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童一马
读音
èr tóng yī mǎ
含义
- 二:数字“二”,表示数量。
- 童:儿童,孩童。
- 一:数字“一”,表示数量。
- 马:马匹,马儿。
整体含义:形容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也比喻纯真美好的时光。
典故
- 《世说新语》:
东晋时期,名士王徽之(字子猷)性格洒脱,常与友人骑马游玩。一次,他与两个童子共乘一马,悠然自得,展现了超然物外的性情。后人以此形容纯真快乐的童年或闲适的生活。 - 《晋书·王徽之传》:
王徽之喜爱自然,不拘礼法。他常与孩童嬉戏,甚至与二童共骑一马,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不慕名利的精神境界。 - 民间传说:
古代有富家子弟与贫苦孩童交好,三人常共骑一马游玩,象征友谊超越阶级,纯真无瑕。
近义词
- 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儿童从小一起玩耍,感情深厚。
- 天真烂漫:形容孩童纯真自然,毫无矫饰。
- 无忧无虑:形容生活轻松愉快,没有烦恼。
- 童趣盎然:充满孩童的趣味和快乐。
反义词
- 老气横秋:形容人缺乏朝气,显得暮气沉沉。
- 世故圆滑:形容人过于精明,失去纯真。
- 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无法放松。
- 暮景残光:比喻晚年凄凉,与童年的欢乐形成对比。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春天来了,孩子们像“二童一马”一样在草地上奔跑。(描写快乐玩耍)
- 弟弟和小伙伴共骑一辆自行车,真有“二童一马”的感觉。(比喻天真友谊)
-
小学高年级:
- 这幅画里,两个孩童和一匹马在夕阳下漫步,充满了“二童一马”的意境。(赏析画面)
- 童年时,我和表弟常一起骑马,那段“二童一马”的时光真让人怀念。(回忆往事)
-
初中:
- 诗人用“二童一马”比喻逝去的纯真年代,表达了对童年的眷恋。(分析修辞)
- 他们的友谊如“二童一马”,简单而珍贵。(赞美友情)
-
高中及以上:
- 在浮躁的社会中,“二童一马”的纯粹愈发显得难得。(议论社会现象)
- 这部小说通过“二童一马”的意象,暗喻主人公对自由的向往。(文学分析)
错误用法
-
误用于形容人多拥挤:
- ❌ 公交车上“二童一马”,挤得喘不过气。(错误:成语不表示拥挤)
- ❌ 会议室里“二童一马”,根本坐不下。(错误:与成语本义无关)
-
误用于贬义场景:
- ❌ 他们吵架时像“二童一马”,闹得不可开交。(错误:成语不含冲突意味)
- ❌ 这个小偷团伙“二童一马”,配合默契。(错误:褒义成语不可用于负面)
-
误用于动物描写:
- ❌ 动物园里“二童一马”,狮子老虎都在睡觉。(错误:成语不泛指动物)
- ❌ 农场有两头牛和一匹马,真是“二童一马”。(错误:对象不符)
-
误用于成年人的复杂关系:
- ❌ 公司里两位经理和一位总监“二童一马”,明争暗斗。(错误:成语不适用权谋)
- ❌ 他们三角恋“二童一马”,关系混乱。(错误:完全偏离本义)
总结:“二童一马”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成语,使用时需紧扣其“纯真”“快乐”的核心含义,避免望文生义或滥用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幼童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幼童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幼童的形象、生活情境以及纯真无邪的性格。文章通过列举不同的古诗词,展示了幼童在不同场景下的形象,如牧童、学垂纶的小儿、偷采白莲的小娃等。这些诗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情感表达,让我们感受到了孩童的纯真、活泼与欢乐。同时,文章也提到了这些古诗词的艺术价值,它们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幼童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孩童的纯真、活泼与欢乐。文章通过列举不同篇目的古诗词,介绍了幼童的形象、生活情境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这些古诗词是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让我们
描写写孩子的诗词名句
这段摘要主要描写了几篇关于孩子的诗词名句,包括古诗中对孩子的描绘和赏析,体现了孩子的纯真无邪和活泼可爱的形象。这些诗篇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感悟。这些诗词展现了孩子的各种形象和特点,包括他们的好奇心、专注、活泼好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等。同时,这些诗词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体现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童真的怀念。希望这些诗词能够唤起人们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思考,更加珍视生命中的每一刻美好。
关于三岁的诗词
关于三岁的诗词(第1篇)关于三岁的古诗词文章:标题:三岁之诗,岁岁情深一、古诗词的宝库中关于三岁的诗词古诗词中,与“三岁”相关的篇章不少,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三岁孩童的可爱形象,同时也反映了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中比较典型的篇目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及众多民谣。下面我将按照作者的朝代和诗作的体裁、内容对其中涉及三岁的诗文进行简述。二、诗文全篇及其解析(一)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家喻户晓的名篇,然而很少人注意到其诗中有关于“三岁”的意趣。这其中的“三层楼”形象地映射出三岁的儿童——尚幼小,但已显露出对世界的好
