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的拼音
未的部首
一
未的笔顺
一,一,丨,丿,㇏
横,横,竖,撇,捺
未的含义
1.副词。1.不:~便。~知可否。2.没;没有:~见此人。
2.地支的第八位。
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未的详细解析
1.副词。1.不:~便。~知可否。2.没;没有:~见此人。
2.地支的第八位。
3.未时,旧式记时法,相当于十三点到十五点。
未 [wèi]
〈副〉
(象形。基本义:没有;不。“未”字否定过去,不否定将来,与“不”有别。但有时候也当“不”字讲)
相当于“没有”、“不曾”、“尚未”
未,无也。——《小尔雅·广诂》
未由也已。——《论语·子罕》
未之难矣。——《论语·宪问》
吾与郑人未有成也。——《公羊传·隐公六年》
吾未有言之。——《吕氏春秋·开春》
未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孙母未去。——唐· 杜甫《石壕吏》
未百步则返。——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舒未舒。
又如:未际(未发迹);未的(未必,不一定);未从(未曾,尚未);未傅(未成年的人);未遑(来不及,没有闲暇);未遇(未得到赏识和重用;未发迹);未宾(没有归顺);未集(未能完成);未臻(未到圆满的地步);未极(无穷远处;未到尽头;没有停止);未意之志(没有完成的志向);未第(科举考试中未中);未萌(事情发生之前)
(“未”字否定过去,“不”字否定将来,但有时候未也当不讲)不
众宾未拾取矢。——《仪礼·乡射礼》。注:“未,犹不也。”
未若复吾赋不幸。——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未为简易。——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游人虽未盛。——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犹未能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未消(不必,不要);未一(不再一一去详细叙述);未敢苟同;未知可否;未审(不知);未的(不确实,不确切);未足(不足,不能);未如(不如);未妨(不妨);未若(不如);未孚(不算大信,不是至诚);未足轻重(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未应(不曾,不须);未为不可(不是不可以);未逮(不及;没有达到)
否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
〈名〉
滋味。后作“味”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于未,象木重枝叶也。——《说文》
地支的第八
未还于此。——唐· 李朝威《柳毅传》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67年为农历丁未年
用以纪月,即农历六月
用以纪时,叫“未刻”。即午后十三时至十五时
两马相交,斗了一百余合,自从辰牌直杀到未刻。——《英烈传》
五行属土
丑、未,亦土也。——《论衡》
十二生肖属羊
未禽羊。——《论衡》
将来
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荀子》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描绘春秋意象 关于春天与秋天的经典诗词赏析
春秋笔底韵悠长:历代诗人笔下的春秋意象春秋二季,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时间坐标,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咏不辍的主题。春之生机与秋之肃杀,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审美体验与生命感悟。本文撷取历代经典诗词,探寻春秋意象在中华文化中的深远意蕴。一、春之咏叹:万物复苏中的生命哲思《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五言绝句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春日清晨的鲜活图景。孟浩然捕捉到春眠的慵懒与鸟鸣的欢快形成的微妙对比,尾句"花落知多少"的设问,将惜春之情融入哲思,展现盛唐诗人对自然生命的细腻感知。《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词中的七月盛夏记忆 关于流火七月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七月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李贺、白居易、杜甫、杜牧等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通过对七月的自然景色、人们的心情和感受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七月的热爱与感慨。文章还提到了七月是夏日的最热烈、最旺盛的时刻,古人们用诗词表达了对夏日的热爱与浪漫。阅读这些诗词,让人仿佛置身于七月的季节中,感受到夏日的热情与生机。同时,文章也强调了七月之诗是夏日的浪漫与深情,我们可以用诗词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慨,让诗意在夏日中绽放。
午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午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午作为地支的第七位,用于纪年、月、日、时。午时相当于十一点到十三点,是日中的时候。午的象形为御马索,也有纵横相交的含义。此外,午还特指五月初五,以及代表南方。同时,午也有违反、抵触的意思。
申的拼音
本文详细解析了“申”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古汉语中的多重含义。包括陈述、说明,地支的第九位,上海市的别称等。文章还介绍了“申”的古代用法,如申诚、申戒等,以及作为名词、形容词、副词的用法。此外,“申”字还通“呻”,并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最后,文章阐述了“申”作为姓氏的含义。
描写青梅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青梅的诗词的魅力,从古文中挑选了多篇佳作进行解析。文章描绘了青梅的美丽形象,探讨了青梅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深邃的意境,包括与现代情感生活的融合和现代意义。同时,赞美了青梅的文化内涵及其在诗词中的完美融合。文章使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古人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并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和真挚情感。
10首关于马的古诗词赏析 带你领略骏马意象与诗人豪情
以下是关于描写马的10首古诗词的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关于描写马的十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展现了马的形象和内涵。其中包括以马喻人、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壮烈、驰骋田野的自由与豪情、孤独与豪情、骑马旅行的艰辛与壮美、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以及马匹的雄壮、速度和力量等主题。通过欣赏和品味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与价值。文章介绍了多首描写马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马为载体,表达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如英勇、壮志、自由、浪漫等。
描写夏天山和水的古诗词
描写夏天山和水的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夏天山和水的古诗词一、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唐·王之涣朝代:唐代解析:此诗虽未直接描写夏天,但“白日依山尽”一句却能让人想象到夏日阳光照耀下,山峰的壮丽景象。此诗以雄健的笔触描绘了山川之形貌,富有自然之美,尤其是那夏日的山峰和大地更是相得益彰。二、杨德逢《夏夜宿洞庭》原文:六月洞庭烟未消,江涵明魄转浮遥。水光山色相辉映,疑是仙源碧海朝。作者:宋·杨德逢朝代:宋代解析:此诗描绘了夏日的洞庭湖畔,水光山色交相辉映的景象,山与水在夏日的阳光下相互映照,美不胜收。诗人通过描绘山水的色彩与形态,让人感受
关于12个月的古诗词
关于12个月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12个月的古诗词一、一月《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解析:此诗描述了农历新年元旦的景象,春风送暖,家家户户换新桃符,迎接新的一年。二、二月《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解析:这首诗虽未明言二月,但其意境表现出春的气息,夜晚的春雨与清晨的啼鸟构成了一幅春日的画卷。三、三月《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解析:此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景色,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历代咏竹诗词精选 关于满山绿竹的10首经典赏析与意境解析
这些诗词描绘满山绿竹,展现了自然之美的魅力,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描绘绿竹的美,有的描绘雨后翠竹,有的描绘山间翠竹,有的将绿竹与山水、生活等元素结合,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自然画卷。这些诗歌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之情。总的来说,这些诗歌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的表达。本文介绍了描写满山绿竹的诗词及其解析。文章通过引用多首古诗词,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绿竹之美,如雨后翠竹、山间翠竹、江畔翠竹等。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画面和鲜明的意象,展现了绿竹的独特魅力和自然之美,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文章
描写我国边塞的古诗词
描写我国边塞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我国边塞的古诗词多不胜数,其中蕴含着诗人们对于边疆生活的体验,对于保卫家园的崇高理想的讴歌,下面列举一些代表性的诗词及分析:一、塞下曲·其四(唐·李益)原文: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作者与朝代:唐 · 李益 (中唐诗人)解析:诗人张弓引箭、驻守在边关上,感受到的是风沙的浩渺与清冷。诗歌描写了塞外的荒寒与苍茫,并借用笛声渲染征人的思乡之情。此诗是李益边塞诗中的佳作。二、凉州词(唐·王之涣)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与朝代:唐 · 王之涣 (唐代诗人)解析:此诗描绘了边塞的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