簋怎么读:探秘古代食器的文化密码
拼音
“簋”字的拼音是guǐ,读作第三声。这个发音如同”鬼”字相同,但千万不要被这个发音吓到,它其实承载着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厚重历史。当你第一次见到这个字时,可能会觉得它结构复杂,但记住这个简单的拼音就能轻松读出来。
部首
“簋”字的部首是⺮(竹字头),这个部首告诉我们,最早的簋可能与竹制器具有关。竹字头通常出现在与竹制品相关的字中,比如”筷”、”篮”、”筐”等。虽然后来簋多为青铜或陶制,但其名称保留了最初可能与竹制相关的痕迹,这正反映了汉字演变的趣味性。
笔顺
写”簋”字需要按照特定的笔顺,共17画:
- 丿(撇)
- 一(横)
- 丶(点)
- 丿(撇)
- 一(横)
- 丶(点)
- 𠃍(横折)
- 一(横)
- 一(横)
- 𠄌(竖提)
- 丿(撇)
- ㇏(捺)
- 丨(竖)
- 𠃍(横折)
- 丨(竖)
- 丨(竖)
- 一(横)
这个复杂的笔顺就像在绘制一件精美的青铜器,每一笔都不可或缺,共同构成了这个充满古意的汉字。
含义
“簋”指的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特点是圆口,通常有两耳(也有四耳的情况)。在古代,簋不仅是实用器皿,更是礼制的重要载体,常与鼎配合使用,成为”鼎簋”组合,在祭祀和宴飨中扮演重要角色。簋中盛放的通常是黍稷等主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思想。
详细解析
“簋”字在古籍中有丰富记载,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古老食器的文化内涵:
《说文解字》解释:”簋,黍稷方器也。”虽然这里说是”方器”,但《周礼》注释中又指出”圆曰簋”,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不同时期簋形制的演变。早期的簋可能有方形,后来以圆形为主。
《易经·损卦》提到:”二簋可用享”,说明簋在祭祀中的使用。《诗经》中多次出现簋的记载,如《秦风·权舆》”每食四簋”,《小雅·伐木》”陈馈八簋”,展示了不同场合使用簋的数量差异。
《韩非子·十过》记载尧”饭于土簋”,说明最原始的簋是陶制的。而《史记·始皇纪》中”饭土簋”的记载,则体现了崇尚简朴的治国理念。到了青铜时代,簋成为重要的礼器,如司马光《训俭示康》批评管仲”镂簋朱紘”过于奢侈。
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簋从最初的实用食器,逐渐发展为兼具礼制功能的贵重器物,其材质也从陶土演变为青铜,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和礼制的完善。
近义词
在古代食器类别中,与”簋”功能相近的字包括:
- 簠(fǔ):与簋配合使用的食器,长方形,盛放稻粱
- 豆:高脚食器,主要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
- 皿:泛指各种器皿
- 敦(duì):盖与器身都呈半球形的食器
这些食器在古代常配合使用,形成完整的宴飨和祭祀体系。
反义词
严格来说,”簋”作为特定器物没有直接反义词。但如果从器物功能角度考虑:
- 鼎:虽然常与簋配合使用,但鼎主要用于烹煮而非盛放食物
- 爵:酒器而非食器
- 甗(yǎn):蒸食用具而非盛器
这些器物的功能与簋形成互补而非对立关系。
组词
“簋”字可以组成以下词语:
- 簋簠:泛指古代食器
- 八簋:古代天子宴饮时的规格
- 土簋:陶制的簋,象征简朴
- 簋实:簋中盛放的黍稷
- 鼎簋:鼎和簋的组合,代表礼制
这些词语多用于描述古代礼制或历史场景。
造句
- 考古学家在商周墓葬中发掘出精美的青铜簋,其纹饰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
- 《周礼》记载,诸侯宴飨可使用六簋,而士大夫只能用四簋,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 尧舜时期,君主使用土簋吃饭,这种简朴作风被后世奉为美德。
- 博物馆展出的这件西周簋,内壁铸有长篇铭文,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 在古代,”二簋可用享”表明即使简单的祭品也能表达虔诚之心。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簋”字出现在少数成语中,多与古代礼制相关:
- 簠簋不饰:原指食器不整洁,后比喻为官不廉。出自《汉书·贾谊传》:”古者大臣有坐不廉而废者,不谓不廉,曰’簠簋不饰'”。
- 簠簋之风:指官场贪污腐败的风气。
- 鼎簋之器:比喻重要的礼器或职位。
这些成语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体现了”簋”字在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通过对”簋”字的全方位解读,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汉字的读写,更窥见了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和礼制文明的冰山一角。这个看似复杂的字,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生活智慧和礼仪传统,是连接古今的文化密码。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俎"的正确读音与5个鲜为人知的文化内涵解析
