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败不旋踵”详解
读音
bài bù xuán zhǒng
含义
- 败:失败、溃败。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
- 旋踵:转动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 整体含义:形容失败来得极快,几乎来不及反应,比喻事情迅速溃败或局势急转直下。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先轸(zhěn)在城濮之战前预言:”师直为壮,曲为老,我则不德,而徼怨于楚,我曲楚直,不可谓老。其君之戎,分为二广,广有一卒,卒偏之两。右广初驾,数及日中;左则受之,以至于昏。内官序当其夜。若晋之克也,且不旋踵。”意为若晋军获胜,楚军必迅速溃败。 - 《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评价项羽”其强易弱”,认为其势力”败不旋踵”,最终果然在垓下之战中迅速崩溃。
近义词
- 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 溃不成军:军队被打得七零八落,不成队伍。
- 土崩瓦解:比喻彻底崩溃。
- 兵败如山倒:形容军队溃败像山倒塌一样迅速。
反义词
- 稳如泰山:形容极其稳固,不可动摇。
-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难以破坏。
- 百战不殆:经历多次战斗也不失败。
- 立于不败之地:处于不会失败的位置。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骄傲轻敌,结果比赛败不旋踵。
- 这支队伍没有训练,上场后败不旋踵。
-
小学高年级:
- 敌军中了埋伏,败不旋踵,全军覆没。
- 他的计划漏洞百出,实施后败不旋踵。
-
初中:
- 由于内部矛盾,公司的新项目败不旋踵。
- 没有充分准备,他的创业计划败不旋踵。
-
高中:
- 秦朝暴政,看似强大,实则败不旋踵。
- 这场金融风暴让许多企业败不旋踵。
-
大学及以上:
-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往往败不旋踵。
- 历史上许多专制政权看似稳固,实则败不旋踵。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胜利迅速”:
- ❌ “我军英勇作战,敌人败不旋踵。”(正确应为”我军势如破竹,敌人溃不成军。”)
-
误用于形容个人缓慢失败:
- ❌ “他长期懈怠,最终败不旋踵。”(应改为”积重难返”)
-
误用于非失败场景:
- ❌ “他的成功来得败不旋踵。”(完全矛盾,应改为”突如其来”)
-
误用于形容自然现象:
- ❌ “暴风雨来得败不旋踵。”(应改为”突如其来”或”骤然而至”)
“败不旋踵”强调失败之快,多用于军事、竞争或局势突变场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
你可能感兴趣
电流星散
电流星散的读音和含义被详细解释,该成语形容事物或人的分散、消逝,如流星般短暂明亮。其典故可能源于自然现象,如夜空中的流星和闪电。电流星散的近义词包括稍纵即逝、昙花一现和转瞬即逝等,反义词则包括长存不灭、恒久不变和历久弥新等。文章还提供了电流星散的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该成语在描述短暂存在和消逝的事物时十分贴切,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表达,避免滥用或误用。
丢盔弃甲
丢盔弃甲是一个成语,形容战斗中失败,士兵慌乱逃跑,丢掉头盔和铠甲的情景。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和《三国演义》中的情景。近义词包括溃不成军、落荒而逃等,反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在丢盔弃甲的错误用法中,要避免用于非战斗情境下的失败或混乱状态,以及褒义情境下的混用。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这个成语的含义、典故、用法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个成语。
军临城下
军临城下的正确读音为jūn lín chéng xià。它用于描述敌军已经逼近城池的危急形势,最早出自《左传》。军临城下的近义词有兵临城下、临危受命等,反义词包括安然无恙、太平盛世等。在运用时需注意语境,不可随意误用。
当机立断
"当机立断"是一个成语,意为在关键时刻迅速做出决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讲述韩信背水一战,出奇制胜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果断决策、毫不迟疑等,反义词为犹豫不决、迟疑不前。使用"当机立断"时需注意适用场合,不可滥用或用于描述非决断行为。文中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助于理解。
异军突起是什么意思
异军突起的读音异军突起拼音为:yì jūn tū qǐ,其中yì为第三声,jūn为第一声,tū为第一声,qǐ为第三声。异军突起的含义异军突起指的是一支新的军队突然崛起,形容某种新的力量或新的势力突然出现并迅速发展壮大。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项新的事业或创新的做法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就和突破。这个成语的每个字都含有独特的含义:“异”指的是不同、非主流,“军”指的是军队或势力,“突”表示突然,“起”则表示崛起。异军突起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时各个势力之间互相争斗,而突然有一支新的军队出现,并且迅速崛起,给其他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压力。这个成语的典故也常被用来比喻在某个领域中,新
飞刍挽粒
飞刍挽粒是一个成语,意为迅速运送草料和粮食,形容紧急情况下物资的快速调动和准备。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形容军队或其他场合需要大量食物时的物资运输。近义词包括急征粮草、急运物资和急迫需求等。反义词为缓慢不前、悠然自得和闲散无为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非紧急或战争环境、形容非物资运输情况或将其分开使用。
丢盔抛甲
丢盔抛甲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战场上惊慌失措、逃命的情景,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士兵因惊慌而丢掉头盔和铠甲逃跑。近义词包括惊慌失措、狼狈不堪等,反义词为临危不惧、勇往直前等。使用时应遵循原意和背景,避免错误用法,如误用于非战斗情境或过度使用以夸张或讽刺。文章提供了丢盔抛甲的读音、含义、典故、例句和错误用法提示。
轻卒锐兵是什么意思
轻卒锐兵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īng zú ruì bīng。该成语用于形容军队轻装精锐、士气高昂,准备迅速出击的态势。其源于古代战争实践,表示轻装精锐的军队能迅速出击给敌人打击。轻卒锐兵的近义词有精锐之师、骁勇之士、雄师劲旅等。反义词包括散兵游勇、乌合之众等。在战场等场景中,可以使用该成语形容军队的优势和战斗力。但需注意,不可随意用于非军事方面的情境或对象,避免混淆使用或误用其含义。
疾足先得
“疾足先得”是一个成语,意指在速度或时机上占据优势,更快获得所需或实现目标,强调速度和效率的重要性。其源于古代故事,形容快速行动取得优势。近义词有“捷足先登”、“抢先一步”、“先发制人”等。反义词为“慢条斯理”、“落后于人”、“迟缓不前”等。在使用时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选择,避免误解和滥用。错误用法包括误解为贬义词语、使用不当场合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
摧枯拉朽
“摧枯拉朽”是一个成语,形容轻易地、毫不费力地摧毁或消灭某事物,尤其适用于描述已失去活力或战斗力的事物。其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反映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等。反义词包括艰难困苦、难如登天、不易之典等。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在非战争或非竞争场合滥用。例如,形容力量强大的人或事物以摧枯拉朽之势达成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