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自守
“杜门自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zì shǒu,意为闭门不出,独自固守。它描述的是面对外界纷扰或危险时,选择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接触,独自坚守立场或原则的行为。这一成语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并且在《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有记载。杜门自守的近义词包括闭门不出、独守一隅等,反义词则为敞门迎客、广交天下友等。在疫情期间、遭遇困难或战乱时期等情境下,人们可能会选择杜门自守。然而,错误地使用该成语,如用于不当场合或与其原意混淆,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困惑或误解。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成语的准确含义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