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半熟:一个描述不成熟状态的成语
读音
bàn shēng bàn shú
含义
- 半:一半,不完全
- 生:未成熟、未完成
- 熟:成熟、熟练
- 整体含义:形容事物或人的状态介于生疏与熟练之间,既不完全陌生,也不够精通,常带有贬义,指不够熟练或不够成熟。
典故
- 《朱子语类》:宋代朱熹在讨论学问时提到“半生半熟”,形容某些人学习不求甚解,只懂皮毛。
- 《红楼梦》:曹雪芹曾用“半生半熟”形容贾宝玉初学诗词时的状态,既非完全不懂,又未能精通。
- 民间俗语:古代厨师评价食物火候时常用“半生半熟”,后引申为形容人的能力或事物的完成度。
近义词
- 一知半解——只懂一部分,不够深入。
- 似懂非懂——好像明白,其实并不完全理解。
- 半吊子——形容技能或知识不扎实。
- 生涩不熟——生疏而不熟练。
反义词
- 炉火纯青——形容技艺或学问非常纯熟。
- 滚瓜烂熟——形容非常熟练,毫无生疏感。
- 驾轻就熟——形容做事轻松熟练。
- 精通娴熟——完全掌握,毫无障碍。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刚学写字,写得半生半熟,有些字还歪歪扭扭的。
- 这道数学题我半生半熟,做了一半就不会了。
- 弟弟弹钢琴半生半熟,有时候会弹错音符。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他的英语口语半生半熟,能说几句,但不够流利。
- 这道菜我半生半熟地炒了一下,味道一般。
- 她跳舞半生半熟,动作还不够标准。
初中
- 他对历史知识半生半熟,考试时答得不完整。
- 我编程半生半熟,只能写简单的代码。
- 这篇作文写得半生半熟,逻辑不够清晰。
高中
- 他的辩论技巧半生半熟,论点不够有力。
- 我对物理公式半生半熟,做题时经常卡壳。
- 她画画半生半熟,细节处理不够好。
大学及以上
- 他的研究方法半生半熟,数据分析不够严谨。
- 这篇论文写得半生半熟,论证不够充分。
- 他的管理能力半生半熟,团队协作仍有问题。
生活场景
- 这道菜火候没掌握好,吃起来半生半熟的。
- 他开车技术半生半熟,倒车时总是不太稳。
- 我对这个软件半生半熟,只会基本操作。
- 她的法语半生半熟,只能简单交流。
- 这份报告写得半生半熟,需要再修改。
错误用法
-
错误:形容食物完全没熟(如“这块肉半生半熟,根本不能吃”)。
- 正确:应说“这块肉完全没熟”。
-
错误:形容完全陌生的事物(如“我对这个领域半生半熟,一点都不懂”)。
- 正确:应说“我对这个领域完全不懂”。
-
错误:形容非常熟练的状态(如“他弹钢琴半生半熟,非常厉害”)。
- 正确:应说“他弹钢琴炉火纯青”。
-
错误:形容性格成熟(如“他为人处世半生半熟”)。
- 正确:应说“他为人处世不够成熟”。
总结:“半生半熟”适用于描述介于生疏与熟练之间的状态,不能用于完全生疏或完全熟练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手不应心是什么意思
手不应心的读音手不应心的拼音是:shǒu bù yìng xīn。手不应心的含义手不应心,字面意思为手上的动作与内心的想法不协调、不一致。具体来说,它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或操作时,尽管手部动作看似熟练,但内心却无法完全按照预想或期望的方式去执行,即心有余而力不足,或者手上的动作与内心的意愿相悖。手不应心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源于古代的某些故事或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类似的表达来描述人们在执行任务或操作时,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手与心不协调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逐渐被抽象化,形成了“手不应心”这个成语。手不应心的近义词心手不一心有余而力不足手足无措心不在焉以
半生不熟是什么意思 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并避免常见错误
文章介绍了“半生不熟”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例句。它描述了“半生不熟”这一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人的不完全成熟、不彻底完成或不够熟练的状态。文章还指出了在错误场景下使用“半生不熟”这一词汇可能带来的问题。摘要提供了全面的内容概述,但并未涉及文章的全部细节。
掌握"熟"字的5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到成语全面解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汉字“熟”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熟可以表示食物的加热到可食用程度、植物果实的完全长成、加工制造或锻炼过的物品等。它还可以表示对某事物的熟悉程度、熟练程度以及深度。熟字的含义丰富多样,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理解和应用。
熟门熟路是什么意思
