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归山
读音
fàng hǔ guī shān
含义
- 放:释放,放走。
- 虎:老虎,象征强大的敌人或祸患。
- 归:返回。
- 山:山林,老虎的栖息地。
整体含义:比喻放走敌人或潜在的威胁,使其有机会卷土重来,最终给自己带来更大的祸患。
典故
1. 《三国演义》中的典故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曾有机会杀掉刘备,但他出于爱才之心,放走了刘备。后来刘备势力壮大,成为曹操的劲敌。谋士程昱感叹道:“此乃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2. 《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
秦末时期,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范增愤怒地说:“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后来刘邦果然击败项羽,建立汉朝。
3. 民间传说
古代一位猎人捉到一只老虎,因怜悯而放它回山。不久后,老虎带领其他猛兽袭击村庄,猎人后悔莫及。
近义词
- 纵虎归山:与“放虎归山”意思相同,强调放纵敌人。
- 养虎遗患:比喻纵容敌人,最终自食恶果。
- 姑息养奸:因宽容而助长坏人坏事。
- 放龙入海:比喻放走强敌,使其自由行动。
反义词
- 斩草除根:彻底消灭祸患,不留后患。
- 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
- 一网打尽:全部捕获或消灭,不留余地。
- 防微杜渐:在祸患刚萌芽时就加以制止。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捉到一只虫子又放了,妈妈说:“别放虎归山,它会再来咬你的花!”
- 老师教育我们:“对待坏人不能放虎归山,要告诉大人。”
- 动画片里,英雄没有消灭坏蛋,结果坏蛋又回来了,真是放虎归山!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警察抓到小偷却轻易放走,这不是放虎归山吗?
- 历史上很多战争失败,都是因为放虎归山。
- 爸爸说:“对欺负你的人不能心软,否则就是放虎归山。”
初中
- 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典型的放虎归山。
- 公司开除了一名贪污的员工,但没追究法律责任,这算不算放虎归山?
- 环保不能只做表面功夫,否则就是放虎归山,污染会卷土重来。
高中及以上
- 国际关系中,对极端组织的妥协往往是放虎归山。
- 法律对犯罪分子的宽容,有时会导致放虎归山的后果。
- 企业竞争中,放过核心对手可能意味着放虎归山。
文学化表达
- 他望着敌人远去的背影,深知自己犯下了放虎归山的错误。
- 一时的仁慈,换来的可能是放虎归山的悔恨。
-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放虎归山者,终将被虎所噬。
口语化表达
- “你这次饶了他,小心放虎归山!”
- “别心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 “对骗子不能手软,否则就是放虎归山。”
警示性表达
- 网络安全中,放过一个病毒程序可能就是放虎归山。
- 疫情防控稍有松懈,便如放虎归山,疫情可能再次爆发。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无害的事物
- ❌“我把小猫放走了,妈妈说我放虎归山。”(小猫并非祸患)
- ✅应改为:“我把毒蛇放走了,妈妈说我放虎归山。”
-
误用于非敌对关系
- ❌“我让同学先走,结果被老师说放虎归山。”(同学并非敌人)
- ✅应改为:“我放走了偷东西的人,结果被老师说放虎归山。”
-
误用于自然现象
- ❌“下雨前乌云散了,真是放虎归山。”(天气变化无关祸患)
- ✅应改为:“警方释放了黑帮头目,简直是放虎归山。”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他放走了受伤的鸟儿,真是放虎归山的好心肠。”(“放虎归山”是贬义词)
- ✅应改为:“他放走了受伤的鸟儿,真是善良的举动。”
-
误用于无后续危害的行为
- ❌“我把作业借给同学抄,老师说我放虎归山。”(抄作业无严重危害)
- ✅应改为:“我包庇了考试作弊的人,老师说我放虎归山。”
总结:“放虎归山”必须用于形容放走真正的敌人或祸患,并强调其未来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随意用于普通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纵虎出柙是什么意思
纵虎出柙的读音纵虎出柙的读音为:zòng hǔ chū xiá。纵虎出柙的含义“纵虎出柙”是一个成语,其中“纵”表示放任、放走;“虎”指老虎;“出”表示出去;“柙”是古代用来关猛兽的笼子。因此,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把老虎从笼子里放出来,比喻放走了难以控制的坏人或危险的事物,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纵虎出柙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传说和故事。据说,在古代,有些人为了捕捉老虎等猛兽,会使用一种叫做“柙”的笼子来关押它们。然而,如果有人不小心或者故意放走了被关押的猛兽,就可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纵虎出柙”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放走了难以控制的危险事物或人。纵虎出柙的近义词放虎归山养虎遗患
纵虎归山是什么意思
纵虎归山的读音纵虎归山的拼音是:zòng hǔ guī shān。纵虎归山的含义“纵虎归山”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放虎回到山里。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放走敌人或罪犯,留下后患,就像放虎归山,让它们有了重新肆虐的机会。其中,“纵”表示放任、任由的意思;“虎”在此处象征着危险、敌对的力量;“归山”则象征着回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安全地带。纵虎归山的典故“纵虎归山”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斗争。在古代,虎被视为凶猛的野兽,代表着强大的敌对力量。如果放虎归山,就意味着给敌人以机会,让他们重新集结力量,对己方造成威胁。这个成语常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轻易放过敌人或罪犯,以免留下后患。纵虎归山的近义词放虎归山:意思与