本文介绍了俎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俎是一种古代祭祀时盛肉的器物和古代切肉用的砧板。文章详细解析了俎的名义,包括俎在祭祀和宴会中的用途,以及俎的形状和结构。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俎在古典文献中的一些用法和含义。
琮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探索这个古老玉器的12个知识点
本文介绍了汉字“琮”的拼音、部首、笔顺,解释了其含义为古代的一种玉器,外形为外边八角形,中间有圆孔。文章还详细解析了琮的字形结构及其在历史文献中的使用,如琮玺、琮璧、琮璜等。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汉字“琮”的起源、演变及其文化内涵。
古代酒杯“觞”字怎么读 探秘其拼音笔顺与文化内涵
本文介绍了汉字“觞”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并详细解析了“觞”的含义。它古代称酒杯,有盛酒器的意思,并且也可以表示向人敬酒、饮宴等动作。
古代汉字"弁"的正确读音与5种文化含义解析
---本文介绍了“弁”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弁”的含义,包括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帽子,低级武职的旧称,以及古时的官帽等。同时,还介绍了“弁”在古籍中的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的含义。---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摘要内容要符合指定的字数摘要内容应涵盖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等。摘要需要简洁明了,符合指定的字数要求。本文介绍了“弁”的拼音、部首和笔顺,并详细解析了其多重含义。包括古代男子戴的帽子、低级武职的旧称及古时的官帽等。此外,“弁”在古籍中还有动作含义和形容词性质的含义。摘要内容全面且简洁明了。
探索汉字"圭"的正确读音与千年文化内涵 从礼器到天文仪器的5大用途解析
本文主要介绍了圭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古代作为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拿的玉器、测日影的仪器和容量单位的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圭的不同含义和用途,包括在典礼中的使用、测日影的作用、作为容量单位的意义等。
爵怎么读 揭秘jué的17笔写法与5种爵位文化内涵
该文章提供了关于“爵”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详细解析。爵是一种古代饮酒的器皿,也可表示君主国家对贵族所封的等级。另外,爵还通“雀”,并提供了关于爵的相关动词如授予官爵的含义。本文介绍了“爵”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含义。爵是古代酒器,也代表君主封赐的等级或授予官爵。同时,爵与雀有关,涉及相关词汇如爵人、爵命等。
彝字怎么读 18画彝字正确发音笔顺与彝族文化解析
本文介绍了“彝”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彝可指古代盛酒的器具和宗庙祭器,也代表法度、常规。文章还阐述了彝在彝族文化中的意义,并介绍了其名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如彝序、彝典、彝制等。
描写古代冷兵器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古代冷兵器在古诗词中的描绘和文化内涵。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古代冷兵器在古诗词中的描绘,包括剑、刀、弓箭、矛戟等兵器的诗意展现。通过引用多篇描写古代冷兵器的诗词,展示了冷兵器在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章还探讨了冷兵器的文化内涵与传承,指出冷兵器不仅是战争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欣赏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背景,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文章最后呼吁珍惜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商彝周鼎是什么意思
商彝周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āng yí zhōu dǐng。它指的是中国古代商周两朝的青铜器物,包括彝和鼎等,常被用来形容古代文明和文化的珍贵和重要。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青铜器物被视为国家的宝藏,代表着古代文明的繁荣和文化积淀。商彝周鼎常出现在文物、古董、历史等方面的语境中。使用时应避免与其意义混淆的用词错误,尊重其历史和文化背景。
罍怎么读 3分钟掌握léi的发音笔顺和古代酒器文化
本文介绍了“罍”这一古代酒器,其特点为口小、腹深、有圈足和盖儿,多用青铜或陶制成。文中详细解析了罍的含义,并引用了古代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如《诗》、《周礼》和《礼记》等,展示了罍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