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归马
读音
fàng niú guī mǎ
含义
- 放:释放,放归。
- 牛:耕牛,古代重要的农耕工具。
- 归:归还,回归。
- 马:战马,象征战争。
整体含义:比喻停止战争,恢复和平,使百姓安居乐业。原指周武王灭商后,放归战马和耕牛,表示不再用兵,让人民休养生息。
典故
- 《尚书·武成》:
周武王灭商后,为了安抚百姓,下令“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表示战争结束,天下太平。 - 《史记·周本纪》:
记载周武王“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墟”,象征停止战争,恢复农耕生活。 - 后世引用:
唐代诗人杜甫在《洗兵马》中写道:“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功大心转小,郭相谋深古来少。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鹤禁通宵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攀龙附凤势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汝等岂知蒙帝力,时来不得夸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征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其中“放牛归马”的意象被用来歌颂和平。
近义词
- 刀枪入库:战争结束,武器收存,不再使用。
- 马放南山: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
- 偃武修文:停止战争,提倡文教。
- 休养生息:让百姓安定,恢复生产。
反义词
- 兵连祸结:战争不断,灾祸频发。
- 烽火连天:形容战火蔓延,局势动荡。
- 穷兵黩武:滥用武力,不断发动战争。
- 战火纷飞:形容战争激烈,社会动荡。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战争结束后,国王下令放牛归马,百姓们终于可以安心种田了。
- 老师说,和平年代就像“放牛归马”,大家都能快乐生活。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周武王灭商后,放牛归马,让百姓回归平静的生活。
- 历史上许多明君都懂得“放牛归马”的道理,停止战争,发展农业。
-
初中:
- 唐朝贞观之治时期,国家安定,可谓“放牛归马”的典范。
- 战争带来的破坏太大,唯有“放牛归马”,才能让社会恢复生机。
-
高中及以上:
- 在《尚书》中,“放牛归马”象征着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体现了古代统治者的智慧。
- 现代国际关系中,各国应倡导“放牛归马”的精神,减少军事冲突,促进合作。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形容个人行为:
- ❌ 他决定放牛归马,不再参加比赛。(错误,成语不适用于个人选择。)
-
误用于形容短暂休息:
- ❌ 周末到了,我要放牛归马,好好睡一觉。(错误,成语与战争、和平相关,不适用于日常休息。)
-
误用于形容动物放养:
- ❌ 农场主把牛和马都放出去吃草,真是放牛归马。(错误,成语并非字面意思的放牧。)
-
误用于形容经济政策:
- ❌ 政府出台新政策,放牛归马,刺激消费。(错误,成语不适用于经济领域。)
总结:“放牛归马”是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的战争与和平背景,避免望文生义。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五胡乱华的诗词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上述提供的诗词深刻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和人民的苦难。根据提供的诗词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胡乱华时期的古诗词描绘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天、胡骑争驰、血染山河等情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透露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成语
本文汇集了多篇关于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名句和成语的文章,介绍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战争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以战争为主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具有深刻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文章通过列举具体的诗句和成语,展示了战争诗词的魅力和文化内涵,并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和反思。这些古诗词中的战争之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更加珍惜和平、尊重生命。
描写战争的名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战争的名诗词及其解析。这些古诗词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悲伤,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向往。每篇摘要都涵盖了诗词的原文、作者和朝代,以及对其内容和情感的解析。这些古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战争场景、历史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表达了深沉的内涵和对历史、人生、人性的深刻思考。
写出描写战争的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战争的古诗词的文章,包括唐代李白、宋代范仲淹、明代袁宏道、清代吴兆骞和近代王国维的诗作。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之情。文章逐一解析了每篇诗作的内容,强调了诗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历史的感慨。
关于战争的诗词
关于战争的诗词(第1篇)关于战争的诗词,自古以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通过诗歌表达了对于战争的悲痛、哀思和对于和平的渴望。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整理的一些关于战争的古诗词。一、汉乐府《战城南》原文:战城南,死郭北,野中有争地。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解析:这首汉乐府描写了战争的惨烈,展现了战场上的白骨露于野外的悲凉景象。诗人以白骨和千里无鸡鸣的场景,表达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和对和平的渴望。二、唐代杜甫《兵车行》原文: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三军连镳出西边,六军不发久喧然。边庭流血沾我衣,战袍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战争的古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人民的痛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文章分别解析了唐代李白、宋代辛弃疾、明代郑燮、宋代陈亮以及清代纳兰性德等著名诗人的作品,通过其诗词表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英雄的缅怀。这些诗篇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人心灵的印记,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反思。
关于战争诗词
关于战争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关于战争诗词一、战城飞逃杳难寻 -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之涣诗词全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作者:王之涣;朝代:唐解析:这首诗以边塞景象和战士生活为题材,描写了战争的艰苦和壮志的决心,战士们历经磨难也不忘国之使命,表达了对战争的无奈与决心。二、壮志饥餐胡虏肉 -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诗词全文: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有关描写战争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战争的诗词的文章,涵盖了不同朝代、不同作者的经典之作。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英勇与悲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文章还赏析了每首诗词的深刻内涵,展示了古代诗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与感慨。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是历史的见证与反思。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诗词中汲取智慧与力量,共同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一、引言战争,自古以来便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古诗词中,战争也被广泛地描写和叙述。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更传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本文将搜集和解析一些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名句,并呈现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二、古诗词名句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王之涣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壮阔的黄河和孤城为背景,展现了边疆战争的艰辛。诗中以玉门关外之地的自然风光来衬托边关战士的孤独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忧虑。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写一联描写战争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主要提供了关于战争诗词的赏析,共包含五篇内容。古代诗词中,战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每篇赏析都介绍了一联描写战争的古诗词,包括全诗内容、作者、朝代及解析。这些诗词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战争的场景和对生命的尊重,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战争文化的理解。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古诗词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珍惜和平、反对战争,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