养虎贻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贻患的读音养虎贻患的读音为:yǎng hǔ yí huàn。养虎贻患的含义养虎贻患,指养育了老虎而给自己留下祸患。其中,“养虎”表示养育、纵容强大的敌人或危险因素,“贻患”则表示遗留祸患。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纵容、姑息养奸,最终导致后患无穷。养虎贻患的典故养虎贻患的典故源于古代。相传,在古代某个时期,有人养了一只老虎,以为可以驯服它,结果却因为过于放纵而最终被老虎所害。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那些纵容、姑息养奸的行为,最终会给自己带来祸患。养虎贻患的近义词纵虎归山:指放走老虎回到山里,比喻放走敌人或坏人,留下祸根。姑息养奸:指无原则地宽容,使坏人坏事任意妄为。遗祸无穷:指留下祸患,使无穷无尽地
敌不可假
敌不可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í bù kě jiǎ,意味着不能轻易信任敌人,也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欺骗。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强调面对敌人时需保持警惕。其典故、近义词及反义词均有明确的表述。在商业交易、战争等场合,需牢记敌不可假的原则,警惕敌人的欺骗和诡计。错误用法包括轻信敌人言论、忽视敌人行为及过于信任他人。因此,在面对敌人或做出决策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思维。
养虎自啮是什么意思
养虎自啮的读音读音:yǎng hǔ zì niè标注拼音:yǎng/三声,hǔ/三声,zì/四声,niè/四声养虎自啮的含义“养虎自啮”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养虎伤己”。它用来形容一种自取祸患、自食恶果的行为。具体来说,就是比喻纵容敌人或对手,最终会招致自己的伤害或损失。养虎自啮的典故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典故。相传,在古代,有一个人养了一只老虎作为宠物。起初,他以为可以驯服这只老虎,但后来老虎变得凶猛无比,最终反过来伤害了它的主人。这个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轻易地纵容或轻视潜在的威胁。养虎自啮的近义词纵虎归山:意指放走了凶恶之人或势力,留下后患。自食恶果:自己种下的恶因导致自食其果。养痈遗患:比喻纵
引狼自卫是什么意思
引狼自卫的读音读音:yǐn láng zì wèi引狼自卫的含义“引狼自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引来狼来保卫自己”。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错误的策略或行为,即为了应对某种威胁而采取的行动反而招致更大的危险或损失。它比喻招来强敌或恶人,反而给自己带来祸患。引狼自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军事故事。在古代,有些人在面对敌人时,为了寻求帮助或保护,会选择与更强大的敌人结盟。然而,这种结盟往往会导致他们被更强大的敌人所利用,最终反而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引狼自卫”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这种愚蠢的行为。引狼自卫的近义词招祸遗殃:指招来祸患,留下灾难。引虎自卫:与“引狼自卫”类似,指为了自卫而招
引虎自卫是什么意思
引虎自卫的读音引虎自卫,读作:yǐn hǔ zì wèi。其中,每个字都是四声调。引虎自卫的含义引虎自卫的含义是引来老虎以保护自己。具体来说,它常用来比喻做出可能带来危险的举动,反而招致更大的祸患。引虎自卫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于古代的军事故事。在古代,有些人在面对敌人时,会故意放出一些诱饵来吸引敌人,然后利用这些敌人来保护自己。其中,“引虎”就是放出诱饵吸引老虎(即敌人),“自卫”则是利用这些敌人来保护自己。虽然这种做法有时能暂时取得一些优势,但往往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典故一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领会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以吸引敌人的攻击。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从而保护自己的主力部
养虎自遗患是什么意思
养虎自遗患的读音读音:yǎng hǔ zì yí huàn养虎自遗患的含义养虎自遗患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因为养育或姑息某种势力或事物,最终反而会招致祸患或自食其果。其中,“养虎”指的是养育或姑息某种势力或事物,“自遗患”则是指自己招致祸患。养虎自遗患的典故典故出自《左传·宣公二年》,春秋时期,楚国为了抵御晋国的进攻,在楚庄王的支持下,令尹斗越公养了一只老虎。后来,晋国果然进攻楚国,但因为斗越公所养的老虎被放出并咬伤了晋国将士,晋军大败而归。然而,这只老虎后来也反过来威胁了楚国,成为了楚国的隐患。这个故事便逐渐演变成了“养虎自遗患”这个成语。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典故和出处,如《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也
开门揖盗
本文介绍了成语“开门揖盗”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比喻主动邀请或不加防备地接纳敌人或坏人,可能导致灾祸。文章还提醒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语境和语气,避免误解或误导他人。
负乘致寇
负乘致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ù chéng zhì kòu。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因自身行为不当或言语不慎而招致祸患或灾难。其典故源于《易经》中的“坎卦”,警示人们避免贪图一时利益或虚荣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近义词包括“自取其咎”、“自食其果”等。在使用时,需避免轻率场合或错误语境,结合具体情境和语境准确理解和使用。例如,他在工作中因疏忽大意导致失误,给公司带来损失,可以说是自食其果,负乘致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