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变古易常」详解
读音
biàn gǔ yì cháng
含义
- 变:改变、更改。
- 古:古代、传统。
- 易:更换、替换。
- 常:常规、常法。
整体含义:指改变古代的传统或常规,形容对旧有的制度、习俗或方法进行变革。
典故
-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时,废除旧制,推行新法,秦国因此强大。后人用“变古易常”形容这种彻底改变旧制度的做法。 - 《汉书·礼乐志》
“汉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然通之制礼,颇采古礼,兼以秦制,非纯用古也。”此处暗含“变古易常”之意,指汉初礼制并非完全遵循古法,而是有所变革。 - 《韩非子·五蠹》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主张因时制宜,反对盲目遵循旧制,体现了“变古易常”的思想。
近义词
- 革故鼎新:破除旧的,建立新的。
- 推陈出新:去掉旧的糟粕,取其精华,创造新的。
-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 破旧立新:打破旧的,建立新的。
反义词
- 因循守旧:沿袭旧的做法,不求变革。
- 墨守成规:固执地按老规矩办事,不肯改进。
- 抱残守缺: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
- 一成不变:固定不变,毫无发展。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爸爸说,学习不能总是用老方法,有时候要“变古易常”,试试新的方式。
- 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文可以“变古易常”,不一定非要按照固定的格式。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科技发展迅速,许多传统行业都在“变古易常”,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改革家都主张“变古易常”,推动社会进步。
-
初中
- 商鞅变法就是“变古易常”的典型例子,他废除了旧制度,使秦国强大起来。
- 在企业管理中,有时候需要“变古易常”,才能突破发展瓶颈。
-
高中
- 鲁迅先生提倡“变古易常”,反对封建礼教,推动新文化运动。
- 在艺术创作中,“变古易常”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破。
-
大学及以上
- 社会变革往往伴随着“变古易常”,旧有的制度被新的规则取代。
- 在哲学层面,“变古易常”体现了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改变古代历史”
❌ 错误例句:考古学家通过研究文物“变古易常”,还原了古代社会的面貌。
✅ 正确用法:“变古易常”指改变旧制度,而非研究历史。 - 误用为“随意改变”
❌ 错误例句:他做事总是“变古易常”,没有原则。
✅ 正确用法:“变古易常”强调有目的的变革,而非随意改变。 - 误用为“复古”
❌ 错误例句:这家餐厅装修“变古易常”,完全模仿古代风格。
✅ 正确用法:“变古易常”指改变旧制,而非恢复古风。 - 误用为“个人习惯改变”
❌ 错误例句:我最近“变古易常”,开始早睡早起了。
✅ 正确用法:该成语多用于社会、制度等宏观层面的变革,不适用于个人习惯。
通过以上解析,相信大家对“变古易常”这一成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它不仅是历史变革的写照,也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创新发展。正确使用成语,能让我们的表达更加精准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
变故易常
“变故易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àn ɡù yì cháng,表示事情发生了变化,与以往不同。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或出处,但与事物发展和变化无常有关。它的近义词有变幻莫测、时移俗易等,反义词有一成不变、亘古不变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社会、科技、政治等领域的变迁,但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不需要强调变化的语境中过度使用,也要避免与其他表示变化的词语混淆使用。提供的例句展示了“变故易常”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
除旧更新
除旧更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ú jiù gēng xīn。它指的是去除旧的、过时的、不合适的事物或观念,换上新的、更好的、更合适的事物或观念,常用来形容事物或环境经过改变后呈现全新面貌。这个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农历新年习俗,人们会进行大扫除以辞旧迎新。除旧更新的近义词有改头换面、更新换代、革新换貌等,反义词包括陈陈相因、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以及词义理解不准确等。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是一个源于古代中国哲学思想的成语,读音为"bù sāi bù liú,bù zhǐ bù há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描述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过程,强调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和因果关系。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周易》,并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循序渐进、自然发展等,反义词则是逆流而上、急功近利等。其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和断章取义。通过具体语境和含义的结合,正确理解使用这个成语是关键。
变古易俗
本文介绍了成语“变古易俗”的拼音、含义和出处,并强调了其背后的变革和创新精神。该成语出自《汉书·贾谊传》,表示改变旧的习俗和制度,推行新的做法或规则,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此外,文章还介绍了变古易俗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需要注意的是,变古易俗不是用于描述表面的、形式上的改变,而是指对传统习俗或制度的变革和更新。因此,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语境的合适性和避免误用其含义。
焚符破玺
焚符破玺的读音为fén fú pò xǐ,表示废除旧有规矩、制度或约定的象征,也指一种彻底的变革或打破旧有的束缚。其典故包括《庄子·外物》中的追求内心自由、古代战争中的决心和力量展示,以及推翻暴政建立新秩序的传说。近义词有破旧立新等,反义词有墨守成规等。在政治、文化、个人成长等方面有应用实例,同时也需注意错误用法。
诽谤之木
诽谤之木是古代官府门前设立的木柱,用于听取百姓对官员的批评意见,象征着言论自由和公正。其含义在于鼓励民众对官员的监督和批评。诽谤之木源于周朝,是古代社会民主监督的象征之一。其近义词有直言敢谏、公正言论监督之木等。错误用法是将其用于恶意攻击他人或进行不实指责。现代社会应发扬古代的民主监督精神,保持言论自由和公正的原则。
革旧从新
革旧从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é jiù cóng xīn。它指的是抛弃旧的、过时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事物,追求新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事物,体现了进步和创新的理念。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用于形容那些勇于改革、追求进步的人或事物。革旧从新的近义词有推陈出新、弃旧图新、革新换代等。反义词包括守旧不变、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混淆。只有不断革旧从新,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变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承嬗离合
承嬗离合是一个用于描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承接、演变、分离与结合复杂过程的词汇。源于古代文学,常用来形容历史变迁、文化传承等。该词汇强调了事物在时间轴上的连续性与变化性。其近义词包括传承演变、继往开来等,反义词为一成不变。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避免滥用,通常用于描述涉及连续性与变化性的复杂过程。
爱礼存羊
爱礼存羊是一个成语,表示因爱惜古代的礼节而保留古代的制度或传统。其源于古代中国,强调尊重和保留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该成语的拼音为ài lǐ cún yáng。其含义包括尊重古代礼仪和保留古代制度或传统。此外,爱礼存羊还有近义词如尊古崇礼、敬贤礼士等,反义词如革故鼎新、破旧立新等。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制度变革、教育、传统节日等方面,我们应该爱礼存羊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然而,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避免错误用法,如误解其含义、不适当使用等。
陈陈相因
陈陈相因是一个成语,意为旧事物不断重复延续,缺乏创新和进步。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汉书·王莽传》,用来形容事物一成不变。陈陈相因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均有详细解释。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语境和场合,避免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