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读音

bàng guān zhě shěn,dāng jú zhě mí

含义

  • 傍观者:指在一旁观察的人。
  • :仔细思考、判断。
  • 当局者:指直接参与其中的人。
  • :困惑、看不清真相。

整体含义:指旁观者因为置身事外,能够冷静分析问题,而当事人由于深陷其中,反而容易看不清真相。

典故

  1. 《旧唐书·元行冲传》
    唐代学者元行冲曾评论当时的学术争论,认为“当局称迷,傍观见审”,意思是争论双方容易陷入偏见,而旁观者反而能看清是非。
  2. 《新唐书·元行冲传》
    同样记载了元行冲的观点,强调旁观者的客观性。
  3. 宋代《朱子语类》
    朱熹在讨论学问时引用此语,说明人在研究问题时容易因主观因素而迷失方向。

近义词

  1.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意思完全相同,只是表述略有差异。
  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比喻因身处其中而看不清真相。
  3. 坐山观虎斗:指旁观者能冷静观察局势。

反义词

  1. 身临其境:指亲身经历,可能比旁观者更了解情况。
  2. 感同身受:强调亲身经历带来的深刻理解。
  3.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比喻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明白。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和小红吵架,老师劝他们说:“你们别生气,让其他同学说说谁对谁错,因为‘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玩游戏时,小华总是输,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妈妈说:“让其他小朋友看看你的玩法,也许能帮你改进。”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班级辩论赛上,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裁判老师说:“你们冷静一下,让观众来评判,毕竟‘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小丽和同桌因为一道数学题争论不休,老师笑着说:“让其他同学看看你们的解法,也许能更快找到答案。”
  3. 初中(7-9年级)

    • 在团队合作中,队长因为太关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计划,副队长提醒他:“我们让其他队员提建议吧,毕竟‘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小张因为考试失利情绪低落,朋友安慰他:“别太自责,让老师帮你分析问题,旁观者可能看得更清楚。”
  4. 高中及以上

    • 公司会议上,经理因为过于执着于自己的方案而忽略了市场反馈,同事建议:“我们请市场部同事提意见吧,毕竟‘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在学术研究中,导师提醒学生:“你的实验设计可能有盲点,多听听同行的意见,避免‘当局者迷’。”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旁观者迷,当局者清”

    • 错误例句:“他是旁观者,所以看不清问题,我们才是当局者,最清楚情况。”(完全颠倒了成语的原意。)
  2. 滥用场景

    • 错误例句:“我考试没考好,因为‘傍观者审,当局者迷’。”(考试失利与旁观者无关,属于滥用。)
  3.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他们俩吵架,我在旁边看热闹,真是‘傍观者审,当局者迷’。”(“看热闹”带有贬义,与成语的客观分析不符。)

总结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强调旁观者的客观性和当事人的主观局限性,常用于提醒人们听取他人意见,避免因个人偏见而误判。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颠倒或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什么意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一个成语,形容当事人在情境中难以看清真相或自身处境,而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待问题。其来源于古代棋局的典故,强调从全局角度观察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身临其境、目睹其事等,反义词为身在事外。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他人对自己环境的误解或轻视,以及在复杂情境中使用可能造成困扰和混乱。该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从不同角度思考,避免当局者迷,学会从旁观者的角度审视问题。

傍观者清

“傍观者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àng guān zhě qīng,意味着旁观者能更清楚地看清事情的真相和实质。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典籍,常用来形容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其近义词包括局外之见、客观看待等,反义词为身临其境、蒙蔽视听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该成语。

不吝指教是什么意思 一文读懂含义典故用法及易错点

不吝指教是一个敬辞,表示请人提意见或指教时不吝惜自己的意见或经验,愿意为对方提供帮助或建议。该成语最早出自古代文人墨客之间的交往,表示虚心向他人学习、请求指导或建议的意思。其近义词包括虚心请教、恭敬求教等,反义词包括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等。使用不吝指教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和关系来选择合适的用词,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

举一废百是什么意思

“举一废百”是一个成语,指因一个案例或事物而否定或废弃其他相关事物,带有过度泛化的倾向。其典故源于古代思想或行为,当时人们常通过个案推广或否定某种观点或做法。举一废百的近义词有“以偏概全”、“一概而论”等,反义词包括“全面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在企业管理、实验失败、作品评价、团队工作、教育、医学研究、政治决策、文化交流等场景中,需避免“举一废百”的错误用法,如将个别问题扩大至整个领域、忽视差异性和特殊性等。错误使用可能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全面分析和考虑各种因素。

才广妨身是什么意思 揭秘3个历史典故与7个实用例句教你避免才华反噬

才广妨身的读音为cái guǎng fáng shēn,意指一个人的才能或能力过于突出,有时会成为一种阻碍或束缚,影响其个人发展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对才能与个人命运关系的思考。才广妨身的近义词包括才华横溢而自困、智者多忧等,反义词则为无拘无束、才华得展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滥用、误解含义以及与近义词混淆使用。文章以多种方式阐述了才广妨身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

拔树寻根

拔树寻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shù xún gēn”,用来形容追查事物的本源和来历,不遗余力地寻找事情的根源和真相。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智者寻找神奇树根的故事,强调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源。拔树寻根的含义包括追本溯源、探本求源、追根究底和寻根问底等近义词。反义词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和避重就轻。拔树寻根在工作中应用广泛,需要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的分析来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并解决它。错误的用法包括将其用于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或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根源入手,以严谨的态度和深入的分析来解决问题。

囿于成见是什么意思

囿于成见的读音囿于成见读音为yòu yú chéng jiàn,其中“囿”字意为局限、束缚,“于”字是介词,“成见”则指已有的看法或观念。囿于成见的含义“囿于成见”指的是被已有的看法或观念所局限,无法接受新的观点或信息,即因为固守旧有的观念而无法看到事物的全貌或真相。这种心态常常导致人们无法客观地看待问题,从而影响决策和判断。囿于成见的典故“囿于成见”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古代,儒家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即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如果一个人只局限于自己的成见,不愿意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就会陷入“囿于成见”的境地。例如,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诫人们要虚心

偏听偏言是什么意思

偏听偏言的拼音是piān tīng piān yán,意指只听信单方面的话,不全面了解事实,形成片面的、不准确的判断。其典故最早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生活。该行为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都有过此类失误。偏听偏言的近义词有一面之词、片言只语等。其反义词为兼听则明,意指全面了解、公正判断。在处理问题时,应全面了解事实,避免偏听偏言。错误用法包括只听取单方面意见、轻信传言或谣言以及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全面考虑和客观分析等。

偏信则暗是什么意思

偏信则暗是一个成语,读音为piān xìn zé àn,含义是只听从一方面的话会导致对事情真相的误解或无法全面了解。这个成语强调了全面客观地了解事情的重要性,告诫人们避免被片面之词误导。其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的典故,强调了只信任单方面信息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近义词有一叶障目、盲人摸象、偏听偏信等。反义词为兼听则明、全面了解、公正判断等。在实际应用中,应避免偏信则暗的错误做法,如轻信传闻、只听取一面之词、在决策时不用心思考等。

大眼望小眼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大眼望小眼"这一成语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两个人相互凝视的情景,常用于形容双方对视、惊讶、困惑等表情或心情。其发音为"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常见的近义词为"对视"、"凝视"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乱用语境、误解含义以及过度重复等问题。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