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心受

耳听心受:倾听与领悟的艺术

读音

ěr tīng xīn shòu

含义

  • 耳听:用耳朵聆听,指认真听取他人的言语。
  • 心受:用心接受、理解,指真正领悟并内化所听到的内容。
    整体含义:形容不仅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理解和接受,强调虚心学习、认真思考的态度。

典故

  1. 《论语·为政》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然并非直接使用“耳听心受”,但强调学习与思考的结合,与成语内涵一致。
  2. 《后汉书·马援传》
    马援教导子弟时提到:“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强调听到的内容要用心对待,不可轻率传播。
  3. 《朱子语类》
    朱熹在讨论学习方法时说:“读书须是虚心切己,耳听心受,方有所得。”直接点明“耳听心受”是治学的重要态度。

近义词

  1. 虚心纳谏: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或批评。
  2. 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
  3.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意见或方法加以采纳。
  4. 从善如流:形容乐于接受正确的建议。

反义词

  1. 充耳不闻:故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2.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愿接受他人建议。
  3. 闭目塞听:不接触外界事物,拒绝接受新信息。
  4. 刚愎自用:固执任性,不听劝告。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老师讲故事时,我们要耳听心受,才能记住精彩的情节。
    • 妈妈教我写字,我耳听心受,终于学会了正确的笔画顺序。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在科学课上,同学们耳听心受,认真记录实验步骤。
    • 爷爷讲述他年轻时的经历,我们耳听心受,学到了很多道理。
  3. 初中

    • 学习文言文时,只有耳听心受,才能理解古人的智慧。
    • 教练讲解篮球技巧时,队员们耳听心受,努力改进动作。
  4. 高中

    • 在学术讲座上,学生们耳听心受,积极思考演讲者的观点。
    • 读经典名著不能浮于表面,要耳听心受,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
  5. 大学及以上

    • 导师的指导建议,研究生们耳听心受,力求在科研中取得突破。
    • 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耳听心受,善于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

错误用法

  1. 只听不思考

    • 错误:他上课时看似认真,但只是耳听心受,从不提问或反思。
    • 解析:“耳听心受”强调用心理解,单纯机械地听不符合成语本义。
  2. 用于贬义语境

    • 错误:小偷耳听心受地记住了警察的巡逻路线。
    • 解析:成语多用于褒义,形容积极的学习态度,不适用于负面行为。
  3. 与“左耳进右耳出”混淆

    • 错误:老师的话他耳听心受,转眼就忘了。
    • 解析:这与成语“虚心接受、深刻领会”的含义完全相反。
  4. 用于被动接受

    • 错误:他被逼耳听心受地记下了所有规定。
    • 解析:成语强调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接受,被动强制不符合语境。

“耳听心受”不仅是学习的智慧,更是为人处世的哲学。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倾听,需要耳朵与心灵的共鸣。

耳听心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该文章对成语“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包括其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文章指出该成语的含义是当对方耐心教诲时,自己却不重视或不在意。此外,文章还列举了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注意场合、语境、语气和态度。

自以为是是什么意思

自以为是的读音自以为是的读音是 zì yǐ wéi shì。自以为是的含义自以为是,指一个人过分地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为自己总是正确的,而忽视他人的意见或建议。这种态度常常导致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并可能影响个人的判断和决策。每个字的具体含义如下:自:指自己。以:表示凭借、根据的意思。为是:表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自以为是的典故自以为是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和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自以为是而最终导致失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以为是会让人忽视他人的意见和警告,从而可能犯下错误。此外,还有一些古代的成语和格言也包含了自以为是的含义,如“自命不凡”、“自高自大”等。自以为是的近义词以下是

自用则小是什么意思

自用则小的读音自用则小的拼音是:zì yòng zé xiǎo。自用则小的含义自用则小是指一个人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不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就容易变得狭隘和局限,难以取得更大的成就。自用则小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当时晋献公的宠臣梁五在处理国家事务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听从他人的建议,结果导致国家遭受了损失。晋献公评价梁五的行为时说:“自用则小。” 这句话后来就演变成了成语“自用则小”。典故中还提到了“不耻下问”这一成语,即不以为耻去请教地位较低的人,说明只有虚心学习、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才能避免自用之弊,取得更大的成就。自用则小的近义词刚愎自用闭门造车孤行己见一意

