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熊入梦

飞熊入梦

读音

fēi xióng rù mèng

含义

  • :飞翔,象征吉祥或非凡之物。
  • :古代被视为力量与祥瑞的动物,也指贤才。
  • 入梦:进入梦境,暗示天意或预兆。
    整体含义:原指周文王梦见飞熊而得太公望(姜子牙)的典故,后比喻君主得贤臣的征兆,或指人才被重用的吉兆。

典故

  1. 《史记·齐太公世家》:周文王夜梦飞熊,占卜得知将遇辅佐之才,后于渭水边寻得垂钓的姜子牙,拜为军师,助周灭商。
  2. 《封神演义》演绎:小说将这一典故神化,描述飞熊为姜子牙的化身,强调“天命所归”。
  3. 民间传说:后世用“飞熊入梦”形容人才遇明主,如刘备三顾茅庐前也曾有“卧龙入梦”的传说。

近义词

  1. 梦熊之兆:专指生男孩的吉兆(源自《诗经》),后引申为得贤才。
  2. 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人才。
  3. 三顾茅庐:君主诚心求才的典故。

反义词

  1. 怀才不遇:有才能却无人赏识。
  2. 明珠暗投:人才被埋没或误用。
  3. 黄钟毁弃:贤才遭弃用,小人得志。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1. 老师夸小明的画有创意,说他像“飞熊入梦”里的小天才!
  2. 爸爸说,梦见考满分是“飞熊入梦”,但要努力才能成真哦!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1. 班长竞选时,小红的演讲惊艳全场,真是“飞熊入梦”般的表现。
  2. 历史课上,我们学到周文王“飞熊入梦”请姜子牙的故事。

初中

  1. 公司新来的总监能力超群,老板笑称这是“飞熊入梦”。
  2. 诸葛亮出山前,刘备是否也有过“飞熊入梦”的预感呢?

高中及以上

  1. 科研团队引进顶尖学者,堪称现代版的“飞熊入梦”。
  2. 他的提案被市长采纳,同事调侃:“你这算不算飞熊入梦?”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噩梦

    • ❌“昨晚梦见被熊追,简直是飞熊入梦!”(正确应指吉兆,非凶兆。)
  2. 泛指普通梦境

    • ❌“我梦见会飞的熊猫,这就是飞熊入梦吧?”(需关联人才或祥瑞。)
  3. 滥用场合

    • ❌“我游戏抽到SSR卡,飞熊入梦啊!”(非典故本意,过度娱乐化。)
  4. 混淆动物象征

    • ❌“梦见老虎代表飞熊入梦。”(熊与虎文化寓意不同。)

总结:“飞熊入梦”是充满文化底蕴的成语,使用时需紧扣“贤才遇明主”或“天降祥瑞”的核心,避免随意引申或误用场景。

飞熊入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招揽贤能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招揽贤能的古诗词的描写,包括曹操的《短歌行》、杜甫的《春望》、李清照的《临江仙》等。这些古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表达了招揽贤能的主题,体现了对贤才的渴望与尊重。文章还介绍了这些古诗词中的招揽贤能之词对于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借鉴,强调了重视人才培养、招揽贤能的重要性,并呼吁在欣赏这些古诗词的同时,思考如何更好地招揽和培养人才,为时代和国家贡献力量。

描写爱贤求贤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爱贤求贤的诗词,通过对多首古诗词的解析,探讨了爱贤求贤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文章指出,爱贤求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精神需求。通过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人才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文章呼吁我们要珍视人才、尊重人才,不断发掘和培养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贡献。

大器晚成

“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指有才能的人在年轻时可能不显眼,但随时间积累逐渐展现才华。源自《论语·阳货》等典故,与后起之秀等词相近。该成语用于描述人的成长历程和事业后期成功,但需注意其褒义含义及正确用法,避免滥用或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在描述自然物体或动物时使用,误解为贬义以及直接与年龄挂钩。

丹凤朝阳

"丹凤朝阳"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描述凤凰在早晨阳光下展翅飞翔的场景,象征着吉祥、美好和希望,比喻有才能的人遇到赏识自己的人或好的机遇。其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帝王文化,常用来比喻君臣遇合的佳话。近义词包括吉祥如意、旭日东升等,反义词则包括晦气连连、灾难频发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个人情绪或自然现象,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正确的使用能够传达出美好的寓意和深刻的含义。

爱才若渴

本文介绍了成语“爱才若渴”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和近义词。同时,文章也探讨了该成语的反义词和在不同情境下的错误用法。文章强调,“爱才若渴”指的是对有才能的人的极度渴望和尊重,如同口渴需要水一样迫切。历史上,像蜀汉君主刘备和唐太宗李世民等人物都有过爱才若渴的表现。此外,本文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爱才若渴”这一成语。

爱才如渴

爱才如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ài cái rú kě,形容非常珍视人才,渴望得到人才的心情非常迫切。最早源于《左传》中祁奚的故事,用来表达对于人才的极度渴望和尊重。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求贤若渴、珍爱人才、慕才好士等,反义词则是视若无睹、恃才傲物、轻视人才等。文章还介绍了爱才如渴的使用语境和注意事项。

思贤如渴是什么意思

思贤如渴的读音思贤如渴的拼音是 sī xián rú kě。思贤如渴的含义“思贤如渴”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的心情非常迫切。其中,“思”表示思念、渴望,“贤”指的是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如渴”则形容渴望的程度非常强烈。思贤如渴的典故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刘备在三国时期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不断寻找有才能的人来辅佐自己。当他听说诸葛亮是一位有才华的隐士时,便亲自前往请他出山相助。在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刘备表现出了对贤才的极度渴望和尊重,以至于后来有了“思贤如渴”这个成语的流传。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晋书·王猛传》等。这些典故都表达了对于贤才的渴望和尊重。思贤如

断圭碎璧

断圭碎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guī suì bì,用于形容器物残破不全或诗文、言辞等不完整、不连贯。其含义来源于古代贵重的物品如玉簪和玉璧的断裂和破碎。该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人物或事件背景。其近义词包括残缺不全、支离破碎等,反义词则是完好无损、完整无缺等。在语境使用中,需要注意避免误用,特别是在描述完整无缺的事物时。该成语主要用于形容珍贵之物的残缺不全。

卑礼厚币

“卑礼厚币”是一个成语,表示用谦卑的礼仪和丰厚的财物、礼品来表示尊重、友好或拉拢。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常用于形容国家或个人间的友好交往。其含义包括谦卑、恭敬的态度以及丰厚的礼物,常用来结盟、建立关系或追求某种目的。近义词包括厚礼谦恭等,反义词则为傲慢无礼等。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根据语境判断,避免滥用或误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

笃近举远

“笃近举远”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ǔ jìn jǔ yuǎn。其含义是重视近处的人或事,同时兼顾远处的人或事,强调既要关注眼前事物也要有远见卓识。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兼顾实际行动和长远眼光的人或事。其近义词有兼顾远近、远近闻名、瞻前顾后等,反义词则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场合、不要误解含义,并且注意搭配。该成语在企业管理、人际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有实际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