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花随柳
读音
bàng huā suí liǔ
含义
- 傍:靠近,依傍。
- 花:指盛开的花朵。
- 随:跟随,伴随。
- 柳:指柳树或柳枝。
整体含义:形容人在春日里漫步于花丛柳树之间,享受自然美景的悠闲自在。后来也比喻随波逐流,缺乏主见。
典故
- 宋代程颢《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此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漫步,悠然自得的情景,使“傍花随柳”成为经典意象。 - 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
“他终日傍花随柳,不思进取。”
此处带有贬义,形容人沉溺享乐,不求上进。 -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
“游春者多傍花随柳,以适其趣。”
强调春日游玩时的闲适心境。
近义词
- 闲庭信步:形容悠闲自在地散步。
- 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的样子。
-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主见,跟随他人行动。
反义词
- 特立独行:形容人有主见,不随大流。
- 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 奋发图强:形容努力进取,不甘落后。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春天来了,小明傍花随柳地走在公园里。
- 小鸟在花丛中唱歌,我傍花随柳地跟着它走。
-
小学高年级:
- 周末,我们全家傍花随柳,欣赏美丽的樱花。
- 他喜欢傍花随柳地散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
-
初中:
- 诗人笔下“傍花随柳”的意境,让人心生向往。
- 不要总是傍花随柳,要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
高中:
- 他的生活态度过于傍花随柳,缺乏进取精神。
-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傍花随柳的人很难成功。
-
大学及以上:
- 古代文人常以“傍花随柳”表达隐逸之趣。
- 现代人忙碌的生活中,难得有傍花随柳的闲情逸致。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靠近花和柳树”:
- ❌ 他站在花坛旁,傍花随柳地看着花朵。(正确应为“赏花观柳”)
- ❌ 公园里有很多人傍花随柳地拍照。(正确应为“在花丛柳树下拍照”)
-
贬义误用为褒义:
- ❌ 他工作认真,总是傍花随柳地完成任务。(正确应为“按部就班”)
- ❌ 学习时要傍花随柳,才能进步。(正确应为“脚踏实地”)
-
混淆近义词:
- ❌ 他傍花随柳地跑完了马拉松。(正确应为“轻松自如”)
- ❌ 比赛时不能傍花随柳,要全力以赴。(正确应为“掉以轻心”)
“傍花随柳”既可形容闲适之乐,也可暗指缺乏主见,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歧义。
你可能感兴趣
分花约柳
分花约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uā yuē liǔ。原意指用笔墨描绘花的娇艳和柳的柔美,现常用来形容人的文笔细腻、婉转,或人的动作轻盈、柔美。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其近义词包括细枝末节、柔情似水、婉约其辞等,反义词为粗枝大叶、直白其辞、粗犷豪放等。使用分花约柳时需避免滥用或误用,尤其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该成语在描绘自然美景、文学作品、舞蹈表演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关于柳树的诗词
关于柳树的诗词(第1篇)关于柳树的诗词,自古以来便被众多文人墨客所钟爱,其柔美、坚韧、生命力强的特质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情怀的媒介。以下是根据“关于柳树”的标题所整理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经·小雅·采薇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作者:佚名(先秦时期)解析:此诗以杨柳起兴,借离别之情表达了对远在他乡恋人的思念。诗中以杨柳的柔美来比喻离人的眷恋之情,营造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二、咏柳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贺知章(唐代)解析: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柳树的形态,以碧玉为喻,形容柳树的高大挺拔,又
关于树的古诗词
关于树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树的古诗词一、古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青松》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无涯。万木沉霜落,独松独自立。作者:明·周瑀朝代:明代解析:此诗以青松为吟咏对象,赞美了青松的坚韧与不屈。诗中以“寒不落”与“独自立”突显了青松的坚强形象。《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作者:唐·王维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竹林中的树影与月色,诗人以树为背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并未直接写到树,但树与竹、月、琴声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树头风色深,江边日
描写春光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春光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春光的诗句古诗词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以下是几首描绘春光的美好诗句,让我们一同感受古诗词中的春日风情。一、《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作者:孟浩然(唐)解析:此诗写的是春日清晨的景象,诗人沉醉在甜美的春眠中,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处处鸟鸣声声,显示出春天的活力。夜里的风雨声似乎吹落了无数花瓣,但诗人并未亲眼所见,不禁发问:究竟落花多少呢?全诗洋溢着浓郁的春天气息。二、《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作者:朱熹(宋)解析:诗人外出郊游,迎面春日之景。他感觉到随处都是明媚
描写春的诗句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中的经典诗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生机。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春天的景色进行了生动的描述,包括春日的绚烂、春意盎然、春景宁静、春日的感悟等。文章通过对古诗的解读,展现了春天的美丽画卷,同时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思考与感慨。通过赏析这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与生命力,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分花拂柳
分花拂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n huā fú liǔ。该成语形容女子轻盈优美的步态或春天的生机勃勃景象。其源自古代文学作品中对女子步态的描写,常用于形容女子如风掠过花朵和柳枝般的美丽姿态。近义词包括轻盈曼妙、婀娜多姿等。反义词为笨拙蹒跚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场景和语境,避免误用。
吟花咏柳是什么意思
吟花咏柳的读音拼音:yín huā yǒng liǔ。吟花咏柳的含义“吟花咏柳”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于自然景色中花和柳的赞美和欣赏之情。其中,“吟”和“咏”都是指用诗歌等文学形式来表达情感,“花”和“柳”则分别指代自然界中的花朵和柳树。因此,“吟花咏柳”可以理解为用诗歌等形式来赞美和欣赏花朵和柳树的美景。吟花咏柳的典故“吟花咏柳”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人墨客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描绘。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以花、柳为题材的诗歌,这些诗歌往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因此,“吟花咏柳”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对自然景色中花朵和柳树的赞美之情,成为了中
描写春天花开的古诗词
描写春天花开的古诗词(第1篇)题目:描写春天花开的古诗词一、春日花开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孟浩然的《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花儿在微风细雨中悄然开放,却又无声地凋谢,表现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解析:朱熹的《春日》以寻芳的方式描绘了春天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二、桃花盛开桃花溪唐·张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磴盘曲上桃源。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解析:张旭的《桃花溪》描绘了桃花盛开、流水潺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的向往和追寻。三、梨花绽放梨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春天,是四季之首,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诗人墨客笔下最为常见的主题之一。古诗词中,春天被赋予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下面将列举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词名句。一、春日景象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解析:初春之际,溪流新生清澈的水流,山林焕发新生的荣光,春意盎然。细雨润泽色,绿树自成阴。——宋·秦观《春日杂兴》解析:春雨细密,滋润了万物,树木成荫,绿意满园。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解析:桃花盛开,色彩深浅不一,令人喜爱。二、春日情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解析:春
描写春天到来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绘春天的古诗词,包括《春日初融春夜喜雨》等多篇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气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喜悦。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如花开满园、春雨绵绵、春风拂面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每首古诗词的独特意境和表达方式,让人感受到春日诗意盎然。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欣赏春天的美好,感悟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