低心下意

低心下意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ī xīn xià yì,意味着心甘情愿地听从、顺从。这个成语强调内心深处的顺从和顺心,表示一个人完全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人的意见或安排。低心下意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古代相关词语理解其含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心悦诚服、俯首帖耳、甘心情愿等。反义词包括刚愎自用、傲慢不逊、违心违意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

饰非拒谏是什么意思

饰非拒谏的读音读音:shì fēi jù jiàn拼音:shìfēi-jùjiàn饰非拒谏的含义“饰非拒谏”是一个成语,指掩饰错误,拒绝劝告。它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错误和批评时,不仅不进行反思和改正,反而采取掩饰和拒绝接受建议的态度。饰非拒谏的典故“饰非拒谏”这一成语源自古代。典故中常用来形容某些人或政治团体在面对批评和指责时,不承认错误,拒绝接受建议,甚至对提出意见的人进行打压。例如,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或军事将领因过于自信或固执己见,而忽视了他人的建议和批评,最终导致了失败。这些故事都成为了“饰非拒谏”这一成语的典故。饰非拒谏的近义词以下是几个“饰非拒谏”的近义词:刚愎自用:形容一个人倔强固

洗耳拱听是什么意思

洗耳拱听的读音洗耳拱听的读音为xiǎn ěr gǒng tīng,其中“洗耳”意味着恭敬地洗耳倾听,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拱听”则表示恭敬地倾听。洗耳拱听的含义“洗耳拱听”是一个成语,指恭敬地倾听对方讲话,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虚心接受的态度。它通常用来形容对某人的言谈举止非常重视和关注,表示对对方的言论或建议非常重视,并愿意虚心听取。洗耳拱听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礼节和尊重他人,因此,当有人想要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言论或建议非常重视时,就会使用“洗耳恭听”这个成语。据说,在古代,人们在聆听尊长或重要人物的讲话时,会先洗手洗耳,以示虔诚和尊重。这种做法后来演变

置若罔闻是什么意思

置若罔闻的读音置若罔闻的读音为:zhì ruò wǎng wén。置若罔闻的含义置若罔闻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对于他人的劝告或提醒,故意装作没听见或不理睬,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形容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意为看见了却像没看见一样,听到了却像没听到一样。后来演变为置若罔闻,用来形容对别人的话语或事情不重视、不关心。置若罔闻的典故出处典故出处之一是《左传·昭公十二年》,其中记载了齐国大夫崔杼因不听从别人的劝告而最终失败的故事。另一个出处是《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鸿门宴上对范增的劝告置若罔闻,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这些典故都表达了置若罔闻的含

自行其是是什么意思

自行其是的读音自行其是的读音为:zì xíng qí shì,其中“zì”为第四声,“xíng”为第二声,“qí”为第二声,“shì”为第四声。自行其是的含义“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愿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只顾自己的主观判断和决定。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自信,甚至有些固执己见,不听从他人的劝告或建议。自行其是的典故“自行其是”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有些人过于自信,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意见,结果往往导致失败或不良后果。这个成语的典故虽然已经无从考证,但它的含义至今仍然被广泛使用。自行其是的近义词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掩耳盗钟是什么意思

掩耳盗钟的读音读音:yǎn ěr dào zhōng掩耳盗钟的含义掩耳盗钟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为捂住耳朵去偷钟。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明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故意装作不知道,并试图掩盖事实真相。它也用来形容那些愚蠢、盲目自信、不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掩耳盗钟的典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寓言故事。据说,古代有一个人想要偷别人的钟,但他又怕钟声太大被人发现。于是他决定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以为这样别人就听不到钟声了。然而,当他偷取钟时,还是被人发现了。这个典故用来讽刺那些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和过失,却最终无法逃脱真相的揭露。掩耳盗钟的近义词自欺欺人:指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掩人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闻过则喜的读音读音:wén guò zé xǐ拼音注音:wén/g/uò/z/é/xǐ闻过则喜的含义“闻过则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时,能够欣然接受并感到高兴。这个成语体现了谦虚、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闻过则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君子,他们常常以谦虚、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例如,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对知识的谦逊态度,也体现了闻过则喜的精神。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因为虚心接受批评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因为善于听取意见而使国家繁荣昌盛。闻过则喜的近义词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开阔,能容纳不同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