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胜桮杓

成语「不胜桮杓」详解

读音

bù shèng bēi sháo

含义

「不胜桮杓」原指酒量小,喝不了几杯酒就醉了,后引申为能力有限,无法承担重任。

  • :否定词,表示“不能”。
  • :承受、承担。
  • (bēi):古代盛酒的器皿,同“杯”。
  • (sháo):舀酒的勺子,泛指酒器。

整体意思是“连酒杯和酒勺都承受不了”,形容酒量极差或能力不足。

典故

  1.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设鸿门宴,范增劝他杀刘邦,但项羽犹豫不决。范增怒道:“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后刘邦借故离席,张良代其辞谢,说:“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意思是刘邦酒量差,不能亲自告辞。此处用“不胜桮杓”既指酒量小,也暗讽项羽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2. 《汉书·高帝纪》
    类似记载,强调刘邦以“不胜酒力”为借口脱身,实为政治谋略。

近义词

  1.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但能力不够。
  2.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3. 绠短汲深:比喻能力小,难以胜任大事。
  4. 无能为力: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

反义词

  1.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2. 驾轻就熟:对事情熟悉,做起来容易。
  3. 绰绰有余:能力或资源足够,还有剩余。
  4. 举重若轻:处理繁难问题显得轻松。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他喝了一口汽水就脸红,真是“不胜桮杓”。(比喻酒量小)
    • 弟弟连书包都背不动,简直“不胜桮杓”。(引申为力气小)
  2. 小学高年级

    • 班长说自己“不胜桮杓”,推荐更优秀的同学担任主持人。
    • 这位演员坦言“不胜桮杓”,无法完成高难度动作戏。
  3. 初中

    • 面对复杂的数学竞赛,他谦虚道:“我不胜桮杓,还需努力。”
    • 公司的新项目需要经验丰富的人,我自认“不胜桮杓”,不敢接手。
  4. 高中及以上

    • 在团队分工时,他直言“不胜桮杓”,主动让贤给更专业的同事。
    • 古代谋士常以“不胜桮杓”为借口,实则暗藏韬略。(结合典故)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不胜酒力”

    • ❌ “他喝醉了,真是不胜桮杓。”(正确应为“不胜酒力”,“桮杓”更文雅且需结合语境。)
  2. 误用于完全无关的场景

    • ❌ “这台机器不胜桮杓,总是故障。”(“桮杓”与机械无关,应改用“不堪重负”。)
  3. 褒贬混淆

    • ❌ “他谦虚地说自己不胜桮杓,其实才华横溢。”(此处“不胜桮杓”带贬义,与“谦虚”矛盾。)

通过以上解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不胜桮杓”这一成语,既能体现文化底蕴,又能避免误用。

不胜桮杓.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不胜杯杓

"不胜杯杓"是一个成语,拼音是bù shèng bēi sháo,用来形容人的酒量有限或酒量浅,无法承受过量的酒精。该成语源于古代的饮酒文化,典故描述的是人们在饮酒时酒量有限的情况。它的近义词有“力不胜酒”“微醺即止”“不能自持”,反义词包括“千杯不醉”“豪饮无度”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与其他不相关的词语搭配使用,也不能用于描述食物或饮料的量多或非饮酒场合的承受能力。

酒虎诗龙

文章摘要如下:“酒虎诗龙”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ǔ hǔ shī lóng,用于形容人酒量极大且才情出众。它源自古代文人饮酒赋诗的场景,形容那些酒量与才情兼备的人,如诗仙李白。该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文人的豪放和才情。其近义词包括“酒色财气”、“豪情壮志”等,反义词则为“平淡无奇”、“庸庸碌碌”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误用对象、用词不当、重复使用和其他成语混淆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描述人物才情和酒量的场合中常被使用。

酒龙诗虎

酒龙诗虎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酒量大且才情出众。其典故源自古代文人墨客的聚会。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豪饮高歌”等,反义词包括“才疏学浅”、“饕餮之徒”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用于贬义或不当场合,并避免随意搭配其他词语。文章中对酒龙诗虎的解释、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都做了详细说明。

