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

读音

bù dào huáng hé xīn bù sǐ

含义

“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走到黄河边,心就不会死”。其中:

  • 不到:不抵达、不达到
  • 黄河:中国第二长河,象征遥远或难以到达的地方
  • 心不死:指不放弃、不甘心

整体含义是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或者指不亲眼见到事实真相就不肯放弃。

典故

这个成语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以下是两个常见的典故:

  1. 民间传说版本
    相传古代有一对恋人,男子因故远行,临别时对女子说:“我一定会回来,除非黄河干涸。”女子日日等待,最终因思念成疾而亡。她的心化作一块石头,沉入黄河,直到黄河水干涸才显露出来。后人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执着的信念。
  2. 历史故事版本
    另一种说法源自战国时期,某位将军奉命出征,临行前发誓:“不攻下敌城,绝不回头,除非黄河改道!”后来他果然战至最后一刻,最终壮烈牺牲。人们用这句话形容他的坚定决心。

近义词

  1. 不见棺材不落泪:比喻不到最后关头不放弃或不知悔改。
  2. 执迷不悟:形容固执己见,不肯醒悟。
  3. 死心塌地:形容非常坚定,毫无动摇。
  4. 一意孤行:指不听劝告,坚持自己的做法。

反义词

  1. 知难而退:遇到困难就放弃。
  2. 见风使舵:比喻随机应变,不固执己见。
  3.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
  4. 适可而止:知道何时停止,不过分执着。

例句

以下是不同年级适用的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小明非要吃到冰淇淋,妈妈说“不到黄河心不死”。
  2. 弟弟非要玩到天黑才回家,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3. 小红一定要买到那个玩具,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他坚持要爬上山顶,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2. 她非要学会游泳,妈妈说她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3. 他一定要解开这道数学题,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初中

  1. 他非要证明自己的理论,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2. 她坚持要参加比赛,即使受伤也不放弃,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3. 他一定要找到失踪的猫,朋友们说他“不到黄河心不死”。

高中及以上

  1. 科学家们“不到黄河心不死”,一定要攻克这个技术难题。
  2. 他坚持要创业,即使失败多次也不放弃,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3. 她非要查出真相,哪怕面对危险也毫不退缩,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文学化表达

  1. 他的执着如同“不到黄河心不死”,最终感动了所有人。
  2. 在追求梦想的路上,他“不到黄河心不死”,终于取得成功。
  3. 她的坚持让人想起“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古训。

口语化表达

  1. 你非要等到最后一刻才肯认输,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2. 他非要亲眼看到证据才相信,典型的“不到黄河心不死”。
  3. 她非要试遍所有方法才甘心,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书面语表达

  1. 他的研究精神堪称“不到黄河心不死”,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 这种“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毅力,值得我们学习。

错误用法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错误用法场景:

  1. 误用为“不到长城非好汉”

    • ❌ 错误:他非要爬上长城,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 ✅ 正确:他非要爬上长城,真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2. 误用于形容“犹豫不决”

    • ❌ 错误:他做事总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迟迟不做决定。
    • ✅ 正确:他做事总是犹豫不决,迟迟不做决定。
  3. 误用于形容“轻易放弃”

    • ❌ 错误:他遇到困难就放弃,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 ✅ 正确:他遇到困难就放弃,真是“半途而废”。
  4. 误用于形容“盲目乐观”

    • ❌ 错误: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 ✅ 正确:他对未来充满希望,真是“乐观向上”。
  5. 误用于形容“固执但不坚持”

    • ❌ 错误:他虽然固执,但很快就放弃了,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
    • ✅ 正确:他虽然固执,但很快就放弃了,真是“三分钟热度”。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你可能感兴趣

粗中有细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粗中有细"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这个成语形容外表看似粗犷或粗心,但内心却十分细致和细心的人。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在不同情境下使用"粗中有细"这个成语,并指出了错误用法。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不识局面是什么意思 详解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20个实用例句

