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胜桮杓」详解
读音
bù shèng bēi sháo
含义
「不胜桮杓」原指酒量小,喝不了几杯酒就醉了,后引申为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重任。
- 不:否定词,表示“不能”。
- 胜:承受、承担。
- 桮(bēi):古代盛酒的器皿,同“杯”。
- 杓(sháo):舀酒的勺子,泛指酒器。
整体意思是“连酒杯和酒勺都承受不了”,形容酒量极差或能力不足。
典故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设鸿门宴,范增劝他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范增怒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后刘邦借故离席,张良代其辞谢,说:“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意思是刘邦酒量差,不能亲自告辞。此处用“不胜桮杓”既指酒量小,也暗讽项羽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 《汉书·高帝纪》:
类似记载,强调刘邦以“不胜酒力”为借口脱身,实为政治谋略。
近义词
-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能力不够。
-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小,难以胜任大事。
-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
反义词
-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 驾轻就熟: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 绰绰有余:能力或资源足够,还有剩余。
- 举重若轻:处理繁难问题显得轻松。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喝了一口汽水就脸红,真是“不胜桮杓”。(比喻酒量小)
- 弟弟连书包都背不动,简直“不胜桮杓”。(引申为力气小)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说自己“不胜桮杓”,推荐更优秀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 这位演员坦言“不胜桮杓”,无法完成高难度动作戏。
-
初中:
- 面对复杂的数学竞赛,他谦虚道:“我不胜桮杓,还需努力。”
- 公司的新项目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我自认“不胜桮杓”,不敢接手。
-
高中及以上:
- 在团队分工时,他直言“不胜桮杓”,主动让贤给更专业的同事。
- 古代谋士常以“不胜桮杓”为借口,实则暗藏韬略。(结合典故)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胜酒力”:
- ❌ “他喝醉了,真是不胜桮杓。”(正确应为“不胜酒力”,“桮杓”更文雅且需结合语境。)
-
误用于完全无关的场景:
- ❌ “这台机器不胜桮杓,总是故障。”(“桮杓”与机械无关,应改用“不堪重负”。)
-
褒贬混淆:
- ❌ “他谦虚地说自己不胜桮杓,其实才华横溢。”(此处“不胜桮杓”带贬义,与“谦虚”矛盾。)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胜桮杓”这一成语,既能体现文化底蕴,又能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不胜杯杓
"不胜杯杓"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shèng bēi sháo,用来形容人的酒量有限或酒量浅,无法承受过量的酒精。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饮酒文化,典故描述的是人们在饮酒时酒量有限的情况。它的近义词有“力不胜酒”“微醺即止”“不能自持”,反义词包括“千杯不醉”“豪饮无度”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也不能用于描述食物或饮料的量多或非饮酒场合的承受能力。
酒虎诗龙是什么意思
文章摘要如下:“酒虎诗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ǔ hǔ shī lóng,用于形容人酒量极大且才情出众。它源自古代文人饮酒赋诗的场景,形容那些酒量与才情兼备的人,如诗仙李白。该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文人的豪放和才情。其近义词包括“酒色财气”、“豪情壮志”等,反义词则为“平淡无奇”、“庸庸碌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误用对象、用词不当、重复使用和其他成语混淆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物才情和酒量的场合中常被使用。
酒龙诗虎是什么意思
酒龙诗虎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酒量大且才情出众。其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豪饮高歌”等,反义词包括“才疏学浅”、“饕餮之徒”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贬义或不当场合,并避免随意搭配其他词语。文章中对酒龙诗虎的解释、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都做了详细说明。
鄙于不屑
本文主要介绍了成语"鄙于不屑"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事物的轻视和鄙视,传达极度不重视和轻视的态度。文章还列举了鄙于不屑的例句,并指出错误用法场景,提醒读者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应谨慎使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
大失所望是什么意思
大失所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shī suǒ wàng,表示某人的期望或期待与实际结果存在极大差距,结果远差于预期,让人感到非常失望。该成语出自清朝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大失所望的近义词包括失望透顶、悲观失望等,反义词有喜出望外、称心如意等。该成语常常被误用为一般的失望情绪,因此在日常使用中需注意区分其用法。例句展示了在不同场合中使用大失所望的情景。
鸿门宴 的读后感 800字
鸿门宴 的读后感 800字(第1篇)鸿门宴 读后感当我拿到《鸿门宴》的这本著作时,我的初印象便是一部讲述历史传奇、描绘人性百态的故事即将在字里行间展开。果然,这部作品如同一座人文瑰宝的宫殿,既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历史的浩渺画卷,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初读时,最吸引我的便是书中对情节的巧妙构建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无论是宴会上的气氛营造,还是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书中的人物虽然都处在遥远的古代,但他们的喜怒哀乐、决策犹豫,都让我感同身受。《鸿门宴》主要讲述了在楚汉相争的背景下,各路英雄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
取而代之是什么意思
“取而代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ǔ ér dài zhī,意味着取代别人的地位或位置。出自《史记·项羽本纪》的典故。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人或事物在某种情况下取代了另一个人的地位或位置。其近义词包括替代、取代、替换和顶替等。反义词有保持原状、持续和延续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错误对象和滥用成语等错误用法。例如,新技术出现可能逐渐取代旧技术,某人在特定领域取代领导者等。
史记 读后感
《史记》读后感阅读《史记》,仿佛穿越千年,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这部伟大的历史著作以其独特的方式描绘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程,让我对中华文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史记》作为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丰富、结构宏大。它以客观笔触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事件,涉及众多朝代和人物。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领略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和智慧。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发展合情合理。我印象深刻的是项羽和刘邦这两位主要人物。项羽英勇善战,性格刚烈;刘邦则以智慧和谋略著称。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中国历史的辉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史记》不仅是一部历史记录,更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和启
红楼梦300字读后感鸿门宴300字读后感300字
红楼梦300字读后感鸿门宴300字读后感300字(第1篇)红楼梦300字读后感初读《红楼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情节丰富和人物鲜明。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流畅优美,行文间透露出一种深沉的韵味。《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众多人物的生活琐事和情感纠葛。其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尤为引人注目。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特别是贾宝玉的多情和林黛玉的敏感,令人深感共鸣。书中的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涉及家族荣辱、爱情纠葛、人性探讨等。通过阅读,我感受到了封建社会下的种种弊端,同时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其中,贾母的慈祥、王熙凤的机敏都
楚汉 读后感
《楚汉》读后感读完《楚汉》这部历史长卷,我深感震撼。这本书以楚汉争霸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历史的波澜壮阔。书中不仅记录了刘邦与项羽之间的英勇争斗,更是一幅生动而真实的人性画卷。初读时,我感受到了强烈的史诗感,书中对英雄的描绘和情节的铺陈让我深深着迷。刘邦的智慧和果断、项羽的英勇和豪情,都让我印象深刻。这些角色不仅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还有着令人动容的命运。而他们在战争中的选择与牺牲,更是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每一次战争的描写都仿佛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同时,书中的人性描绘也令我感触良多。在权力的诱惑和战争的压力下,人们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