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巴三览四”详解
读音
巴三览四(bā sān lǎn sì)
含义
- 巴:攀附、依附。
- 三:泛指多次、反复。
- 览:观看、查看。
- 四:泛指多方面、广泛。
整体含义:形容人说话或做事东拉西扯、没有重点,或者指人喜欢打听、窥探别人的事情。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记载东汉隐士严光(字子陵)拒绝出仕,隐居富春江,不愿攀附权贵,后人用“巴三览四”讽刺那些趋炎附势、四处打听的人。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谢安曾批评某些人“巴三览四,终无所得”,指他们喜欢打听闲事,却无真才实学。
近义词
- 东拉西扯:说话没有条理,随意牵扯无关内容。
- 道听途说:未经证实就传播消息。
- 窥探隐私:喜欢打听别人的私事。
- 捕风捉影:没有根据就胡乱猜测。
反义词
- 言简意赅:说话简洁明了,抓住重点。
- 专心致志:专注于某一件事,不分散注意力。
- 守口如瓶:不随意泄露或打听他人私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上课时总是巴三览四,不认真听讲。
- 不要巴三览四地问别人的事情,这样不礼貌。
-
小学高年级:
- 写作文要围绕主题,不能巴三览四地乱写。
- 他喜欢巴三览四地打听同学的秘密,大家都不喜欢他。
-
初中:
- 讨论问题时,不要巴三览四,要抓住重点。
- 有些人巴三览四地打听别人的私事,显得很没教养。
-
高中及以上:
- 学术研究要严谨,不能巴三览四地引用不相关的资料。
- 在职场上,巴三览四地打听同事的薪资是不合适的。
错误用法
-
误用为“勤奋好学”:
- ❌ 他每天巴三览四地读书,成绩很好。(错误,应改为“广泛阅读”)
-
误用为“观察细致”:
- ❌ 这位侦探巴三览四,终于找到了线索。(错误,应改为“细致入微”)
-
误用为“社交广泛”:
- ❌ 她巴三览四,认识很多朋友。(错误,应改为“交友广泛”)
总结:“巴三览四”通常带有贬义,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为褒义词。
你可能感兴趣
代越庖俎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代越庖俎这一成语的读音和含义,解释该成语为代替他人做事或越权行事的比喻。文章引用了《左传》中的典故,详细描述了代越庖俎的出处和背景。同时,列举了代越庖俎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文章还指出了代越庖俎的错误用法场景,如滥用职权、干预他人私事和超越职权范围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代越庖俎这一成语。
成语巴三揽四是什么意思 详解其含义用法及常见错误
巴三揽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 sān lǎn s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行为不专注、心不在焉、做事马虎的特点。它源于古代的民间俚语或俗语。巴三揽四的近义词包括心不在焉、漫不经心等,反义词为全神贯注、一心一意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同时也指出了一些错误用法及其例子,如不当场合使用、表达重复啰嗦、滥用评价等。因此,在使用巴三揽四时,应根据语境和对象进行选择。
说长论短是什么意思
说长论短的读音读音:shuō cháng lùn duǎn标注拼音:shuō cháng lùn - duǎn说长论短的含义“说长论短”是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或人的行为进行无休止的评论或批评,特别是对别人的缺点或不足进行挑剔和指责。它通常带有贬义色彩,表示对事物或人的评价过于苛刻或挑剔。说长论短的典故“说长论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和争论。在古代,文人雅士常常聚在一起,就诗词、文章、历史事件等话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对所讨论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有时甚至会针对一些细节进行争论。由于这种争论往往非常激烈和细致,因此就形成了“说长论短”的说法。此
称雨道晴是什么意思
"称雨道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善于预测天气变化或把握时机表达的能力。其典故源于古代天气预测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该成语的含义是能够在形势变化时准确判断并适应环境。近义词包括准确判断、洞察先机、明察秋毫等。反义词为盲目行事、不知所措、缺乏判断力等。使用时应遵循成语的规范和原意,避免滥用或乱用近义词替代。文章提供了正确使用"称雨道晴"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
拉三扯四是什么意思
拉三扯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或做事毫无条理、没有重点,随意东拉西扯。该成语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近义词包括闲言碎语、拖泥带水等。反义词则包括有条有理、言之有据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搭配词语,避免误用。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拉三扯四的用法和错误用法。
说三道四是什么意思
说三道四的读音标注拼音: shuō sān dào sì说三道四的含义"说三道四"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喜欢发表意见,对别人的事情或话题随意发表评论,常常是未经他人允许或了解情况的前提下。它含有批评、指责或过于多管闲事的意思,往往被用来形容那些不负责任地散布消息、谈论不相关或不恰当话题的行为。说三道四的典故"说三道四"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推测其源于古代的民间俚语或俗语。在古代社会,人们常常通过口头传播信息、交流观点,而有些人喜欢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随意评论或传播消息,因此逐渐形成了"说三道四"这样的说法。这个成语也常被用于形容那些喜欢搬弄是非、制造谣言的人。说三道四的近义词闲
吹垢索瘢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吹垢索瘢”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对细小的瑕疵或过失都极力挑剔或追究,常用来形容人过于苛求完美。其近义词包括吹毛求疵、寻根究底等,反义词为宽容大度、不拘小节等。文章还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误用该成语的情况,提醒读者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打边鼓是什么意思
“打边鼓”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ǎ biān gǔ。它表示在旁边支持或帮助某一方,但不直接参与。典故可能源于古代的鼓乐表演或战争中的助威方式。“打边鼓”的近义词有助威、协助、支持、附和等。反义词为反对、孤立、背离等。在团队或项目中,虽然不是核心成员,但通过提供建议、鼓励和支持来间接帮助的情况就可以称为“打边鼓”。但需注意,该成语需根据具体语境恰当使用,避免滥用场合、误用对象和轻视他人努力的语境。
不知所云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成语含义典故用法及常见错误
“不知所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hī suǒ yún。其含义是说话或写作的内容混乱、含糊不清,让人难以理解。该成语出自《晋书·王羲之传》,用于形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高超,难以捉摸其深意。后来引申为形容说话或写作让人难以理解。近义词包括莫名其妙、含糊不清、语无伦次等。反义词则有一目了然、言之有物、清晰明了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的用法,比如用于评价对方理解力差或轻率地评价他人作品。正确的用法是形容说话或写作的内容难以理解。
趁火打劫是什么意思
趁火打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èn huǒ dǎ jié”,意指利用他人的困难或危机获取自己的利益。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劫掠行为,常用来形容在他人遇到困难时谋取私利的行为。趁火打劫的近义词包括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和坐收渔利等。反义词为雪中送炭、见义勇为和乐于助人等。使用趁火打劫时要根据具体语境,避免误用和滥用。在困难时期,应该互相帮助,而不是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