描写小孩吃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的内容,主题是关于描写小孩吃的诗词。这些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描绘了小孩饮食生活的纯真可爱和家中的和乐氛围,以及小孩对美食的热爱和满足感。文章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和生活状态。摘要中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小孩对食物的热爱、古诗词的描绘以及历史文化的反映。
关于五岁的诗词
关于五岁的诗词(第1篇)关于五岁的诗词,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一些关于五岁的古诗词,包括原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五岁咏花》诗词原文:五岁小儿初长成,枝头花朵笑春风。天真烂漫无邪念,笑语欢声满面红。作者:未知(古时民间儿歌)朝代:不详(属于古时民间儿童歌曲)解析:此诗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和明确的朝代,却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儿童的热爱和对童年无邪之美的赞颂。诗人用寥寥数语描绘出一个天真烂漫、笑容满面、笑傲春光的小儿形象。全诗虽然简单,但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和喜悦,对五岁孩童的美好描绘生动有趣。二、《杂诗》诗词原文:家有小儿初长成,天真烂漫如花明。岁月匆匆人易老
描写孩子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孩子的古诗词,文章详细展示了多首关于孩子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村居》《宿雨》《小儿垂钓》等作品。这些诗作以孩子为描写对象,展现了孩子们的纯真、活泼和可爱。文章还提供了其他古诗词中关于孩子的描写,如杜甫、李白等人的诗句。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爱护。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读者了解古代诗词中关于孩子的描绘和文学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孩子的古诗词,包括多首古诗及其解析,展现了孩子们的纯真、活泼和可爱。文章还提供了其他古诗词中关于孩子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儿童的关注和爱护。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诗词中关于孩子的描绘和文学价值。
关于孩童诗词
关于孩童诗词(第1篇)关于孩童的古诗词一、文章开头孩童,是生命的初生与希望,古诗词中对此的描写常常充满生动与纯真。下面将为大家列举一些与孩童相关的古诗词。二、古诗词列表及解析诗词:《长歌行》作者:汉乐府民歌朝代:汉朝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析:这首诗以园中朝露和自然之景为引子,以孩童的成长为线索,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珍惜时光的重要性。诗中提及的孩童需要努力,否则老来会徒增悲伤。诗词:《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朝代:唐朝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解析:此
关于孩童的诗词
关于孩童的诗词(第1篇)关于孩童的诗词一、诗词呈现《长歌行》作者:汉乐府朝代:汉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解析:虽然这首诗并非专门描写孩童,但其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句,却饱含了对孩童成长的殷切期望与警示,提醒人们珍惜时光,勤奋努力。《宿雨停》作者:杜甫朝代:唐红湿处有花重,一夜雨声滴落稀。溪水未减青山在,满堂儿戏无邪气。解析:杜甫此诗中描述了雨后的景象,以及孩童们无忧无虑地在山溪间嬉戏玩耍的情景。诗句中的“满堂儿戏无邪气”形象地描绘了孩童天真烂漫的情景。《小儿垂钓》作者:胡令能朝代:唐蓬头
关于儿时的诗词
关于儿时的诗词(第1篇)关于儿时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童真、童年为题材,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以下是根据“关于儿时的诗词”这一主题,精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词全文及解析所见作者:袁牧(清)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此行无处去,正值孩童时。原野鸣飞雀,静看水中鱼。快乐本无际,惟愿光阴足。解析:此诗描绘了孩童时期无拘无束的快乐时光,以及在自然中玩耍的情景。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纯真。村居作者:张继先(宋)篱落疏疏小径通,村居儿戏乐融融。柳阴满地儿童戏,日暮归来更欢容。解析:此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尤其是孩子们的欢乐场景。诗人通
描写孩子的诗词名句
本文整理并分析了五篇关于描写孩子的诗词名句。这些诗词通过描绘儿童的活泼、好奇、纯真与快乐,展现了孩子们与世界的交融。文章分别介绍了每篇诗词的内容、作者及解析,并强调了这些诗词所传达的温情与纯真。希望通过这些诗词,唤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珍惜孩子们的纯真与快乐,同时也激发对文学与诗词的热爱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