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无聊赖:一种精神空虚的状态
读音
百无聊赖:bǎi wú liáo lài
含义
- 百:泛指数量多,表示程度深。
- 无:没有。
- 聊:依靠、寄托。
- 赖:依赖、依靠。
整体含义:形容人极度空虚、无所事事,精神上没有任何寄托,感到极度无聊和寂寞。
典故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阮籍曾感叹“百无聊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孤独。
- 《红楼梦》:贾宝玉在失去林黛玉后,整日“百无聊赖”,形容他精神萎靡、无所适从的状态。
- 现代用法:常用来形容人在无事可做时的消极情绪,如“假期太长,反而百无聊赖”。
近义词
- 无所事事:指没有事情可做,闲得发慌。
- 空虚寂寞:形容精神上的孤独和无聊。
- 索然无味:形容对事物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
- 闷闷不乐:因无聊而感到不开心。
反义词
- 兴致勃勃:形容对某事充满热情和兴趣。
- 乐在其中:指在做某件事时感到快乐。
- 充实忙碌:形容生活丰富,没有空闲时间。
- 精神抖擞:形容人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放假在家,小明觉得百无聊赖,不知道该玩什么。
- 没有朋友一起玩,小红感到百无聊赖。
-
小学高年级:
- 下雨天不能出门,他百无聊赖地翻着漫画书。
- 作业写完了,他百无聊赖地趴在桌子上发呆。
-
初中:
- 考试结束后,同学们百无聊赖地等待成绩公布。
- 周末没有安排,他百无聊赖地刷了一整天手机。
-
高中:
- 高考后的暑假,他百无聊赖,不知道该做什么。
- 一个人在家,她百无聊赖地翻着旧照片。
-
大学及以上:
- 失业在家,他百无聊赖,整天无所事事。
- 漫长的隔离期,许多人感到百无聊赖。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百无禁忌”:
- ❌ 错误例句:“他百无聊赖地说了很多不该说的话。”(正确应为“百无禁忌”)
-
误用为“百般无奈”:
- ❌ 错误例句:“面对困难,他百无聊赖。”(正确应为“百般无奈”)
-
误用为“无所不能”:
- ❌ 错误例句:“他百无聊赖,什么都会。”(正确应为“无所不能”)
-
误用为“百感交集”:
- ❌ 错误例句:“听到这个消息,他百无聊赖。”(正确应为“百感交集”)
总结:“百无聊赖”强调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不能用于形容无奈、禁忌或能力强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心里很空空的诗词
描写心里很空空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心里很空空的诗词一、古诗词全文及解析江城五月落梅花,心情惆怅空自华。——李商隐《落梅》解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空虚和孤独,仿佛在五月的江城中,独自面对落下的梅花,心中充满了惆怅之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满目空空何处归。——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解析:此词以女子的口吻控诉男子的薄情,表达对爱情的绝望。全诗流露出一种内心的空泛与失落,无论景物如何变迁,心中却始终空空如也,无所依托。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
箪瓢屡空
本文介绍了成语“箪瓢屡空”的读音、含义、出处和近义词反义词。该成语出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用于形容生活贫困,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和必需品。同时,也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提示,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扩大其使用范围。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
穷极无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穷极无聊”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人处于极度困苦、无聊、无所适从的状态,来源于古代生活经验和观察。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的提示。同时强调了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情感色彩和语气,以准确传达其含义。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
东张西张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性短语“东张西张”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人做事心神不宁、左顾右盼、注意力不集中或四处张望、不专心的样子。文章详细解释了其用法,并提供了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和例句。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如不当语境使用、滥用、与其他动词连用时产生歧义以及与“四处”等词语的重复使用。
二三其意
二三其意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不专一,对某事或某人有多个想法或意图。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用来形容齐国大夫崔杼对庆封心怀不满却表面上装作亲近的情况。该成语还可以用来形容态度多变、意志不坚定的人。同时需要注意在使用时避免滥用和错误使用,应准确把握其含义和用法。
勃然奋励
本文介绍了成语“勃然奋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勃然奋励指精神振奋,发愤图强,源于《后汉书·耿弇传》中的故事。该成语还见于其他古代文献,如《左传》、《史记》等。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要振作精神,努力向前。错误用法包括用错场合、乱用词语搭配、误用为主语以及不符合语境等。通过本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不寒而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寒而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在没有受到寒冷的情况下,却感到非常害怕和颤抖的心理状态。其典故源于古代的两个故事。此外,还介绍了与其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通过具体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餐霞饮景
“餐霞饮景”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隐士修行生活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jǐng,形容隐居山林,以天地为食,与自然为伴的生活方式,表达超脱尘世、追求自然与宁静的境界。其典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道家修行者的传说。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和“隐居山林”等,反义词则是“繁华喧嚣”和“追名逐利”。该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与自然环境和清静生活方式相关的情况,但在不恰当的语境中可能会被误用。例如描述吃饭的场景或与自然无关的活动等。正确使用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