分我杯羹

分我杯羹是一个成语,拼音是fēn wǒ bēi gēng。它意味着在某种领域或机会中,即使只占小部分份额,也希望能从中分得一份利益或成功。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楚汉相争时期的故事。它常用来形容人们对成功或利益的渴望和追求。分我杯羹的近义词包括垂涎三尺、虎视眈眈等,反义词则是知足常乐、淡泊名利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正确的场合和原意,避免误用。

放鱼入海

“放鱼入海”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将鱼放回大海,形容某个人或事物得到了充分的自由和发展空间。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传说,并用来比喻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其近义词包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反义词有束手束脚、囚笼之鸟等。但在不当的场合或误用其含义时,需谨慎使用。文章通过例子详细解释了这一成语的用法和含义。

鸿门宴 的读后感 800字

鸿门宴 的读后感 800字(第1篇)鸿门宴 读后感当我拿到《鸿门宴》的这本著作时,我的初印象便是一部讲述历史传奇、描绘人性百态的故事即将在字里行间展开。果然,这部作品如同一座人文瑰宝的宫殿,既细致入微地展示了历史的浩渺画卷,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初读时,最吸引我的便是书中对情节的巧妙构建和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无论是宴会上的气氛营造,还是主要人物的性格刻画,都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书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书中的人物虽然都处在遥远的古代,但他们的喜怒哀乐、决策犹豫,都让我感同身受。《鸿门宴》主要讲述了在楚汉相争的背景下,各路英雄在关键时刻的决策与行动。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

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是一个成语,意为将潜在的危险或敌人放回原本的环境,留下后患。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中的故事,警告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潜在威胁。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养虎遗患、纵虎归山等,反义词包括斩草除根、除恶务尽等。使用时应谨慎,避免误用为中性表达或在非战争或非危险情境中使用。错误使用会导致意义不符合成语的警示和寓意。

鸿门宴 读后感

鸿门宴 读后感(第1篇)鸿门宴 读后感《鸿门宴》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经典之作,初读之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那紧张的气氛与丰富的情节设计,使我为之惊叹。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不仅能体验到一场宴会的风波,还能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人性在危机时刻的抉择。此书以鸿门宴为背景,描述了刘邦与项羽两大势力之间的微妙关系。刘邦在危机中巧妙地运用智慧和策略,最终在宴会上化险为夷。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发展扣人心弦。尤其是作者对宴会气氛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紧张而又充满变数的氛围。书中最值得分享的部分,莫过于刘邦的智谋与胆识。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他能够冷静分析形势,巧

史记的700字的读后感

史记的700字的读后感(第1篇)史记的读后感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史记》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首次接触这本书时,我被其严谨的叙事和生动的描写所吸引。这部史书,无论是从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从哲学、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都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二、直观感受与内容概述初读《史记》,最吸引我的是作者司马迁的独特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无论是帝王将相的传记,还是社会各阶层的真实写照,都被他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不仅仅是一部史书,更是一部情感饱满的文学巨著。全书涵盖了自上古至汉代的千年历史,展现了众多人物的命运沉浮。三、书中亮点与主题理解《史记》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其独特的观点和精彩片

如何写1500字史记故事读后感

如何写1500字史记故事读后感(第1篇)如何写1500字史记故事读后感一、读物基本信息与初印象《史记》作为我国古代史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给予了读者无尽的思考与启示。初读《史记》,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深沉,仿佛置身于那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之中,与古代的英雄们共呼吸、同命运。二、初读吸引点初读时,最吸引我的莫过于《史记》中那些鲜活的人物形象。司马迁以其独特的笔触,将人物性格、情感以及命运展现得淋漓尽致,如刘邦的知人善任、项羽的勇猛直率、荆轲的舍身取义等等,无一不深深打动着我。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情节,都如同电影般在我脑海中回放,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与生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