江南烟雨交织的苍茫深情

铁马冰河入诗来:元代诗词的苍茫与深情在中国诗歌的长河中,元代诗词犹如一匹孤独的狼,在草原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处发出独特的长啸。这个由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其诗词创作既延续了唐宋传统,又融入了北方民族的豪迈气质,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元朝诗词如同其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背景一般,既有汉人士大夫的深沉忧思,又有蒙古色目文人的新鲜视角,共同谱写了一曲铁马冰河与江南烟雨交织的文化交响。元初诗坛,一批由金入元、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用笔墨记录着时代的剧变与心灵的阵痛。元好问作为金元之际的文坛盟主,其《雁丘词》中"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千古绝唱,表面咏雁,实则寄托了对故国沦亡的无尽哀思。南宋遗民汪元量的

历代咏菊诗词精选 10首傲霜名句解读菊花精神图腾与文化内涵

本文整理并呈现了五篇关于描写菊花的诗词曲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菊花的形象、品质和情感,展现了菊花高洁、坚韧、淡泊的品质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收集并整理几首典型的描写菊花的诗词曲,让读者感受这一传统意象的独特魅力。内容包括诗词的原文、解析以及相关的创作背景。同时,也介绍了现代创作中对菊花的描绘和赞美。通过本文的整理,读者可以领略到菊花的美丽与深情,感受文人墨客对菊花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0首关于忠烈的中国古典诗词 从屈原到文天祥感受碧血丹心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中华古诗词中对忠烈之士的歌颂和赞美。文章列举了多篇描写忠烈的诗词,涵盖了不同朝代和作者的作品,并逐篇进行了解析。这些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激昂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英雄的伟大形象和崇高品质,歌颂了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无畏英雄。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应该被珍视并传承其精神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于骨的诗词

关于骨的诗词(第1篇)关于骨的诗词,自古以来在中华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达。以下是根据“关于骨的诗词”这一主题所整理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列表《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骨相玲珑看即空,人言莫作梅花看。解析:此词中的“骨相玲珑”描绘了骨骼的精致与清透,象征着一种内在的美丽与高洁。《长恨歌》——白居易(唐)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养骨两重天,总负当年誓言语。解析:该诗用“含情养骨”描绘了人物的骨骼气质,给人以美的享受。《长恨歌》——杜甫(唐)古树扶疏春色老,石桥清浅骨如山。解析:此句通过古树和石桥来表现岁月与骨骼的坚韧。《观沧海》——曹操(汉)幸甚至哉!

关于文天祥诗词

关于文天祥诗词(第1篇)关于文天祥诗词自古以来,诗词之韵,皆为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文天祥的诗词更是以其深沉的意境、激昂的情感和崇高的气节而闻名于世。以下,将为您列举几首文天祥的诗词全文,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原文及作者、朝代《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朝代:元朝全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虏后,面对生死存亡之际所写,表达了他对国家、对民族的深沉热爱和坚定信念。二、诗词解析《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之一,诗中以壮志凌云的气概,抒发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忧虑。首联“

10首关于家国大义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文人的浩然正气与家国情怀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大义的诗词与诗篇,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作品。这些诗词以戍边将士、英雄人物、历史事迹等为背景,通过慷慨激昂的笔调,歌颂了坚守正义、舍生取义的精神,体现了大义的内涵。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大义的追求和崇尚。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人们为正义、真理、信仰而努力奋斗。

伯夷列传 读后感500字

伯夷列传 读后感500字(第1篇)《伯夷列传》读后感拿到《伯夷列传》之初,我的初步印象是被它的深度所吸引。这是史记中的一篇列传,内容与古人有关人性和气节的描绘密切相关。它的语言简练流畅,富有哲思。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了古代中国商朝末期的一个时期,对于伯夷这一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的精神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书中从宏观和微观的层面详细讲述了古代的英雄故事以及他们在困境中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人生理念。故事中人物塑造得形象生动,情感和性格得到了细腻的展现。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书中对伯夷的描写,他的坚持、不屈服的精神以及对生命哲学的深刻思考,都给了我很多启发。尤其是在面临选择和困难时,他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和

辞金蹈海是什么意思

辞金蹈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í jīn dǎo hǎi",表示为了追求理想或信仰而舍弃富贵,勇往直前,不畏艰难险阻的壮志之举。其源于古代典故,指有人为追求理想放弃物质财富,勇往直前。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舍身求法、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等,反义词为贪图享乐、畏缩不前、安于现状等。在运用辞金蹈海时需注意避免滥用场合、望文生义以及与主题不符的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为了理想而勇往直前的人。

白首不渝

文章介绍了“白首不渝”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白首不渝是指老年时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初衷,不改心志。出自《史记·伯夷列传》,表达坚定信念和不屈精神。其近义词有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等,反义词有朝令夕改、见异思迁等。文章还提供了关于白首不渝的多个例句,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或错误用法。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什么意思 3分钟读懂陶渊明的气节典故与正确用法

“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个成语,读音bù wéi wǔ dǒu mǐ zhé yāo,指为了坚持原则和信仰,不向权势或物质利益低头。这个成语源自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故事。它的近义词包括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等,反义词为阿谀奉承等。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有坚定意志和崇高品质的人。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描述过于清高或追求精神境界而忽视物质需求的情况,也不应被用于形容一个人缺乏勇气或担当的情况。正确的使用能够展现其正面的价值和意义。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