熟门熟路的读音熟门熟路读音为:shú mén shú lù。其中“熟”字表示熟悉、熟知,“门”和“路”则分别指代门路、路径。熟门熟路的含义熟门熟路指的是对某个地方或某件事情非常熟悉,已经熟悉到可以轻松自如地出入其中,如同走自己的家门一样。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某个事物或环境的熟悉程度,表达了一种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境界。熟门熟路的典故熟门熟路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关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故事。冯梦龙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描述自己到某个地方去,因为对那个地方非常熟悉,所以可以轻松自如地找到自己要去的路。从此以后,“熟门熟路”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被用来形容对某个地方或某件事情非常熟悉。此外,
言不逮意是什么意思
言不逮意的读音读音:yán bù dǎi yì言不逮意的含义“言不逮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的语言或文字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的想法或情感。它通常用来形容表达不够准确、不够生动,无法完全传达出所要表达的意思或情感。言不逮意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源于古代人们对于言语与内心世界之间关系的认识。在古代,人们往往认为言辞是内心情感的反映,但有时候语言却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因此,“言不逮意”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情况。言不逮意的近义词言不尽意词不达意意在言外言不尽辞言难尽意言语道断意存笔先心有余而力不足言不逮意的反义词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言之有物言出必行言辞达意言辞恳切言传
问官答花是什么意思
问官答花的读音问官答花的拼音是:wèn guān dá huā。问官答花的含义“问官答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问的是官职(或相关问题),回答的却是花(或与主题无关的事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回答与问题无关或答非所问的情况,常用于形容人们在交流中偏离主题,或者对问题的回答不切实际、不相关。问官答花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在古代,官员们常常需要处理各种事务,与百姓交流。如果官员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偏离主题,谈论与问题无关的事物,就可能被人们用“问官答花”来形容这种行为。问官答花的近义词离题万里:指回答或说话完全偏离主题,与问题毫不相关。答非所问:
半低不高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半低不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声音、音量、程度等适中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口语中使用较多,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文章还指出了其错误的用法需要注意避免。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使用该词语。
不吝赐教是什么意思 一文知晓含义典故用法及易错点
不吝赐教是一个敬辞,表示不吝啬、不保留地给予指导或建议,用于请人指教时表示谦虚和尊重。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追溯到古代文献。不吝赐教的近义词包括虚心请教、恭敬求教等,反义词则是傲慢自大、刚愎自用等。在使用不吝赐教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造成误解或冒犯。该成语在多种场合广泛应用,体现了谦虚求教的精神。
痴儿呆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痴儿呆女”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天真无邪、懵懂无知的儿童,带有喜爱和怜悯之情。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的场合、对象以及避免混淆与其他成语的使用。
未可厚非是什么意思
未可厚非的读音未可厚非的拼音为:wèi kě hòu fēi。未可厚非的含义“未可厚非”这个成语的含义是表示某事或某人的行为虽然有不足之处,但也不是完全错误的,可以理解或接受。其中,“未可”表示不可轻率地断定,“厚非”则表示不要过分责备或批评。未可厚非的典故“未可厚非”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些文献中。在《论语》中,有“过犹不及”的说法,即过度和不足都是不好的,这可以看作是“未可厚非”的思想基础之一。此外,在古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表达方式,如“不可全非”、“不可一概抹杀”等。这些表达方式都强调了对于事物或行为的评价应该全面、客观,不要轻易下结论。未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