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挂漏

补阙挂漏 (bǔ quē guà lòu)

读音

补阙挂漏:bǔ quē guà lòu

含义

  • :填补、补充。
  • :缺失、遗漏。
  • :遗漏、疏忽。
  • :遗漏、缺失。

整体含义:指补充遗漏的内容,修正错误或不足之处。常用于形容对文章、著作或计划进行完善,使其更加完整、准确。

典故

  1. 《后汉书·蔡邕传》:蔡邕在修订《东观汉记》时,发现许多遗漏和错误,于是“补阙挂漏”,使其更加完善。
  2. 《晋书·杜预传》:杜预在注解《左传》时,广泛参考各家学说,“补阙挂漏”,使注释更加详尽。
  3. 《文心雕龙·序志》:刘勰在撰写《文心雕龙》时,强调“补阙挂漏”,使文学理论更加系统化。

近义词

  1. 拾遗补阙:补充遗漏的内容。
  2. 查漏补缺:检查并填补缺失的部分。
  3. 补偏救弊:纠正偏差,补救弊端。
  4. 完善无缺:使事物更加完美,没有遗漏。

反义词

  1. 挂一漏万: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2. 残缺不全:不完整,有缺失。
  3. 漏洞百出:错误或遗漏非常多。
  4. 粗制滥造:制作粗糙,不注重细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老师让我们检查作业,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要“补阙挂漏”。
  2. 小学高年级:写作文时,我们要反复修改,做到“补阙挂漏”,让文章更完美。
  3. 初中:历史老师在讲课时,经常引用其他资料“补阙挂漏”,使内容更丰富。
  4. 高中:复习时,我们要“补阙挂漏”,把不懂的知识点都弄明白。
  5. 大学:论文答辩前,导师建议我再“补阙挂漏”,确保论证严谨。
  6. 工作场景:这份报告还需要“补阙挂漏”,把数据核对一遍。
  7. 学术研究:学者们在整理古籍时,常常“补阙挂漏”,还原历史真相。
  8. 编辑工作:校对稿件时,编辑要“补阙挂漏”,避免出现错误。
  9. 项目管理:在项目收尾阶段,团队要“补阙挂漏”,确保没有遗漏。
  10. 法律文书:律师在起草合同时,必须“补阙挂漏”,防止漏洞。
  11. 医学研究:临床试验报告需要“补阙挂漏”,确保数据准确。
  12. 新闻报道:记者在发稿前,要“补阙挂漏”,核实信息真实性。
  13. 软件开发:程序员在测试阶段要“补阙挂漏”,修复所有bug。
  14. 建筑设计:工程师在图纸审核时,要“补阙挂漏”,避免施工问题。
  15. 教育教学:备课时要“补阙挂漏”,确保知识点覆盖全面。
  16. 金融分析:投资报告需要“补阙挂漏”,避免误导决策。
  17. 艺术创作:画家在完成作品前,会“补阙挂漏”,调整细节。
  18. 翻译工作:译者在校对译文时,要“补阙挂漏”,确保表达准确。
  19. 历史考证:考古学家在整理文献时,常常“补阙挂漏”,还原史实。
  20. 日常交流:和朋友讨论问题时,可以互相“补阙挂漏”,使观点更全面。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补缺挂漏”:虽然意思相近,但“阙”比“缺”更正式,适用于书面语。
  2. 用于形容完全错误的情况:比如“这篇文章全是错的,需要补阙挂漏”——“补阙挂漏”适用于部分遗漏,而非整体错误。
  3. 用于形容创新:比如“我们要补阙挂漏,创造新理论”——“补阙挂漏”强调修正,而非突破。
  4. 用于形容破坏性修改:比如“这个方案不行,我们要补阙挂漏,全部推翻”——“补阙挂漏”是完善,而非否定。
  5. 用于形容无关的修补:比如“手机坏了,要补阙挂漏”——该成语不适用于物理修理。

总结:“补阙挂漏”强调对已有内容的补充和完善,适用于学术、写作、管理等领域,但不适用于完全错误或创新的场景。

补阙挂漏.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拾遗补阙是什么意思

拾遗补阙的读音拾遗补阙的读音为 shí yí bǔ quē。拾遗补阙的含义拾遗补阙是一个成语,意为弥补过失或不足,补充遗漏或缺失的部分。其中,“拾遗”指拾取遗漏的东西,而“补阙”则指弥补缺失或不足。整个成语的含义是,通过寻找和补充遗漏、缺失的部分来完善整体,使事物更加完整、完美。拾遗补阙的典故拾遗补阙的典故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左传》等古籍。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的是古代有一位智者,他发现了一些遗漏或缺失的部分,便主动去寻找并加以补充,使得整体更加完善。这种行为被后人称为“拾遗补阙”,并成为了一个成语。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史记》中的“拾遗记事”,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拾遗补阙的近义