不识局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jú miàn,表示对当前的形势或情况缺乏了解或认识,无法应对或处理。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政治斗争背景,用来形容面对复杂或陌生局面时,因缺乏经验、知识或判断力而无法有效应对。其典故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史记》等古代文献。不识局面的近义词包括不知所措、茫然失措、束手无策、一筹莫展等,反义词有游刃有余、驾轻就熟、见机行事、应付自如等。在使用不识局面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滥用场景的错误。例如,他在新的项目中表现出的无知和不熟悉状况,可以用不识局面来形容,但错误地将其用于吃饭等日常场景是不恰当的。

大树底下好乘凉是什么意思

"大树底下好乘凉"的读音为dà shù dià xià hǎo chéng liá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别人的庇护或保护下获得舒适和安全。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在树荫下乘凉避暑。其近义词包括庇护之下、保护之中等,反义词为孤立无援、无人庇护等。正确使用此成语的场景是在描述他人给予的庇护或保护下获得安全和舒适的情况。例如,"他有了公司的支持,就像'大树底下好乘凉',工作得十分顺利。" 错误的用法是未能体现出成语的寓意和含义,或者过于泛化。

不知好歹是什么意思 解析这个成语的10个经典用法和5个常见错误

本文介绍了“不知好歹”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好坏、利害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源自古代故事和《史记》。其近义词包括懵懂无知、糊涂透顶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聪明伶俐等。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正确和错误用法示例,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境,避免伤害他人感情。

大计小用是什么意思

大计小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 jì xiǎo yòng。它指的是在处理重要事务时采取了不适当的小规模或不够充分的方法或措施。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策略,用于描述在处理重大问题时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计划,或在处理小问题时过于谨慎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大计小用的近义词有计划不周、轻举妄动、草率从事等。反义词则包括精打细算、深思熟虑、周密计划等。在使用大计小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处理小事时过度谨慎,也要避免在处理重要事务时过于轻率。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计划,充分发挥大计的威力,避免大计小用所带来的错误和损失。

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 一文了解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正确用法

“不可思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难以想象、难以理解或难以置信的事情。它来源于佛教经典,形容佛法深奥超出凡人想象。在日常使用中,形容令人惊讶、难以理解的事情或现象。其近义词有匪夷所思、莫可名状、难以置信、令人费解等。反义词包括轻而易举、司空见惯、意料之中、通俗易懂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用词不当、与“不可能”混淆及过于夸张的错误用法。

不识起倒是什么意思 这个成语的典故用法和10个例句帮你认清形势

不识起倒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shí qǐ dǎo。该成语指人不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或如何处理事情的先后顺序,也可形容人缺乏判断力。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礼仪和故事。出处常见于《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近义词包括轻重不分、不知轻重缓急等。反义词为精明能干、知轻知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处理事情时的判断力和理解力不足,不能随意替换或滥用。

避坑落井

避坑落井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kēng luò jǐng,意思是本想逃避困难或危险却反而陷入更加危险的境地。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寓言故事,警示人们在困境中要审时度势,避免做出危险的选择。近义词有雪上加霜、火上浇油等,反义词有逢凶化吉、转危为安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合理使用,避免误解和滥用。

蚌鹬相争

本文介绍了成语“蚌鹬相持”的读音、含义、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典故,以及与该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和反义词。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应用场景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双方在争执或冲突中互相对峙、僵持不下的局面,势均力敌。在国际政治、商业竞争或辩论等场合都有可能出现蚌鹬相持的局面。但需注意,该成语不适合用于描述非对峙或冲突的情况,或在轻松幽默的场合使用,且需避免与其他含义相近的成语混淆使用。

求浆得酒是什么意思

“求浆得酒”是一个成语,字面含义是寻求清凉饮料却得到酒。它用来比喻所求未能如愿,反而得到更出乎意料的结果。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杂篇·庚桑楚》的故事。求浆得酒的近义词有得不偿失、适得其反、竹篮打水一场空等,反义词包括心想事成、顺心如意、称心如意等。该成语在不当场合或误解原意的情况下使用可能不合适。例如,在期望事情顺利发展时说“我求什么就得到什么”,就误解了其本意。正确使用能够更好地表达事物出乎意料的转折和结果。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