补阙拾遗

本文介绍了成语“补阙拾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近。该成语用来形容弥补过失或不足,补充遗漏之处,使事物更加完善。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不应将“补”与“缺”分开使用或理解,不应将“补阙”和“拾遗”混为一谈,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搭配。同时,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口讲指画

“口讲指画”是一个成语,意为用言语讲解的同时用手势或图示展示或解释事物。该成语强调讲解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帮助听者更直观地理解内容。其典故源于古代用口述和手势传授知识技能的方式。“口讲指画”的近义词包括详加解说、娓娓道来和指点迷津等。反义词为空洞无物、泛泛之谈和只言片语。在使用时,需避免在不适合的场合使用,确保讲解清晰准确,并不过于依赖手势或图示而忽视言辞的表达。

举要删芜

“举要删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ǔ yào shān wú,意为选取要点,去掉繁杂的内容,使内容更加精炼清晰。该成语源于古代学者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提取重要内容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和去芜存菁,反义词为冗长拖沓、繁文缛节等。举要删芜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和与反义词混用。在撰写报告、论文、教学工作中,举要删芜能够帮助人们快速抓住问题关键点并呈现清晰。

超超玄箸

超超玄箸是一个形容言辞、文章、技艺等高妙超群的成语。其读音为chāo chāo xuán zhù,典故源于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比试和交流。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出类拔萃的技艺或才华,如绘画、演奏、文学、演讲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滥用和误用,注意语境搭配和使用场合的适宜性。

反听内视

反听内视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n tīng nèi shì。它表示在处理和决策问题时,不仅要听取外部意见,还要反思自我,审视自身行为思想。该成语源自《老子》并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历史上许多名人都通过反听内视修身养性。其近义词包括内省自察、深思熟虑、自我反思等。反义词为盲目从众、偏听偏信和自以为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反听内视有助于全面认识问题并做出明智决策。然而,错误使用此成语是不顾自我反省和检查,只凭个人喜好或偏见做决定。正确理解和使用反听内视非常重要。

废书而叹

“废书而叹”是一个成语,意为放下书本而发出感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事物感到惊讶、惋惜或赞叹不已,以至于无法继续其他活动,只能停下来感叹。它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和文人面对某些情景或作品时的深沉感慨。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扼腕叹息、喟然长叹等,反义词为无动于衷、心如止水等。使用时应根据真正感到震撼、惋惜或赞叹的情境来恰当表达情感,避免误用或滥用。

断章截句

断章截句是一种不完整的引用或截取文章章节或句子的行为,通常用于形容对原文进行不恰当的断取,只选取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忽略原文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关系。这种行为被视为不尊重原文,不负责任的表现,并可能导致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产生偏差或误解。其近义词包括摘章断句、割裂文意、支离破碎等。全面理解、完整引用、全面阐述等是其反义词。断章截句的错误用法包括在引用或翻译时只选取有利部分,忽略原文的整体意思和上下文关系,以及在写作或演讲中频繁使用此方式以追求短暂效果或吸引注意力。

刺股悬梁

刺股悬梁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人学习或做事非常刻苦努力。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时期苏秦和汉代孙敬的刻苦学习故事。刺股悬梁的读音cì gǔ xuán liáng,含义是形容人为了达成目标付出的极大努力和牺牲。其近义词有发愤图强、夜以继日等,反义词有游手好闲、半途而废等。使用时需避免过度使用和不恰当的场合,如不能形容不健康、不科学的学习方式。例句展示了人们以刺股悬梁的精神努力学习和工作。

舄乌虎帝是什么意思

舄乌虎帝的读音舄乌虎帝的读音为:xì wū hǔ dì。舄乌虎帝的含义“舄乌虎帝”是一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是形容文字抄写或印刷时出现的错误,类似于“讹误”。具体来说,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由于字音相近或字形相似而导致的文字错误,就像乌鸟的“乌”字和虎帝的“虎”字混淆不清,导致出现错误。舄乌虎帝的典故关于“舄乌虎帝”的典故,据《后汉书》记载,汉朝时期有一位学者叫许慎,他在撰写《说文解字》时非常严谨,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但即使如此,他的书中还是出现了一些舛误。其中有一处是将“舄”字误写成了“乌”字,将“虎”字误写成了“帝”字。后来人们便用“舄乌虎帝”来形容文字抄写或印刷时的错误。此外,还有另一种说法是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